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29岁华裔女作家遭15岁男孩侵犯,对方律师却称:她先勾引的

热点资讯2022-08-05 22:20:27未知

08年,29岁华裔女作家遭15岁男孩侵犯,对方律师却称:她先勾引的

“法官大人,我方认为,是这名女性先裸露了自己的小腿和脚踝,并且主动躺在林中的草地上,试图勾引被告人的,被告人不存在任何过错。”2008年,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法庭上,一起强奸案的被告人律师为他辩护时,理直气壮地如此说道。


网络图片

此话一出,该案的受害人李怀瑜和她的律师都气得变了脸色,她们难以置信地瞪着那名颠倒黑白的律师,不明白他怎能为了钱而在法庭上恶意中伤受害人,更不明白为何在庭审中法官更倾向于相信对方的说法。

面对堂而皇之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李怀瑜该如何在流言蜚语里替自己讨回公道?在充满偏见的贝尔法斯特法庭里,她能否得到期待中的正义?

拜访“幽谷森林”,揭开生命的暗章

李怀瑜是一名美籍华裔,1979年出生,父母都是中国人,早年为了打理生意而移民到美国,此后一直在美国西海岸生活。


资料图

李怀瑜从小就在美国长大,明白这个移民国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视,即便有教养的白人同学不会流露出明显的厌恶神色,她也常常会隐约意识到一些“区别对待”。

幸好,李怀瑜家境优渥,父母苦心经营,就是为了让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从小就将她送入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在那里,同学和老师都较为友善,她很少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一直幸福快乐地成长着,待人友善,对陌生人缺乏戒心。


网络图片

1998年,李怀瑜19岁,高中毕业后顺利进入了哈佛大学念书。在大学里,她结交了很多朋友,还常常常参与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善举,很快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

毕业之后,李怀瑜申请进入伦敦大学金匠学院,成为一名创意写作方面的文学硕士。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一直非常渴望亲近自然,曾说“没有什么比沉浸在户外风景中的远足更让我兴奋了”。


网络图片

念大学时,她就常常和朋友们外出远足,到访过不少森林公园。来到伦敦后,她一直期待着去英国的乡村走走,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森林和草原的气息。

2008年时,通过网络,李怀瑜偶然了解到了一个绝佳的徒步圣地——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幽谷森林”的公园。


网络图片

北爱尔兰由于其清新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出名,素来有“森林王国”之称,而贝尔法斯特位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拉干河河口,在贝尔法斯特湾的西南侧,是英国北爱尔兰的最大海港,既有海港美景,又有森林公园,还有诸多维多利亚时代的遗迹,让李怀瑜很是向往。

恰在此时,她收到了一封来自贝尔法斯特的邀请函,函件上说,当地即将举行自然风光摄影大赛,这让她动了心。尽管李怀瑜的专业是创意写作,但在大学期间,她就常常外出旅游,对各地的风景与建筑十分感兴趣,常常带着相机四处闲逛,是个不折不扣的摄影爱好者。


网络图片

她心想,要是此刻动身,不仅能很快领略到当地的绝美风光,还能参加摄影比赛,假如能够获奖,岂不是在简历上又添了一笔优秀履历,何乐而不为呢?

李怀瑜是个敢想敢做的行动派,她很快做好了攻略,安排好路线,背着行囊就登上了前往北爱尔兰的列车。

到达贝尔法斯特车站后,李怀瑜找到了预订的酒店,好好儿地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带上徒步装备来到了“幽谷森林”公园。

由于热爱户外活动,她学习了不少必备的生存技能,每次外出都会带好专业护具,也会对突发状况保持警惕,因而,在此前的旅程中,她从遇到过危及生命的意外。

因此,这一次,李怀瑜也信心满满,在神秘而独特的森林之中漫步,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不知不觉间,她放松了警惕。走到一条小溪边时,她突发奇想,想用双脚感受一下柔软的泥土,因此便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赤足走在林地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惬意。


网络图片

走得累了,她索性躺到了草地上,闭上眼睛,闻着青草淡淡的清香,感受着阳光在眼皮上跳跃,很是悠闲自在。

充满意外的旅途

不过,没过多久,李怀瑜的静谧时光就被一个少年打扰了。那个少年走到她附近,礼貌地说了一句:“你好。”

李怀瑜听见声音,猛地坐起来,在看清眼前的人只是一个半大的孩子时,她放松下来,询问他:“怎么了?你迷路了吗?”


视频截图

那个少年嗫嚅道:“是的,我一个人走进来玩儿,没想到找不到路了。姐姐,你有地图吗?你认识路吗?”

李怀瑜打量了他一样,这个少年是白种人,身高比自己略高一些,但身量单薄,面容稚嫩,大概还在上中学,正是玩心重的年纪。他此时眼圈红红的,头发有些凌乱,衣裳也脏兮兮的,看来真是迷了路,正不知所措呢。

于是,她好心地建议道:“我知道该怎么走,你就跟着我,我带你出去。”


资料图

少年这才流露出欣喜之色,连连道谢,并说自己的名字是“钱宁”,在随后的路途中也一直地友善和李怀瑜聊天,让李怀瑜完全放下了戒备,只把他当作一个单纯的孩子来看待。

李怀瑜不知道,眼前这人实际上是一个来自贫困堕落的白人家庭的问题少年,表面上友好纯真,心里却藏着一头热衷犯罪的野兽。

很快,两人结伴走出了森林,在看到通向城里的路后,李怀瑜和钱宁挥手告别,并表示自己还想再在公园里四处逛逛,很快转身朝林中走去。

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小时内,李怀瑜就再次遇到了这个少年。这时候,钱宁的神色已经变了。他不再是惶恐无助的孩子,而变成了猥琐下流的男人,不怀好意地盯着李怀瑜,让她感到背脊发凉。


网络图片

她还没来得转身,也没来得及开口询问,就被这个“孩子”冷不防地摁倒在地上,双手被牵制住,手臂和腿上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模样十分狼狈。

李怀瑜难以置信地质问钱宁:“你要干什么?你刚刚不是迷路了吗?”然而,对方并不搭腔,只是持续对她施暴,想要侵犯她。李怀瑜反应过来后,试图反抗,却被对方重重地扇了几个耳光,随后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暴行。

这是李怀瑜二十九年的人生里的至暗时刻,是她出发时绝没有预料到的危险。她感到疼痛,却无法呼救,她知道,在这个空旷的公园里,没人会来救她。

逃出密林,寻求帮助

后来,精神和肉体都遭受了重创的李怀瑜昏了过去,过了很久才醒来。睁开眼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夕阳绝望地落在她脸上,已经失去了此前的暖意。

李怀瑜挣扎着站起来,嘴角渗血,脸颊红肿,跌跌撞撞地往森林外走。而此时,天气突变,应景地落了雨,她又湿又冷,一度想躺在草地上休息,最终都咬牙撑了下来,一直走到公路边上,遇到了一辆出租车,这才得救。


网络图片

上车后,她告诉司机直奔最近的警局,很快,她就见到了当地的警察,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且描述了凶手的大致特征。警察态度和善,做完笔录后就将她送进了医院,建议她先好好休息,警方会负责调查案情,不会放过有罪之人。

当晚,躺在冰冷的病房里,李怀瑜只觉得疲惫。尽管已经做过检查,也接受了伤情鉴定,但她还是感到惴惴不安。身处异国他乡,她不知道能否顺顺当当地维权,不知道警察什么时候能抓住凶手,也不确定能不能让那个年轻的魔鬼付出代价。


资料图

但她太累了,很快便沉沉睡去,不再去想这一天的可怕经历。

被偏见裹挟的“正义”

令李怀瑜稍感安慰的是,警方很快就锁定了嫌疑人,并对他进行了逮捕。原来,钱宁出生于当地一个落魄的白人家庭,家里不止他一个孩子,父母感情不和,早早离婚,没人顾得上管教他。

而且,他的父亲曾犯下强奸罪而入狱服刑多年,他的兄弟姐妹们也都劣迹斑斑,让整个社区都感到头疼。钱宁长到15岁时,已经因小偷小摸被警告、拘留过不少次,但屡教不改,反而越来越大胆。

而这一次,他犯下侵犯李怀瑜的暴行,并未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仅仅是因为“想看看受害人被侵犯后会露出怎样的表情”。他的犯罪动机之荒谬,态度之蛮横,令办案多年的警官都感到厌恶。


网络图片

李怀瑜本以为,既然抓住了凶手,贝尔法斯特应该很快就会开庭审理此案,自己也就能得到期待中的正义。然而,法庭上,面对被告人律师的污蔑与狡辩,李怀瑜几乎崩溃,一度哽咽地说不出任何话,只能不断地流泪。

庭审之后,当地媒体对该案的细节进行了偏离事实的报道,一味地偏向被告人律师的观点,认为年仅15岁的白人少年钱宁还是个“孩子”,不通人事,因此一定是29岁的李怀瑜主动勾引了钱宁,这才导致了最终结果的发生。

他们罔顾事实,不断地往李怀瑜身上泼脏水,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钱宁洗刷罪名,将自己的偏见强加在华裔女性受害者身上。


网络图片

李怀瑜明明是受害者,却因为身为华裔女性而受到了歧视,无法得到安慰,更难以获得公正,还有遭受突如其来的羞辱,这简直荒唐至极!

此时,受到二次伤害的李怀瑜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飞回美国接受心理治疗。但很快,她就振作起来,向媒体展示了当时的医疗鉴定报告,并公开了自己身体上39处伤口的情况,以此扭转媒体风向。


视频截图

最终,钱宁和他的律师在这些证据面前哑口无言,原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李怀瑜的法官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判处钱宁有期徒刑8年。

在写作中找回自己

“我不会让强奸犯夺走我的生活,以及我探索世界的能力。”审判结果出来之后,李怀瑜和家人得到了些许安慰。不过,李怀瑜的抑郁症却时好时坏,严重影响着她的生活。

后来,李怀瑜开始写作,几年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生命暗章》。

通过写作,她重述了整个事件,细腻地展现出案发后自己曾有过的知觉空白、惧旷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向世人揭示了真相,针对当年的污蔑作出了有力的回击。

此书出版后,被评价为“重要且勇敢的小说”。2017年,她凭借这本书获得了“菲布克奖”。


资料图

至此,李怀瑜逐渐找回了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往后的日子里,她的生活仍在展开华丽的篇章,尽管阴影仍蜷缩在记忆的一角,但已经不能阻碍她去享受人生。

华裔女作家张小夏与李怀瑜有着类似经历,2015年时,她曾被一名斯坦福大学的男生侵犯,由于身份悬殊,案发后她也遭受了许多媒体的羞辱和批评,不少人指责她“不知羞耻”、“故意勾引名校男生”。但最终,在她和朋友们的努力下,凶手被依法判刑,并由此推动了美国相关法案的修改。


资料图

张小夏曾在《知晓我姓名》一书中写过,实施侵犯的人不仅仅伤害了她的身体,还剥夺了她的隐私、精力和时间,造成的创伤往往需要许多年才能弥补。她曾经无奈地说,“社会赋予了女性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把无害和危险区分开来,预见某些男性会做不好的事”。然而,人们很少去提醒男人们不要侵犯女性,这无疑是不合理的。

无论是李怀瑜,还是张小夏,她们都只是无辜的受害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了野蛮的侵犯。


视频截图

被伤害后,她们积极求助,希望凶手能被绳之以法,却招来流言蜚语,不得不忍受着二次伤害,在谩骂污蔑中寻求正义,过程十分曲折。

可是她们不过是想要正义,为何如此艰难?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人们才能不再要求受害者“完美”,不再去指责受伤的女孩们,而把矛头对准凶手,让正义快些到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