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就反华不法分子滋扰使馆答记者问)
网站截图
问:近来有些人频频到中国驻美使馆馆舍滋事,请介绍有关情况。
答:长期以来,在某些反华势力唆使组织下,一些反华不法分子持续到中国驻美使馆馆舍进行滋扰。他们高频次、高噪音攻击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辱骂威胁中国使馆人员,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甚至采取暴力行为,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形象和尊严,严重干扰使馆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严重威胁使馆及人员安全。中方已多次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但上述反华不法分子的行为迄未被制止,反而愈加猖狂。中方要求美方切实履行《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中国驻美使馆及人员尊严与安全。
延伸阅读
媒体:为了攻击中国 西方还造了个词
直新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非期间再拿所谓“债务陷阱”说事并攻击中方,遭中方严正驳斥,为什么早已被证伪的“债务陷阱”论,会被西方政客频频拿来攻击中方?
特约评论员 管姚:中国有句俗话,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所谓“债务陷阱”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是真正的诛心之论。
英国权威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早在三年前就发表研究报告,指有关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所谓“债务陷阱外交”的说法有误,因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足,报告认为,经济因素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驱动力。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所长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更结合自身学术实践与观察,在《纽约时报》撰文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外交”,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所以更应追问探究的是,早已被西方学界以严肃田野调查与严密学术推演双重证伪的所谓“债务陷阱外交”谬论,为何至今仍在西方成为热词,为什么会被布林肯拿过来,作为在访非时攻击中方的工具。
资料图
已经有人考证,所谓“债务陷阱外交”提法始作俑者,是印度学者布拉马·切拉尼,他2017年在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中,无端指责中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支持占据战略要冲的发展中国家基建项目形式,精心构建所谓“债务陷阱”,以获取战略影响力。切拉尼的文章动机很不一般,主要聚焦印度洋,这当然要联系印度自视印度洋第一大国、对邻国深切疑虑的更大背景。我之前也提到,切拉尼的立论,其实早已被西方学者的田野调查与学术推演双重推翻,但“债务陷阱外交”还是在西方舆论场持续升温,经由不同媒体不同政客的接力传播扩散,成为一个所谓“标签式”话题,而且其传播语境有特定设置,就是和“一带一路”倡议发生强关联,以致在西方舆论场,现在只要一谈“一带一路”,就必定会提“债务陷阱”。
所以就此而言,所谓“债务陷阱”论,就是一个被西方政客、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精心构筑的又一个“话语陷阱”,是又一个专为中方量身订做、发起对华舆论攻击的便利工具。
直新闻:那么应该如何应对西方类似“债务陷阱”的对华舆论攻击?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课题与任务,伴随中国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全过程。英国间谍情报头子、政府通信总部GCHQ部负责人杰雷米·弗莱明,刚刚在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发表评论文章,断言俄乌冲突爆发半年来,俄总统普京已全面输掉对乌克兰及西方的信息战。这当然是英国情报头子的一家之言,甚至你也可为这是其所谓信息战策略的一部分,但显然,在弗莱明的价值谱系里,战场攻防固然重要,舆论场上的进退杀伐同等重要,甚至后者也会形成战力转化,直接影响战事进程。有鉴于此,应对“债务陷阱”式的对华舆论攻击,我们必须要上升到信息战舆论战的认知高度。
资料图
举个眼前例子,人民空军台海方向战备警训,发布视频显示战飞俯瞰澎湖列岛,但台当局却以所谓“视频压缩视距”说事,刻意混淆视听,制造所谓“认知战”噱头。又如,美与台当局搞所谓经贸谈判,为什么要命名“21世纪贸易倡议”,未来协议即便谈下来,不是拜登后来者尤其是共和党继任者想废就废的吗,难道还能管一个世纪?这就是所谓的话语陷阱,是所谓的议程设置,注意,拜登抛出的“印太经济框架协议”,也被美方描述为“应对21世纪挑战的经济安排”,与台当局勾连的“21世纪贸易倡议”,就这样貌似与“印太经济框架协”建立了某种“联系”。
我强调所谓“债务陷阱”指控的实质是话语陷阱,但必须要承认,至少在自身话语体系内,西方舆论场惯于也强于制造新概念新话语,所谓话语即权力,叙事即权力,为其攻城略地的还有西方媒体的强势话语权,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以举国之力系统之力,提升中国话语的解释力说服力,甚至是对国际事务的阐释权命名权乃至总结权,这是一个长期课题,也是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