(原标题:一文看懂光伏产业链及细分龙头全梳理)
*网易上市公司研究院特稿,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从今年发电和装机规模来看,光伏产业延续高景气。
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出口总额约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通过对各省装机规划了解看,乐观预计光伏市场或将开启加速模式,并将今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W,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
欧洲市场受俄乌战争影响光伏装机需求不断超预期,美国关税政策边际向好,进一步验证海外市场难以摆脱中国光伏制造,巴西、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需求加速启动。预计2022年海外光伏装机将达160GW,同比增长约40%。
多家机构表示,展望下半年,光伏行业需求依旧强劲。高效产能结构性供给不足,供应瓶颈决定超额收益分配。上游硅料、硅片环节2022年供给紧平衡,盈利确定性强;大尺寸电池片结构性供给不足,盈利能力有望修复。组件龙头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N型技术转型节奏领先;逆变器、胶膜环节受益下游需求高增+原材料端IGBT、EVA粒子紧平衡,有望出现量利齐升。
光伏技术创新爆发期将到来
技术创新一直是光伏行业重要的投资方向,在光伏众多新技术迭代中,电池片进步意义最大。PERC当前仍为主流技术,但提效降本已近尾声。N型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效电池技术路线变化备受瞩目。目前N型电池仍处多条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的状态,TOPCon、HPBC、HJT都得到更大的产业投入。据不完全统计,TOPCon在建产能超过80GW,HJT超过100GW,IBC超过50GW。
对目前具有一定量产基础的三种技术和PERC进行成本对比,可以看到,目前成本差异主要集中在硅片、银浆、设备投资三个方向上,其降本进度是市场跟踪的重点方向。新技术光伏电池在发电效率和成本上都已经具备或者即将具备面对PERC的优势。
未来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及良率和转换效率的提升,N型电池市场率有望不断提高。根据CPIA, 2021年N型电池市场占比约为3%,预计至2025年N型市占率有望达到40%,203年有望达75%。
TOPCon率先启动大规模量产
目前TOPCon量产效率达24%—24.5%,头部电池厂商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4%,隆基等头部公司实验室效率做到25%以上。目前,TOPCon在建产能超过80GW,扩产潮已至。TOPCon已经展现出比较好的经济性,随着未来规模化放量降成本、转化效率提升,经济性上会出现正反馈。
TOPCon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PERC设备升级,总体改进或增加的步骤较少,成本相对HJT较低,所以有很多PERC产能的龙头企业更支持TOPCon的路线。
HJT产业化进展提速
HJT是另一种N型电池,又叫异质结,综合了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的优势,转换效率更高。2022年6月金刚玻璃披露,其量产线采用单面微晶技术,已经可以做到24.95%的量产效率,年底有望达到25.5%。
据机构分析,HJT未来通过双面微晶、更好的背接触技术,效率有望到26%以上,叠加钙钛矿效率可能会进一步向30%+迈进。
HJT与TOPCon不同的是,其优点在于步骤少,只需要4道工序,而TOPCon则需12道,所以工艺精简且效率高。除此之外,HJT较TOPCon转换效率更高,且未来可以和钙钛矿结合成叠层电池,大幅提升转换效率,长期看较TOPCon更占优势。
HJT的缺点主要是成本高,设备成本在4亿左右,除了设备成本外银浆和靶材的成本高也是制约HJT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原因。
但今年HJT技术利好频出,华晟新能源公布HJT性能超预期,降本也超预期。华西证券认为,HJT技术成本下降路径明确,技术层面突破在即。
近期HJT降本进程的提升重新将市场关注的焦点聚焦到HJT,HJT类似于去年的TOPcon,今年年底至明年HJT的经济性预计将开始显现。目前,HJT布局的企业以金刚玻璃、爱康科技、迈为股份和东方日升为主。
IBC具有巨大发展前景
相比于HJT和TOPCon,IBC电池技术难度更大。IBC电池即叉指式背接触电池,最大特点是正面无栅线,PN结和金属接触均在背面。缺点是工艺复杂,良率低,成本高。
IBC电池可与多种不同电池技术叠加,形成不同工艺路线,IBC技术可以看作是HJT技术和TOPCon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基于IBC电池结构衍生的新型高效太阳电池研究可分为两个方向,包括HBC、TBC(POLO-IBC)高效晶硅电池技术,以及主要为PSC IBC叠层电池技术。
目前这两个方向实验室效率均有25%以上的案例出现。量产层面而言,爱旭在2022年6月发布会上展出了效率达到25.5%的IBC电池技术。
布局IBC电池的国内企业众多,如隆基、爱旭、天合、晶澳等,隆基计划在原年产2GW单晶电池项目的基础上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提升改造,改建成8条HPBC(P-IBC)高效单晶电池产线,预计形成年产4GW的电池片产线;横店东磁预计2023年择机做N型TOPCon和P-IBC的产能扩张。
光伏产业链及细分龙头全梳理
光伏产业可以分别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等环节,其中硅料与硅片环节为产业上游,电池片与光伏组件为行业中游,下游为发电系统。
在硅料环节,工业硅被提纯成为光伏级多晶硅料;在硅片环节,多晶硅料被加工成为单晶硅棒或多晶硅锭,再经过截断、开方、切片等工艺,得到单晶硅片或多晶硅片;在电池片环节,硅片经过制绒清洗、扩散制结、刻蚀、化学气相沉积和丝网印刷、烧结等步骤,得到硅基光伏电池片。
在组件环节,光伏电池片将与光伏胶膜、光伏玻璃背板等组装在一起,得到可以应用于下游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
电池片是太阳能发电的核心部件,通常分为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片,由于晶体硅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工艺成熟、原料储量丰富等优点,因此目前晶体硅电池片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并且以单晶硅为主。
从光伏全产业链看,去年最受益的当属硅料环节,主产业链中硅片次之,电池、组件环节均受高价硅料影响,利润微薄,辅材产业链中整体毛利几乎均被压缩。此外,像光伏设备、耗材等受硅料影响较弱的环节盈利状况较好,主要直接受益光伏需求爆发以及N型电池扩产,订单量饱满,得以维持较高盈利水平。
①硅料涨价周期有望拉长。目前国内硅料价格为30万元/吨左右,且短时间内还看不到跌价的可能。硅料环节由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供给超预期收缩,中金公司认为涨价周期有望拉长,作为当前供需最紧张子环节之一,将受益于海外电价上涨带来的产业链利润扩容。
根据统计,2021年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前四厂商分别为大全能源、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CR4市占率为66%。随着 CR4扩产提速,成本与品质优势加持下,龙头市占率呈加速提升趋势,预计2023年 CR4市占率有望达到84%。
②硅片盈利稳固,石英保供成为胜负手。多晶硅价格高企,支撑硅片价格上涨,近期、隆基中环均有不同涨幅。国内外光伏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硅片需求快速增长,未来硅片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向好。硅片辅材热场价格竞争基本见底,随着硅料放量行业有望于下半年实现供需边际改善。金刚线供需景气得益于硅料持续高价加速硅片减薄降本进程,间接带动金刚线细线化需求。石英坩埚是拉晶环节核心耗材,由于海外企业扩产决策保守以及优质矿源的稀缺性,优质石英砂供给增速将阶段性慢于需求增长,高纯石英砂涨价将持续。
硅片环节,隆基绿能、TCL中环双寡头格局稳固,占率合计超过50%。2022年隆基单晶硅片产能预计为130GW,TCL中环产能为140GW,垂直一体化厂商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至2022年分别形成硅片产能50GW、43GW。
③光伏辅材环节盈利望持续修复。在欧洲新能源呈高速增长态势以及国内大型电站项目开展的推动下,下半年光伏组件需求较好,带动辅材需求持续上行。2Q22原燃料价格上涨,胶膜、玻璃企业通过涨价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目前EVA粒子价格放松,天然气价格下降,胶膜、玻璃企业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
④金刚线竞争格局稳定,细线化进程加速。国内金刚线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龙头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2021年美畅股份市占率约61%,高测股份、恒星科技、岱勒新材等企业市占率在5%以上。
⑤电池片盈利能力边际修复预期增强,N型电池未来接替P型电池。2021年规模化生产的P型单晶电池均采用PERC技术,新增产能以Topcon和异质结为主,P电池产能投资暂缓,2022年大尺寸P型电池有效供给约为250GW,供给相对紧缺,电池片环节格局有望逐步改善。
⑥组件龙头议价能力得到提升。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增速趋缓,组件环节品牌和渠道效应越来越强。预计至2022年CR3占比提升至50%,CR5占比提升至70%。由于晶硅技术路线难以颠覆,因此垂直一体化成为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行业龙头纷纷布局硅片-电池片-组件一体化产能,随着行业垂直一体化程度加深,组件龙头议价能力提升。
⑦逆变器海外需求旺盛。欧洲加码新能源,光伏逆变器出口需求保持高增。6月我国逆变器出口7.14亿美元,同比+63.11%,印证需求强势。中长期看,全球这一轮能源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光伏发展的热情,逆变器需求会有所加速,其中微型逆变器应用空间在扩大,国产企业份额提升的空间更大。
⑧光伏电站成本有望下降。目前的光伏电站成本主要由光伏电站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构成,由于光伏发电不消耗燃料,因此运维成本较低。电站建设中组件成本占46%左右,关键设备成本和建安费用合计占40%。随着光电转换效率提高,每瓦光伏组件成本实现下滑,同时节省电站面积,减少发电站的建设成本,光伏发电成本实现大幅下降。LPR贷款利率的下降,光伏电站企业融资成本也将不断下降。
(更多上市公司深度报告,请关注公众号网易上市公司研究院—wyssgsy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