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海底捞拉响“警报”

热点资讯2022-08-15 07:38:56佚名

持续亏损!海底捞拉响“警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南深

8月14日晚,在港上市的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最高下滑17%,净利润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局面,最高亏损2.97亿元。

因战略误判,2020年疫情初期逆势疯狂扩店的海底捞在2021年急刹车,短时集中关店数百家,为此2021年海底捞出现上市后首个年度亏损,而41.6亿元的巨大亏损额将上市后几乎三年的累计净利润一把亏光。情急之下,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旨在进行战略收缩并加强内部管理,目前看该计划暂时未能快速扭转困局。

海底捞股价今年以来也继续低迷,自去年2月高点算起,最高跌幅达到83%,一度高达4800亿港币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亿。


就在一个月前,海底捞公告分拆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在港交所单独上市。

两大原因致持续亏损

根据海底捞这份盈利预警,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下滑17%,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公司称主要是由于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导致客流量减少,以及因“啄木鸟计划”餐厅数目对比2021年同期减少。

净利润方面,2021年同期公司净利润约9650万元,而其预期今年上半年将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2.25亿至2.97亿元。这也延续了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态势,去年全年海底捞巨亏41.6亿元,主要发生在2021年下半年。

海底捞将预期亏损归咎于两大方面,一是“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55亿元至3.27亿元;二是中国大陆地区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反复,若干餐厅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但仍有固定开支及员工成本产生。

所谓的“啄木鸟计划”,是海底捞面对突然困境于2021年11月推出的收缩扩张战略、加强内部管理的经营计划,该计划由公司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领导。

“啄木鸟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强化集团部份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

在该计划下,海底捞在去年四季度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关店近300家,2021年年报显示,海底捞门店总数下降到1443家,超过90%在中国大陆地区。

分拆海外业务主体单独上市

7月13日晚间,海底捞公告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特海国际”)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特海国际于分拆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海底捞持股90%,雇员激励平台持股10%。本次分拆,海底捞拟将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国际股份,按照各股东于记录日期在海底捞的持股比例分派。分拆完成后,海底捞将不再保留特海国际的任何权益,特海国际将不再为海底捞的附属公司,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将成为特海国际的直接控股股东。

这也意味着特海国际如果上市成功,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将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收获火锅板块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于2012年开设位于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餐厅。自此,其逐步扩大海外的餐厅网络,截至2019年1月1日在5个国家开设24家餐厅,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的11个国家拥有97家餐厅。

不过,特海国际实际上至今仍未盈利,且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扩大。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约为3300万美元、5380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在招股书中,特海国际将业绩亏损归结为新餐厅比例高及疫情影响。持续亏损下海底捞放慢了海外开店节奏,2021年特海国际新开设了22家餐厅,较2020年的36家有所减少,2022年第一季度则新开了3家餐厅。

本文标签: 海底捞  招股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