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一些古代影视剧时,一群人要到购买一些东西时,会到客栈、店铺里面去,在结账的时候,掌柜会借用一种工具,然后在上面几下拨弄,账目数据瞬间就出来了。这个工具就是珠算。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我们中国的,也知道它的功能,但基本上现在没有几个人能正确应用起来,因为不会。
不会的原因是因为真的不懂,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学过,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计算数据的时候,都是用手机上自带的计算机,甚至还有专门的计算机,珠算这种方式就显得落伍了,所以很多人自然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学了。而在中国现在的教育系统中,小孩子们学习数学计算时,也不会学习珠算。国内人不学,有的是人学。日本就把珠算纳入小学数学教育。那么,他们为何要学习珠算呢?
古老的珠算文化
在最原始的社会时期,人类以部落群居,共同猎物,共同分享。但是人与人具有差异性,因此对于一些东西的喜爱也具有差异性,所以有些东西这个人喜欢,但另一个人不喜欢,而另一个东西这个人喜欢,但另一个人不喜欢。然而不喜欢的东西,也是辛苦猎来的,所以弃之可惜。
为了满足彼此的喜欢,就产生了早期的交易行为,即以物易物。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部落的扩大与分支,就产生了更多的部落。不同的部落有着不同的狩猎和生产区域,所以物资依然会有不同,因此在部落与部落之间又产生了交易。这种交易尽管简单,但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势必对于物资的珍贵程度做出价值估量,因此就有可能出现两只羊的价值等于一头牛。
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物资计算以及价值计算,也就是钱币交易。随着钱币交易的出现,关于结账计算方式就诞生了。最开始的时候,是结绳计算,到了后来,出现了书契计算。再后来,就有了算筹计算方式。不过,这些方法相对来说都比较繁琐,当场计算会显得速度比较慢。所以到了后来,出现了珠算计算工具。
珠算在我国最早的书面记载是汉代徐岳编撰的《数术记遗》,取了“珠算”之名,并且记载道:“珠算,四时,经纬三才。”到了唐宋时期,尤其是宋朝,人民富足,而富足的根本就是商业很发达,所以结账计算的地方就会很多,珠算相应的也有了立足之地,在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个药店家柜台上放着珠算。
不过,这是他们前期的珠算,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珠算计算方法,主要是起源于元朝和明朝时期。元朝了专门的计算口诀。而明朝时期,是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的时期,尤其那时明朝十分强大,有郑和下西洋等传播文化,且开始的时候,海上商业也比较发达,所以相应的,珠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种计算方式一直延续近代,并且很多90后的小学生应当都在数学计算中学过用算盘进行计算的方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逐渐得到普遍应用,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没有了珠算教育。但在明朝时期传播出去的珠算文化影响到周边国家后,有很多国家却把这一方法保留下来,并运用到他们的教育中,典型的国家就是我们东边的日本。
手脑相长,全面发展
日本对于珠算教育不是一般的重视,他们教育部门要求小学生三年级就要学习如何用珠算进行计算。而日本的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好珠算,还专门报名补习班,让孩子彻底学懂这门知识。因此,日本在公立学校之外的私立珠算补习班差不多有5万多个,学校里的只多不少。
那么,他们为何如此重视珠算呢?毕竟,在我国现在专门取消珠算教育就是因为它不适合小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都知道,一般学习知识都是从简单到复杂,数学也不例外,也需要从低阶到高阶。但是珠算完全反着来,它是从高阶到低阶。
既然如此不适合学生的自然生长规律,为何日本还要如此执着于学呢?因为他们认为珠算教育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习珠算的时候,学生需要手指去拨弄算珠,然后大脑还要不停的思考,如此既不是单纯的发展脑子,也不是单纯的发展四肢,而是做到了手脑结合,所以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珠算的时候,必须要保持专注,这样才不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同时计算一些复杂的数字时,需要有足够的记忆力。孩子要学习,自然会专注去记忆数字,如此便可以训练记忆了。
我们都知道,记忆力对于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而专注力代表着学习态度。日本让学生学习珠算,就可以提升记忆力,同时还让他们拥有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此孩子自然可以从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
结语
珠算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人们都是用它计算数据的,所以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才有如此大的进步。今天的世界,倡导的一直是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变化,才会不落时代,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就如修筑高楼,如果地基稳妥,那么后面才能修得高,并且牢固不倒。如果我们忘记过去的文化,那么如同忘了本,也打不好地基,高楼修起来,也可能风雨飘摇。
何况,从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文化大国,并且深深影响着周边的国家,没有道理我们自己忘记过去的传统文化,让别人继承和发扬,因为这样最后可能会变成不是我们的文化,毕竟现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不只是国防硬实力的竞争,还有文化软实力竞争,周边的一些国家一直觊觎我们的文化,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醒,并不断传承和发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