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8月4日电(记者张海磊、唐文豪、刘琼)步入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的一方农家小院,打开最右边房间的推拉门,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书房幽静、雅致。正对门的是王忠礼的书桌,上面只有一个电脑、两个音响,干净清爽。另一侧是宇晓的书桌,桌上和后侧依墙而立的两排书架上摆得满满当当。
两人背靠窗而坐,宇晓手拿一本《华阳国志》轻声细读,王忠礼正听得入迷。窗外不时传来几声蝉鸣,白鹭飞过泛黄的稻田。
在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王忠礼在工作(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他给我买书,我为他读书。”宇晓说,这是属于两个人的美好时光。
2009年,王忠礼突然遭遇急性视神经炎,短短两天内失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盲人电脑,从此黑暗的世界里逐渐有了光。
记住键盘上每一个键的位置和每一个快捷键、功能键,然后开始练习打字……王忠礼开始大量地阅读,他在网络上下载电子书,通过读屏软件听书,也开始动笔写作。
“我们都在一个写作群,大家还在摸索的时候,他已经是很有名气的‘征文专业户’了。”宇晓说,当时她还在武汉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因为对写作的共同爱好,两个人很快成为文友。
2013年,王忠礼受邀去武汉参加中国残障青年领袖训练营。活动结束后,他与武汉的文友见面,其中就包括宇晓。随后,王忠礼返回四川,但两个人的交流逐渐增多。
《爸爸,我们去哪儿》是一个法国作家写的自己和两个残障儿子之间的故事。王忠礼一直想看这本书却始终没有找到电子版。有次聊天,他告诉了宇晓。“等几天吧,最近比较忙。”宇晓回复。没想到,数天后,她发来这本书的电子版。
王忠礼又惊又喜,后来才知道,为了能让他尽快听到,宇晓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把这本几万字的书一个字一个字打了出来。
“我觉得她真的是太好了。”王忠礼说。文学让两个人越走越近,爱情的种子悄悄萌芽。
在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宇晓为王忠礼读书(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但是,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在武汉有着稳定的工作,一个双目失明,在四川农村生活,看似差距巨大的两个人还要面对生活的考验、家人的质疑、旁人的眼光……
为了证明自己有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2014年初,王忠礼独自来到宇晓所在的武汉,在距离宇晓上班不远的地方租了房。平时各自忙于工作,周六日他就邀请宇晓到出租屋做客。
“他一旦熟悉环境后,完全不需要任何人帮忙。”宇晓回忆到,有次她帮王忠礼买了一个电饭煲,但没有注意到插头接触不良而无法使用。下班后,她再次来到王忠礼的住处,看到电饭煲还是崭新的。
“你怎么不做饭啊?”
“我做了啊。”王忠礼变魔法一样,从另一个锅里端出了隔水蒸的米饭。
一桌子热腾腾的饭菜蒸红了宇晓的眼睛,在异乡打拼多年,第一次下班后在家里吃到热饭菜。
第二年,她跟随王忠礼来到了他的老家,开始体验农村生活。宇晓告诉了家人自己的恋情,但家人尤其爸爸始终不放心。“那就让他到四川什邡来亲眼看看、亲自感受下。”宇晓说。
“你眼神不好?”看着外表和常人并没有太大差别的王忠礼,宇晓爸爸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接下来的15天里,宇晓的爸爸在观察。看着书房里一本本获奖证书,他感慨“这小伙子挺厉害的”,从不理解女儿到接受了这位爱写作的视障“准女婿”。
2016年,他们走入婚姻殿堂。
8月2日,在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王忠礼和宇晓陪儿子在院中玩耍。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宇晓觉得,王忠礼一开始或许犹豫自卑,但是自己却没什么顾虑。2018年,王忠礼受邀去安徽接受颁奖。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办方临时邀请王忠礼第二天做一场演讲。演讲完,一个青少年组的获奖小朋友在人群中大声喊:“我要以你为榜样!”那一刻,宇晓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
如今,宇晓是一家网站的签约作者,正忙于写一本玄幻小说。王忠礼在家远程办公,负责成都一家公司的文案和策划工作,还写着一本入选2022年度四川省作家协会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项目的作品。
失明十余年来,王忠礼热衷公益。他多次组织给四川和西藏的乡村小学、盲童学校捐赠文具;牵头制作脱髓鞘群体内部交流刊物和有声读物;今年还加入了什邡市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走入乡村,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四川省什邡市马井镇同心村,王忠礼和儿子在院中玩耍(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居家工作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四岁半的儿子王诚恩。宇晓说,儿子虽然年龄小,却对爸爸看不到这件事有意识。玩积木时,他会跑到宇晓面前,炫耀自己拼的飞机。但当给爸爸展示时,他会牵起爸爸的手,边摸边说,这里是发动机,这里是驾驶舱……
饭后,出门,走过一段桥,他们习惯散步走进路边稻田的深处。大部分时间王忠礼自己行走,路上有石头或障碍时,宇晓会下意识地牵起他的手。王诚恩蹦跶着走在前面,他从路边摘一棵草,轻轻放到爸爸手里,“这是一棵狗尾巴草,你摸,毛茸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