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形势严峻!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赴一线

热点资讯2022-08-21 21:40:31未知

抗旱形势严峻!多位省级党政一把手赴一线

撰文 | 高语阳

近期,我国“南旱北涝”灾情受到关注。

政知君注意到,连日来,多省份省委书记一线调研,强调抗旱保秋工作。中央抗旱物资也前往地方,助力抗旱减灾。

中央救灾资金拨往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同时强调,要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据报道,7月以来,受到高温天气影响,我国多省份平均降水量减少,导致干旱灾情,进而引发农作物减产等情况。

为应对灾情,中央层面的救灾资金已经调往地方。

8月18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下达2.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新疆等7省区市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重点解决城乡居民用水困难等问题。

消息显示,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已预拨抗旱救灾资金3亿元。

8月20日,央视新闻消息,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运中央抗旱物资支持重庆抗旱减灾工作,此次下拨物资包含130台(套)汽油发电机、100台(套)柴油发电机组、170台(套)抽水泵、60台(套)喷灌机组等价值1167万元的抗旱装备。

据介绍,这批物资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根据重庆各区县防暑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实际,按需调拨。并于8月20日起陆续运抵各受灾点,用于缓解人畜饮水困难及工农业减灾促收,为抗旱减灾提供物资保障。

水利部部长赴重庆调研

上文提到的重庆市是本次干旱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资料图

8月20日,重庆市抗旱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陈敏尔在讲话中说,目前,全市旱情还在持续,灾情明显增加,疫情尚未清零,要充分认识当前旱情、灾情、疫情叠加的严峻性复杂性。

两个重点:

此外,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带队前往重庆调研抗旱保人饮安全、农业灌溉等工作。20日,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胡衡华与李国英座谈。

李国英说,水利部将积极支持重庆水利事业发展,加强水资源调度,帮助重庆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加快水库建设、有效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深化做好三峡后续工作,更好助力重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几天前,陈敏尔和胡衡华还前往重庆市部分区县调研抗旱工作。

《重庆日报》报道,在圣灯山村,陈敏尔实地察看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保障情况。他还走进农户家中,仔细察看厨房水缸储水,了解牲畜用水等情况。而且,陈敏尔还走进田间察看水稻长势,了解土壤缺墒状况。

他还去了天坪村二郎桥森林防火检查站,市应急指挥中心等地。

胡衡华则先后前往彭水县鹿鸣乡等地察看水稻、蔬菜等受灾情况,前往涪陵区荔枝街道鹅颈关村和江北街道点易社区指挥调度灭火扑救工作。

多省份省领导前往一线

除了重庆市,多省份省领导也先后前往一线调研抗旱工作。

8月20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前往合肥市调研督导抗旱工作。

上午8时40分左右,郑栅洁来到肥西县丰乐镇新华村,察看河渠水利设施,走进农田察看墒情和水稻长势,听取当地受旱情况和抗旱工作汇报。郑栅洁还与种粮大户交谈了解情况。

郑栅洁在讲话中提到4个方面的要求:

同天,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省长李炳军分别带队到遵义市、铜仁市调研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资料图

近段时间以来,贵州持续晴热少雨,抗旱形势十分严峻。省委、省政府派出5个防汛抗旱工作指导组到旱情严重的地区进行指导。谌贻琴在旱情比较严重的遵义市先后前往桐梓县高桥镇火石村、汇川区板桥镇大沟村实地察看人畜饮水等保障情况。

谌贻琴表示,当地干部要全面动态摸排群众饮水情况,特别是要有效保障低保特困对象、留守儿童、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饮水需要。

她也提到了要确保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不减产、非灾区多增产,以及用水要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原则,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此外,谌贻琴还表示,要加强农业减灾技术指导,强化田间管理,做好秋收秋种工作,积极组织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确保抗旱夺丰收、秋粮不减产。

李炳军则前往铜仁松桃自治县盘石镇桃谷坪村,他随机前往群众家中了解供水储水情况,叮嘱当地要始终把群众饮水安全摆在抗旱工作的首位。

在湖北,省委副书记李荣灿20日前往孝感大悟县、汉川市调研抗旱保粮工作。他表示,要精准施策抗大旱、防大灾,全力以赴打赢抗旱保粮硬仗,确保秋粮稳产稳收。

相关报道:

遭遇60年一遇旱情 四川广安开闸放水为庄稼“解渴”

8月以来,四川广安市广安区持续高温干旱少雨导致井河、花桥、恒升等区域旱情凸显。

面对60年一遇的旱情和严峻的农村供水“跳跃式”增长压力,广安区水务部门及时组织协调七一水库开闸放水,有效缓解了区域内1万余亩农田旱情,为庄稼及时“解渴”。



查看水库状况

水库开闸放水为农作物“解渴”

“水库来水了!我们的大豆有救了!”8月19日,来自广安区七一水库的灌溉水缓缓流入了广安区恒升镇红庙村的渠道然后流入田间地头为农作物解渴。正指导村民从渠道里抽水抗旱浇灌大豆苗的红庙村支部书记邵海洋告诉记者,由于持续干旱,他们村的1000余亩大豆面临绝收危险,现在有了水库的水浇灌作保障,大豆丰收在望了。

与邵海洋一样开心的还有井河镇白果村村务助理熊行行。“今年8月,我们村水田出现了干裂,农作物出现了干枯的迹象,8月10日,水库的水到了白果村,农作物的旱情得到了缓解,今年的收成有望了。” 熊行行介绍,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当地水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涸。当前还有少部分水稻处于壮籽的关键期,急需水源灌溉。正在农户发愁之际,七一水库开闸放水,看着清水从渠道口缓缓流入农田,成片干涸裂缝的稻田渐渐被浸润,农户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这次开闸放水从8月8日开始,流量大概是1.4立方米每秒,24小时内覆盖井河全镇,以及花桥、恒升部分村组,整个放水大概在120万方,解决了1万余人生产生活用水,灌溉面积约近2万亩。”七一水库管理处主任张晓华介绍道。“为了保证水库的水用在刀刃上,我们还与村干部一道对水的流向进行巡查。”

面对持续干旱少雨,广安区水务部门早部署、早落实,提前对各类抗旱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开展渠道整治、清淤、疏浚和清障,增强应急抗旱保障能力。



调度室查看供水情况

目前,全区各中小水库已按抗旱预案开闸放水约480万方,灌溉面积超过5.5万亩。“根据旱情,水务部门将加大供水保障力度。科学调度、精准抗旱,把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广安区水务局局长杨江霞表示。

多管齐下制水为农村群众“解渴”

8月19日上午10时许,在广安区郑山水厂,尽管已经停电,但厂房里仍在有序抽水制水。“我们这里从早上九点就停电了,为了保障正常供水,我们庚即就启动自行发电系统,保证制水供水不断档。”正在与技术人员一起在调度室查看供水情况的郑山水厂周德洪介绍,发电机是用柴油发电,成本较高,从8月8日以来,因为停电每天要多支出制水成本2000余元。

据了解,郑山水厂是万吨水厂,近年来通过改善现有老化管网,结合新建水厂、输水管网的方式,使郑山乡、井河镇、悦来镇、兴平镇、杨坪乡、彭家乡6个乡镇及周边116个村共13万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周德洪说,该厂设计是日供水1万吨,现在日最高供水量实际达到7000方,供水量比平常增加了40%,还可以满足供区13万人的饮用水。为确保供水安全,水厂工作人员每天增加对水源地和供水管网的巡查的频率,由原来每天一次增加到每天两次;8月以来累计抢修供水管网30余次。

当日,在恒升镇潭龙村,恒升水厂管网部抢修人员在战高温斗酷暑,忙着管网抢修。恒升水厂副厂长庞荣说,早上6点钟出来巡视整个片区的管网,在潭龙村发现此处管网漏水,他们马上组织员工进行抢修,现在管网已经抢修完毕。



庞荣介绍,恒升水厂建于2015年3月,设计日供水能力10000吨,供水管网覆盖恒升、石笋、白市、白马等四个场镇,解决农村约75000人安全饮水。入夏以来,恒升水厂日供水量达到8000吨,比往年同期增长约30%。持续高温,让部分老旧管网供水管道渗漏、破裂。入夏以来,恒升水厂管网抢修队已完成管网抢修30余处。“最近这段时间,我们水厂也经常停电,使用发电机发电抽水制水成为家常便饭。”

据广安区鸿浩水务公司董事长胡辉介绍,8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干旱和电网限电停电影响,花桥、恒升、郑山三大万吨水厂每天制水量严重受限减少,而用户需水量确成倍增长,公司紧急为花桥水厂、恒升水厂各购买一台300KW发电机,保证在停电后,及时发电制水,每天可增加供水量1000立方米;加班加点为花桥水厂临时新安装抽水电机水泵一台,临时变压器一台,输水管网300米,每天可增加供水量1000立方米。

目前花桥、恒升、郑山等三大水厂单日供水总量达18000吨,比平时增加了50%,由于满负荷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用水需求。“为了保供,全公司机关员工一律暂不休年假,成立10个应急抢修小分队,下沉到供水一线指导供水工作,供水站制水人员、管网维修人员采取24小时轮班值守。”

本文标签: 抗旱  陈敏尔  谌贻琴  灾情  李国英  胡衡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