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带“管理”的专业都是坑?

热点资讯2022-08-06 10:32:29佚名

名字带“管理”的专业都是坑?

某公众号近期的一篇文章引发了热议,标题是:一个消失最多的专业,被83所大学抛弃

这个消失最多的专业,叫“公共事业管理”。不过这篇文章的重心主要在讲述人物经历,对真正利益相关的人来说,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解决: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坑吗?有点像坑的专业,通常都有什么特征?但凡名字里带“管理”的专业都是坑吗(原文里某高赞评论是这么说的)?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坑吗?

首先,一个专业被大学抛弃是什么意思?这说的是从某个学年开始,某大学将不再招收这个专业的学生,所以就有了,那些在读的同学突然发现自己没了学弟学妹的情况发生……

那最快什么时候能知道自己没有学弟学妹呢?每年的2-3月,教育部都会发一个文件,叫做《XX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这个文件就是用来公布,今年夏天的招生,哪些学校新增了什么专业,哪些学校的专业学制有调整,以及哪些学校撤销了什么专业。


部分今年被撤销的专业名单

而在今年的这份文件中,“公共事业管理”(以下简称“公管”)再次成为被裁撤最多的专业之一,之所以叫“之一”,因为如果你对着表格一个个数会发现,全国有31所高校今年撤销了公管专业,但其实还有一个专业,全国是32所高校撤销了,那个才是实打实的第一名……这里我们先卖个关子,一会儿会详细说明。

说回公管,从2017年到2021年,撤销这个专业的学校数字分别是9、9、13、21、31,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曲线。之所以会撤销,除了本身不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原因,如果我们往回看,其实也是因为很多学校当年纯属跟风。

公管这个专业怎么来的?其实历史也并不久远。1998年,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这是一个将原先的教育管理、体育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环境经济与管理、人口学(部分)专业合并到一起的全新专业。

从这一长串合并的名单能看出来,当年新设的这个公管专业,那是相当牛的——绝大部分老百姓能接触到的公共领域,这里全都包了。也因此,当年还有个细节,公管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被授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

授予学位如此灵活的专业,当年在中国你甚至找不到第二个。所以千禧年之后,开公管专业的学校,一年就从57所涨到132所,这跟近年高校狂开“人工智能”专业的景象非常像。

2012年,教育部再一次将公管专业升级:原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国防教育与管理、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部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专业合并调整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当时因为已经有了管理学的学科大类,所以公管也就直接统一授予管理学学位

因为前前后后一堆合并,导致公管这个专业,要学的东西那可太杂了,我们看国家对它的基础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开设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基础课程。

好家伙,这里头任何一个学科单拿出来分量都很重,都够一个人学好几年的,现在你告诉我,公管都要学?

这导致什么呢?一个公管学生的课表,其实就是把其他兄弟院系的课表都拿过来七拼八凑,然后弄出一个精简版,有点类似于当年书店里常见的“一本书看完100部世界名著”的意思。而且到底是哪“100部名著”,学校可以自己说了算,比如塞一些历史学、心理学,反正只要是文科的课程,都行。

等到毕业了,公管学生走出去一瞧发现不对劲:你要搞人事,人家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你要搞行政,人家有行政管理专业,你要搞会计,人家有各种财会专业,你要搞法律……不会吧,人家正牌法学专业还没找到工作呢。

这时候有人想起来了:等等,咱们不是公共事业管理吗,这不是一个标准的为考公而存在的专业吗,相信很多正在读这个专业的同学都有这个想法,但事实是,没有任何公务员岗位说我们就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最后是这个专业的出来,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岗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公管这种看似十项全能的专业,放到求职市场里反而是大忌:一个学管理的本科生出去求职本来就有点拧巴,本科刚毕业请问你想管谁?大概率只能管事而不能管人对吧,可是公管的学生,好像不知道自己能管什么事。

管理学9个大类,“公共事业管理”是被划到“公共管理类”的,其他的像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工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等,领域都划分的非常明确。

哪怕是在“公共管理类”内部,也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海关管理、交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医疗产品管理等等,照样也都是领域清晰,结果到了公管这里,“公共事业”,这有点像一本书的绪论部分,直接靠绪论的内容找工作,你说难不难呢?

有点像坑的专业,有什么特征?

接着刚才的说,那么有点像坑的专业,通常可能有一个特征:这个专业从性质上看有点像“绪论”。

到这里我们可以揭晓第一部分里的悬念了,今年被撤销专业的真正冠军,不是公管,而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如果说“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文科版的绪论,那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是理工版的绪论。

近五年被撤销数量最多的10个专业

据调查,信管专业也有课程全面的特点,比如管理学、会计、java、数据库等等都有基础课程,但据同学们反映,这些也都只是学了个入门水平。

如果按照国家对这个专业的要求看,计算机是信管专业的核心科目,但实际上呢,很多学校在信管专业开的计算机课,不学编译原理、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这些,这就导致在整个信息学院,信管专业成了“守门员”一样的存在:

比如一个真正计科的学生参与论文答辩,他论文写的不好,这时候老师可能随口就是一句,“你这种论文就算信管专业的也写不出来”。这种事,是真实发生过的。

不过信管和公管这两个专业,虽说都是被撤销的热门,给人直觉上的感受还是不太一样:公管市场需求不明确,而且需求量不大,这个大家容易理解,但信管不同了,如果你去招聘网站上搜索,信管人才恰恰是目前信息技术服务业非常急需的,尤其北上广深,需求量很大。

所以,说一个专业像不像“坑”,并不是以市场需求的多寡为标准,核心就一条:你这个专业的具体定位是什么,以及围绕这个定位,课程设置的是否合理且有特色。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类似的例子,2022专业撤销榜排在信管和公管之后的第三名,叫做“信息与计算科学”,听着也挺高大上的吧?照样有20多所院校给撤销了,原因还是出在定位上。

虽然这个专业的名字带了“信息”两个字,但这是一个数学类的专业,在过去,这个专业就叫“计算数学”,只不过把信息领域作为背景。所以,如果你冲着“信息”两个字去学这个专业,认为这个专业教计算机,那就错了,这个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就是数学,想当程序员,不好意思,您需要自学成才。

你看,数学+计算机,这是一个看上去挺靠谱也挺自然的跨界,国家现在之所以另辟出一个“交叉学科”作为第14个学科门类,也是出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但具体到每个学生,复合型人才,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说白了,就算是绪论性质的专业,真的没有价值吗,当然不是,如果你牛到把正文里的每个章节都学到家,再用绪论作提纲挈领的效果,那你当然就是国家需要的顶尖人才。

可问题就在于:绝大多数人,到不了这个程度,甚至连这个一半的水平都到不了。这时候,就别拿宣传语里面的“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来骗自己了,你得首先知道自己够不够这个潜力。

用这个道理来分析某些高校,也是一样的:你这个学校从师资到硬件,都不足以培养出某个专业的真正人才,你盲目跟风开这种专业,这才是某某专业坑人的根本原因。

名字带“管理”的专业都是坑吗?

如果前面这个逻辑你能接受,那带“管理”的专业是不是坑,就已经不需要回答了,因为管理学这个大的门类,整体来看都是“软实力高于硬技能”,很多东西都是当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所以如果你不接受这样的成长模型,你就想本科一毕业就凭借比如过硬的编程实力拿到互联网大厂的高薪,那带“管理”的专业确实就是坑。

当然如果你在这些坑里再细分一下,“XX管理”的这个“XX”,越精确,越具体,相对来讲越不是坑,毕竟就业方向明确了,剩下的就看各人的造化了。

管理类专业,混个文凭,混个毕业,看起来很容易,所以下限比较低,反正好不好就业也没人管你;但如果你真的学成了一个复合型人才,把“XX管理”里头的“XX”和“管理”都变成了自己的专业,那上限也是很高的。

所以简单总结一下,带“管理”的专业,就好比自带一个双学位甚至多学位的属性,你很自律,学习能力强,从小还有点读书考试之外的天赋,那读一个管理类的专业还是前景广阔的。

反之,如果你知道自己资质平平,偶尔还喜欢犯懒,也够不上什么双一流的学校,那还是不要去学管理了,这个饭碗,你可能端不住。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教育最优解。

教育也许永远没有最优解,但教育从业者们一直在寻找最优解的路上。我们愿与关注教育的人们同行,我们只呈现关于教育的思考和真相。】

本文标签: 专业  志愿  管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