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颂了100多年的华人奇女子,竟是美国人虚构的?

热点资讯2022-08-18 14:01:10佚名

被传颂了100多年的华人奇女子,竟是美国人虚构的?


资料图

在B站,迪斯科女王Amanda Lear的古早金曲《唐人街的女王》(Queen of Chinatown),竟被刷出了几十万的浏览量,“魔性”的节奏、奇诡的画面让网友们欲罢不能,陷入循环播放中。


资料图

这不是一首简单的“神曲”,它讲述了“唐人街女王”的传奇一生。

“唐人街女王”是何许人也?

曲中称她是“来自上海的娃娃脸女孩”,“从不微笑也从不哭泣”, “如今统治唐人街的黑社会”,“运行唐人街所有的鸦片窝点”……

短短几句歌词,让一位美色、头脑、野心、手腕兼备的异域女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虚实真假间的“中国玛丽”

在今美国亚利桑纳州墓碑镇,流传着这位唐人街女王的故事,她叱咤唐人街黑白两界的传奇人生,成为该镇的“旅游名片”之一。

美国历史学家崔维克的《墓碑镇的中国龙》一书,记录了这位“中国玛丽”(玛丽是当时美国人对中国女性的通称)的奇闻轶事。


资料图

根据崔维克书中所述,从1879─1931年间,镇上约有500多位华人定居墓碑镇。

在晚清江河日下、战乱频仍的境况下,他们大多怀揣着不再受穷受苦的迷梦被诱拐成为赴美华工。

南太平洋铁路完工之后,银矿开采完毕,很多华人沿着铁路线分散迁离,当年的中国人都群居集聚在爱伦街和第三街上,有人开洗衣店、杂货铺、餐饮业和旅馆来维持家计,也有人进入白人家庭做佣工。


在太平洋铁路施工工地上的华工

“中国玛丽”和丈夫来到墓碑镇后,一起经营一家叫做“Can-Can Resterent”的餐馆。

因为成本不高、又有着稳定的华人受众,开餐馆是当时第一代华人的常见选择。然而,“中国玛丽”的其他经历就显得令人费解了。


Can-Can Resterent餐馆

《墓碑镇的中国龙》一书中记载,这位“中国玛丽”习惯精心打扮,穿着绫罗绸缎,戴满奇珠异宝。

经营餐馆以外,她还帮华工牵线搭桥介绍工作,和旧金山的六大公司(Six Companies)交往密切;

她更是整个墓碑镇唐人街的主宰者,兼营鸦片馆、红灯区、赌场,出售从中国运来的货品,可谓产业丰厚,风光无限,人人敬畏有加。


网上流传的“中国玛丽”照片

这些传闻固然令人大开眼界、浮想联翩,可其中似乎有不少不合情理之处。

首先,作为经营一家餐饮夫妻店的中年女性,身穿长衫如何能方便行走在柴米油盐间?

“中国玛丽”丰腴、端庄的流传照片在她去世后多年被挂到当地宣传网站上。是留下了确切资料?还是为了旅游宣传找的“中国传统脸”?似乎得打一个问号。

相比之下,在洛杉矶亚太博物馆里中国画家Hung Liu的“中国玛丽”画像恐怕更符合这类女性为生计操劳的实情。


资料图

职业介绍人、鸦片女王、唐人街掌权人……这些传闻就更难让人信服了。

“中国玛丽”是怎样跨越重洋来到美国呢?

《唐人街的女王》一曲给了一个绝佳的暗示——“来自上海”。

第一代来美华工都是搏一个生存希望的穷苦人,那时候大量被诱拐的华工从上海港口起航,在密闭拥挤的轮船车厢里捱过数月才能抵美,“shanghaied”一词正是“利诱、欺骗、诱拐”的意思。


被诱拐的华人劳工

“中国玛丽”既然是被诱拐过来,她的家世条件就不会太好,考虑到当时中国平民女性文盲率之高,她在美国辗转于社会底层、日夜劳碌操持餐馆的可能性是最高的。

不难猜测,如果不识字、不通英文,如何和美国人沟通派遣劳工事宜?更不用说经营整条唐人街所需要的智识手腕,又哪里是一个底层妇女所能企及的呢?

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玛丽”确有其人,但很有可能是一个被放大的“英雄”。



虚构的故事何以流传甚广?

英雄传奇向来是美国文化中的流行素材。围绕“中国玛丽”的虚拟英雄故事又是借助了怎样的传播“东风”呢?这个故事的首个“爆点”大概在于“中国玛丽”的葬礼。

1906年的冬天,“中国玛丽”过世,墓碑镇的白人们见证了一个充满东方色彩的盛大葬礼。

大宴宾客、披麻戴孝、诵经守灵、贡品丰厚、冥币飘飞,虽说不过是中国人的传统葬礼形式,却足以让不谙实情的左邻右舍嗔目结舌,误以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图片来源:视频《足迹》

有一位在墓碑镇出生的小市民Gladys Kendall的母亲参加了“中国玛丽”的葬礼,Kendall太太把葬礼所看到、亲临仪式中的所见所闻都很详细地记载下来,又转述给她的儿子听,这些纪录再由Gladys Kendall提供给崔维克。

崔维克根据Kendall太太所记载的全部经过,另外到处收集资料,这就是《墓碑镇的中国龙》一书的由来。

很显然,崔维克在收集资料时处处以“想象中的东方魔力”为指针,拼接了大量虚虚实实的素材,包装出了一个极具传播性的异域女英雄形象。


1936年,黄柳霜、阿基姆·坦米罗夫主演的美国电影《唐人街女王》

“操纵华人街”的“中国玛丽”,充分满足了美国人的东方想象和英雄情结:

一位奇装异服的中国佳人,才貌双全,侠骨柔情,熟稔地游走在风云诡谲的政商两界;生前光彩照人,死后哀荣无限。

对于真实的中国女性命运,他们不了解,也不想关注。

正因为沉浸在这个东方传奇中,“中国玛丽”故事里的不合情理之处无人在意,离奇的传闻越传越广,以至于成为“墓碑镇”旅游中的一景。


“中国玛丽”的墓碑:“阿龙太太,中国玛丽,生于中国,卒于墓碑

这个墓碑寥寥数语,毫无特别之处,只有配上包装出来的奇闻逸事,才能赚足游客们的眼球。

在看似娇柔的中国女性背后,蕴藏着一个运筹帷幄的小宇宙,在这个小宇宙里她是生杀予夺的女王。

柔与刚,情与义,黑与白,两厢对照,正是“中国玛丽”故事在小说、歌曲、影视剧中得以广泛传播的“流量密码”。



“中国玛丽”的真正魅力

“中国玛丽”无疑是一位很有魅力的中国女性,她身上的故事应该也并不是百分百的杜撰,从她参与范围甚广的葬礼(不少白人参与,还上了当地报纸头条)可以推测得知,她在墓碑镇的人缘相当不错。

崔维克的书中写道,许多有病痛、没饭吃的人上门求助,“中国玛丽”从不会拒之门外,一一打点解难,全心全力济穷救贫。

曾经有一位白人牛仔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失去一条腿,“中国玛丽”不但请人送医,还负担所有的医院开销费用,一直到白人牛仔完全康复为止。

作为一个交友广泛的餐馆老板娘,这些关于她扶危济困、无私助人的传闻估计也并非无稽之谈。

从这个角度看,她不势利、不自私,她的古道热肠超越了种族偏见,也超越了她智识上的限制,称呼一声“侠女”也并不为过。

“中国玛丽”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她一手遮天的权势,而在于她身居底层的善意;不在于她盆满钵盈的财富,而在于她日积月累的坚韧;不在于她身后热闹风光的葬礼,而在于她有一位不弃嫌她无子、与她相守、尽最大努力给她一份哀荣的丈夫。

这不是作为“唐人街女王”的“中国玛丽”,这是成千上万晚清来美的普通中国女性美德的最大公约数。

她生前籍籍无名,死后被炒作爆火。是是非非,留给后人评说。



新的中国故事,正在讲述中

胡适曾在他的《胡适留学日记》中曾写道,100年前他留学美国时,非常努力地融入美国社会。

因为那年那月,中国留学生屈指可数,所以他不得不更多地和外国人打交道。

100年前身世优渥的胡适先生都需要艰难地融入美国社会,方能顺利求学;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中国玛丽”和丈夫要在美国小镇成功生存下来,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

他们幸运地逃过了赴美邮轮半数的死亡率,却逃不过做胼手胝足的命运“开荒人”。

他们身上留存着中国人最古老的美德——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与人为善,却留不下属于自己的真实故事,最终存活于美国人猎奇的目光和幻想的传闻中。


在美华人劳工

所幸,随着一代又一代华人在美国社会扎根、深耕,他们渐渐跃出社会底层,开始在政界、商界、文化娱乐界展示出自己的真正风采,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

如今,不会再有中国姑娘被指认一个“玛丽”的代号了,即使“东方主义”的凝视目光仍在,还是有越来越多美国人愿意去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中国人不再是供人“意淫”和想象的对象了。

“中国玛丽”的传奇,不过是特定年代、特定背景下一个“美丽的误会”。

新的中国故事,仍在讲述中。


刘玉玲

当华裔女星刘玉玲在热门美剧《致命女人》中的“Ah,youth”(即“年轻真好”)在互联网上“破圈式”传播时,当她入围奥斯卡金像奖会员时,当她不惜得罪电影公司为亚裔演员争取和欧美演员“同工同酬”时,我们惊喜地发现:

不再被包装、被幻想、被伪饰,这是华人女性发出的真实声音!文/商陆

本文标签: 美国  玛丽  唐人街  葬礼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