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近期经历的危机,市场反应热烈,但要说这个事情超出预期,也不准确。
实际上,2022年以来,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关于每日优鲜难过这关的判断,在生鲜电商市场似乎就已经形成“预期”。
一
预期
从2022年初开始,一些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就已经提前预警,停止发货。
一家肉制品供应商对《商业观察家》称,每日优鲜到目前拖欠其货款一百多万,但他对此依然感到幸运。
该供应商称:“因为知道他资金链有问题,我们提前预警了,今年年初很早就停止发货了,有一些上海疫情期间还在跟他合作的厂家就惨了。当时如果我们像这些厂家那样去接每日优鲜订单,估计到目前的欠款最起码大几百万。”
疫情本来有利于前置仓生鲜电商发展,但对于每日优鲜的一些供应商来讲,却也可能让他们产生了错判。
《商业观察家》也一直在北京体验每日优鲜服务,从2022年开始,尤其是二季度时,每日优鲜的运营就给我们一种“不可靠”的感觉,因为很多快消大牌像农夫山泉等相继撤出了每日优鲜的货架。
每日优鲜的商品经营变得非常不稳定,可选购的1小时达商品数量也越来越少,货架上陈列的商品大面积都变更为次日达(云超)服务(很多京东配送),但所下的次日达订单,很多又不能及时配送,我们曾有两笔订单等了十天都还没有配送,只能选择取消。
在供应商端,前置仓生鲜电商赛道一直来其实都有拖欠货款的“传统”,在两三年前,这个赛道里的企业就都出现过供应商找各种渠道去追货款的案例,几乎每家企业都出现过这种情况,一些供应商早在两三年前就曾公开威胁,再不结清货款就要去公司拉横幅了。
这是因为前置仓赛道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做非标低毛利生鲜的1小时达到家配送业务,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业务,前置仓生鲜电商可以说是当下所有生鲜业态中,单位订单量所需员工数最多的一个业态,甚至比线下的任何业态都更劳动密集型。但低毛利、低客单的生鲜又很难覆盖这样的人力成本(配送+分拣)。
在市场端,前置仓也只能满足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到目前只能做一个细分场景、细分客群,而难以需求全覆盖,因为中国的买菜主力人群,或者说掌握家庭买菜权的还是中老年人,他们要挑选,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要赚他们的钱是非常困难的。
进而前置仓获得不了当地生鲜市场的主导份额,难以获得供需两端的定价权。
没有定价权,但你的成本又是最高的。经营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一路发展下来,前置仓赛道的资金链其实都没有非常宽裕过,一直都紧巴巴的。以至于这个赛道的快速拓展、大幅补贴烧钱获取用户、全国拓城是为了融资。收缩战线、闭站来修复利润水平也是为了融资。多元化发展还是为了融资。不同时期不同策略,就看能不能满足资本市场需求,熬出光明。
直到每日优鲜此次的暴雷,向市场展现出了赛道“悲观”的一面。
尽管前置仓赛道之前在区域比如武汉,就有一些初创公司倒下的案例,但影响没有那么大,负面影响远比不了作为赛道领军企业每日优鲜的暴雷。
二
影响
对于每日优鲜的此次暴雷所将带来的冲击,市场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每日优鲜暴雷这个事,对于每日优鲜是灭顶之灾,但对于行业不见得是坏事。
持这样观点的主要是赛道内的企业。
“不要太关心资本市场,多关心企业本质。零售市场不可能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市场。”
实际上,赛道内企业几乎是最早预判每日优鲜会最先倒下的群体。他们中的一些人似乎认为每日优鲜倒下会让其他企业活得更好。
还有一些生鲜行业人士认为,前置仓赛道最终可能只会存活一家企业。
另一种观点认为,每日优鲜的暴雷对整个生鲜行业都会有冲击。
影响由相似性,从近到远逐渐减弱。
最近的是叮咚买菜,它的模式跟每日优鲜相似度最高,都是小仓模型。因此,被认为会受到更大冲击,未来融资会有很大挑战。一些市场人士甚至质问《商业观察家》:“叮咚买菜还能融到钱?”
不过,相比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的风格更“本分”,没那么飘,做生鲜做得更专业,市场口碑度似乎要比每日优鲜更好,且其的规模体量更大,在上海市场站稳了。它有更大机会能活下来。
稍微远一点的是朴朴超市,虽然它做的也是前置仓生鲜电商业务,但主要是以500-800平米大仓模式做生鲜。包括美团买菜最近也在做大仓。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每日优鲜的暴雷对于朴朴超市港股IPO之路,会带来更大挑战。不过,相对而言,很多市场人士似乎更关注美团买菜,想知道美团买菜的大仓经营表现如何。
更远一点的是店仓合一做1小时达到家业务的模式,主要是盒马。盒马目前也在融资,但要价能力有下降。
最远的是社区生鲜便利店。虽然社区生鲜便利店是纯线下业态,但客群跟前置仓生鲜电商其实有一定重合,都是更追求便利且有一定购买力的人群,两者经营的主要一块都是在做周末市场,周末家庭的改善生活消费场景。两者也都做不了需求的全覆盖,只能满足一部分需求。
这个赛道当下经营也面临很大挑战,对资金的需求比较高,在融资大环境不乐观的当下,赛道内的企业当下都纷纷收缩战线,并将重心放到了强化门店运营能力上。
投资消费零售 必看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