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币”48小时:一场链上水滴筹闹剧

热点资讯2022-08-07 18:20:48佚名

“二舅币”48小时:一场链上水滴筹闹剧


以“二舅”之名

二舅突然因为虚拟货币,与千里之外的马斯克有了共同点——区别仅在于当事人是否知情。

上周一刚刚走红网络的二舅,四天后就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山寨币,second uncle coin(SUC,二舅币)。神秘的发币者@SecondUncle_Dao于7月28日扬言:此项目由“一群旨在帮助二舅的爱心人士发起”,将全部捐赠给二舅,“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和命运抗争,但是一群人的力量却可以帮助二舅走出困境”。这个在6月注册的账号此后每一条推文都与SUC有关,彷佛这不是一场交易,而是高尚的公益慈善事业。


二舅币发起方社交平台账号

如此言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线上众筹项目“水滴筹”,但显然参与者的目标并不止于关心二舅命运,该怎么把资金给二舅不重要,推文底下几十条评论大多是想急切地想要炒高币值,并获得发币者许诺的“百亿空投”(免费发币)奖励以及加密货币分红。

有流量就有生意,币圈也不例外。在一向盛行炒作题材的币圈,“二舅”成为被人圈钱的新工具人,投机主义玩出了新高度。

SUC上线不到11小时就遭到跑路质疑,但质疑者同样无根无源。一位名为@WhoCaresNews的网友发文质疑SUC,称安全专家Iketrinia Rais发现SUC发生了“rug pull”(拉地毯/恶意退出)事件。据“安全专家Iketrinia Rais”查证,SUC发币者已经把炒高了的二舅币中自留部分脱手,一进一出轻松赚得130万美元。


二舅币的投资者无一不是打算“快进快出”,投机心理极盛

发币者立刻回应呛声:“团队未曾rug pull,也没有撤池子,所谓的专家推特在哪里,能否指路一下”。并且一再表示SUC币价下跌是因为自己将大量代币打入“黑洞地址”(销毁),以稳定币价。

事实到底是什么?

经电脑报查询,所谓的专家并不存在,SUC确实还在交易,只是上线短短2天内就跌去99%,而且在早期发币者公布的交易平台“Top100Token”上已经查无此币,只有通过谷歌浏览器搜索才能直达相关界面。

据网友查找的公开源码,“二舅币”初始发放1千万亿个,后来将990万亿个销毁。此外,通过二舅币的智能合约源代码解读并结合链上交易记录的回溯,发现至今项目只有4笔核心交易,3笔都与项目方无关,唯一一笔仅带走1.3个BNB(币安币),按8月3日的币价来看,价值不过2335元。

总之,发币者确实还没有“跑路”,交易池还在,从交易量来看“诈骗130万美元”并无实证。

但是发币团队是否私下建仓吸纳SUC也未可知,神秘的专家也被网友质疑是发币者的自导自演,目的无非是为了炒高关注度,推高币值。

这一系列操作至此,发布方的动机到底是筹款救助还是时刻准备借机敛财,都隐没在了虚拟世界中。

好戏仍未上演

一直以来,尽管虚拟货币一度被其信仰者吹捧为“数字黄金”,但其致命的威胁在于缺乏实际价值支撑,既不是流通货币,也没有任何国家把它当作法定货币。结构性缺陷使其价格支撑完全依赖于当前参与者的共识和后续参与者的数量,一旦两者间的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币去财空。

2011年左右,随着比特币系统交易速度慢、成本高的缺陷逐渐暴露,基于比特币的技术架构进行改造、升级,各种比特币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我们称之为山寨币(altcoin)。至今为止全球至少出现了不下100种山寨币,如莱特币(Litecoin)、狗狗币(Dogecoin)、达世币(DASH)、门罗币(Monero)、大零币(Zcash)等,与上述二舅币异曲同工。


二舅币走势

陷阱在号称公开透明的链上也难以躲避,最新的骗局莫过于“rug pull”。

“rug pull”字面意义指的是“拉走地毯”,置于加密语境中,“拉地毯”的意味和北京土话中的“拉抽屉”十分相似:突然拉地毯,会让上面站着的人措手不及,全部栽了跟头,而拉抽屉则是指说话不算话,把人全蒙在鼓里。

这种骗局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十分常见。发币方从项目中抽走流动资金池,将手里的大量该加密货币突然全部脱手兑换成其他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导致该加密货币价值趋近于零,这样发币方就等于毫无征兆地就卷走投资者的资金,完成抽身,而跟风而入的投资者手里就只剩下了毫无价值的代币。

具体rug pull的过程很简单,但绝对算得上是一门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首先,项目方在Uniswap之类的DEX(分散式交易所)上做出一份智能合约,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货币。很多DEX的智能合约从一开始就是全部开源,从技术上避免了黑客或者平台自身转移资产的极大可能,但却对发币方难有约束,发币过程可以说是既便宜又容易。

与集中式加密货币交易所不同,这类交易所业务模式简单,只是进行资产托管、撮合交易和资产清算,不需要承担中心化交易所的账户体系、实名认证、法币兑换等功能,因此DEX不需要项目方缴纳保证金,也不要求审核项目。只要有基本的代码编写能力,基于平台的智能合约模版稍加修改,发币者就可以创造一份自己独有的智能合约。


只要有基础代码编写能力,发新币并不是难事

有了币,就进入到了下个环节——建立共识,炒热虚拟货币。我们预设一个发币方一共发行一万枚虚拟币,为了提高货币价值销毁5000枚,自己悄悄存下3000枚虚拟币,自由流通的虚拟币就只剩下2000枚。

将剩下的虚拟币上线DEX,在无人问津之时先自掏腰包用少量比特币或以太币赋予虚拟币一定价值。紧接着,就到了“币圈大佬”站台的戏码。

这一过程很像新股上市,也被称为首次代币发行(ICO),发币方需要找一些有影响力的币圈KOL为新币造势,中国有孙宇晨,美国有马斯克。实在找不到,可以像“二舅币”项目方一样,蹭一些社会热点,凭借其流量吸引投资者。

最后,万事俱备,只需要等待投机者入场。如果有更多人愿意将手中的以太币换成这一新发虚拟币,新币的价值就会不断上涨,一旦有足够的积极价格走势,发币方就会择机抛出自己留下的3000枚新币。这样大量的倾销会立刻压低这一虚拟币的价值,意味着剩余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虚拟币将会迅速贬值,最终变成毫无价值的代币。

这一结果还算“软拉地毯”,如果发币方选择“硬拉地毯”,他们会将后门程序恶意编码到加密令牌中,直接盗取用户资产。


“拉地毯”式骗局去年激增,图源:Chainalysis

不过,“硬拉”毕竟是犯罪行为,而拉高抛售则隐秘许多。据Chainalysis报告显示,在2021年rug pull已更为去中心化金融生态里最大的骗局类型,占去年全年所有加密货币骗局收入的37%,投资者因此损失超过28亿美元,而在2020年这一数据仅为1%。

共识基础越来越小

去年,以热播网剧《鱿鱼游戏》命名的加密货币,鱿鱼币(SQUID),就上演了荒诞一幕。这款代币去年10月26日上线交易后,一周内价格飙升超2300倍,10天后就达到了最高点2861.8美元。

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鱿鱼币价格达到高点后的短短5分钟内,鱿鱼币跌至0.0008美元,几近清零。11月3日,交易所就显示鱿鱼币无法交易,运营团队被指已经出掉了手里所有鱿鱼币,卷款跑路。二舅币是不是一场类似的rug pull骗局?恐怕在靴子落地前都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如今的虚拟货币市场正处于熊市阶段,而上述的诈骗风险并不是这一市场走进冬天的唯一推力。


比特币近半年震荡下跌

2022年以来,受到多个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以及美元升值影响,风险资产估值随之下降,主要加密货币以太坊和比特币都在近半年来大幅下跌。

5月份以来,币圈一场史无前例的去杠杆更是导致比特币跌破18000美元大关,创下2020年12月以来最低。5月初Luna-Terra双稳定币归零,市场被迫清算大约8万枚比特币;之后破产潮蔓延,到了6月中旬,全球最大加密货币借贷平台Celsius Network、加密货币对冲基金三箭资本和加密货币金融服务公司贝宝金融相继暴雷,导致比特币价格持续下探。

尽管7月末,比特币、以太币都略有回升,再度位于2万美元上方,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风险并未消除,因为每个币圈项目和公司的失败,都会引发一波比特币卖单,“还有更多公司挣扎在破产清算边缘,如果这些公司寻求流动性来支付债务,一定会带来更大风险。”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并不透明,大多都在利用高杠杆交易,一旦市场有崩盘的担忧,资金就会加速撤离。”该币圈人士表示。


更重要的是,以保护投资者为核心任务,多个国家对虚拟货币的态度开始由松转紧。

目前加密货币交易最活跃的美国,对加密资产的监管已经进入统筹监管的新阶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今年五月表示将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合作,尽快明确监管加密货币的分工,确保“监管范围涵盖所有加密货币”。

此前对加密货币持开放甚至友好态度的新加坡,也开始提示风险,建议“散户应尽量避免投资加密货币;8月3日,韩国金融监管服务局(FSS)也宣布,除了将在年底公布“证券代币监管计划”外,如果明确目前正在交易的代币是现行法律下的证券,FSS可能会进行调查和制裁。

当各国政府都开始对虚拟货币加强监管,没有基础业务,没有潜在商业模式的加密项目又在不断暴雷之时,加密货币赖以维持低成本交易的“共识”基础也就分割的越来越碎。

当然,只要投机力量还在,虚拟货币市场就不可能轻易归零。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本文标签: 比特币  新币  虚拟币  代币  交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