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夫梓】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次会议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外媒则炒作会议中提到的“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认为这表明“北京变相承认大部分省份今年完不成指标”。
实际上,这次会议是在向外界传递信心。中国经济当前确实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但是中央判断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中国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活力。这次会议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对此做了一些解释,谈到国家还有很多政策工具可以使用,而针对一些系统性的问题,也有能力加以驾驭。
针对会议提到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以下四个层面的信号,值得关注:
第一,促进经济发展,政府的工具箱还有很多工具,但是要维护好政府信用,把政策执行好,守好地方政府的“家底”。
会议提到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从规模上看,2022年全国专项债务限额为21.82万亿,截至6月末全国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万亿,因此年内可使用的专项债务限额约1.55万亿,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未来,如何合理确定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拓宽专项债券偿债资金来源以保证财政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重大课题。
在经济下行的预期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临机手段来处理问题,任何国家都是如此。但在采取临机措施之后,要控制官僚程序。否则中央的一些改革理念和应急政策,容易被官僚体系绑架。
第二,安全稳定需求仍是当下的首要关切,而实现安全稳定的核心是要维护好国家规管能力和统领能力。
规管是由政府管社会、管老百姓,而统领能力强调的是政府是否有能力管理自己,即各级国家机构与国家工作人员为了履行各项国家职能,必须有高效清廉的公务人员来实施,同时要能够确保上下一心使中央的政策能够得以有效实施,这就要有一整套的方式、方法来做。
现在一些领域依靠强力监督问责推动,但这都不是规管能力的核心。因为监督是外部的,是外行管内行;问责是则是事后的。提高国家规管能力,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信任体系内的专业操守,注重事前预防、防微杜渐,控制产生权力腐败的微观环境,注重优化权力流程和制度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基础性、原则性问题外,会议还直击了当下的两大社会热点问题:烂尾楼和村镇银行问题。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出了系统性问题才开始规管。
绿地光谷星河绘施工现场 来源:中新经纬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这类村镇银行在全国共有1651家,占全部460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6%左右,是目前各类银行中数量最多的银行。从地域看,山东、河北、贵州三省的村镇银行数量位居前三。当前,村镇银行的风险化解和改革正在提速,作为措施之一,近期村镇银行的兼并重组案例接连落地。
实际上,类似的问题早已露出苗头,地方打着惠农的旗号瞒天过海的事还有很多。对于地方上一些不能说的窟窿,一旦出事,或法不责众,或将责任推给疫情,大家集体过关。
这些现象的存在,告诉我们不仅要在事后把权力监督放在首位,还要在事前防微杜渐,把优化权力运行、正向推动制度建设和完善作为重点。
第三,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过去两年,互联网企业的监管环境遭遇极大变化,由于科技巨头急剧膨胀带来了种种负面外部性,所以对它们的监管也日渐趋向严厉。而这次会议也明确了一点,监管平台企业不能总用“雷霆行动”,不能矫枉过正,也不能盲目松懈。会议提到“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便是一个积极信号。
具体来说,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还需要应对这四个层面的课题:
一、要有立法跟进,把监督果实固定化;
二、确保立法实施机制,补齐薄弱环节;
三、探索政府监管模式的革新;
四、积极发挥互联网民主监督。
互联网公司是问题来源,也是解决问题的渊薮。要真正实现对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是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自身的,还得依靠新的技术力量的参与。为了实现更好的监管,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创造性思维,创设一些新的组织形态,比如建设国家介入的平台企业大数据交换中心。
第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取决于政治体制的运行。
中国的发展,依靠各方面共同的合力。这意味着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是一个整体,要一体认识、一体落实、一体评估,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力争实现最好结果。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新华资料图
当然,在当前条件下实现“既要又要”,确实存在难度。我们现在要讲政治,否则“灰犀牛”、“黑天鹅”的发生,没人防范,这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光讲政治,不发挥各专业、各方面、各界别的力量也不行。这个时刻对于我们的政治体制确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考的是政治体制能不能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好重点。
在这个时刻,方方面面应彼此信任,相信我们的体制能够度过难关。中央也说得很清楚,“力争实现”不是说一定要实现,这就给地方留有一定灵活应对的空间,而不是下硬指标。包括动态清零也是如此,这个政策的目标是清零,但是仍然强调动态,为的是让地方在抗疫的同时,仍然能抓住窗口期发展经济。
当下,我们仍有理由保持信心,一则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纵深很大,灵活调整的空间也很大。一些地方受到疫情冲击和产业转移的影响比较显著,但也有一些区域仍然稳定地发展着,或积蓄重新起航的新动能。第二,中国民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不可阻挡的,中国人民坚毅前行、勇于奋斗的精神是不可抑制的。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也是中国长期向好的底气所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