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战疫丨闻令而动,勇毅前行,致敬校园守护者

热点资讯2022-08-22 14:30:25佚名

同心战疫丨闻令而动,勇毅前行,致敬校园守护者



疫情发生以后,学校党委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立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

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各专项工作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闻令而动,勇毅前行。每一个抗疫的日日夜夜,应急指挥部都处在紧张忙碌之中。夜深人静的时候,宿舍楼里同学们早已安睡,指挥部里依然在灯火通明。仔细研判、及时沟通、现场调度,严谨细实,传递着战疫必胜的希望与信心。

大家怀揣使命与担当,无惧疫病,不畏风雨暗夜,迎着骄阳烈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定有力地迎击疫情,坚决打赢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

领导小组办公室:

指挥调度,统筹协调

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中枢机构,承担着指挥调度、统筹协调、上传下达,组织实施的职责和任务。疫情发生以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传达学校党委有关决策部署,多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连续召开疫情防控专题工作会、调度会等,传达上级及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指示要求,研判通报学校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对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工管理组:

严防严管,不留隐患

从今年疫情传播以来,教工管理组就紧张有序地开展了教职工防疫工作,在呼和浩特市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一直坚守工作,做好教职工防疫信息收集、上报和研判工作。在学生返校前,提前判断形势,敦促未返呼教职工应返尽返,加强上岗意识。坚持每日梳理和汇总教职工的“三档一卡”信息,坚持每日检查全校教职工的“一人一档”台账、离返呼台账、疫苗接种更新台账以及教职工健康打卡台账等,做到教工防疫底数清和情况明。在学生返校期间组织全校教职工进行核酸检测,在学生返校期间,做好教职工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本次疫情发生以来,教工管理组制定了教职工秋季返校方案,加强了四校区教职工核酸检测力度以及做好教职工入校管理与服务工作。



学生管理组:用情用力做好学生服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返校暨疫情防控工作实施以来,学生管理组组织在东校区活动中心暂住的学生打扫卫生,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做好各校区报到点值班工作,保证学生有序、安全返校报到;综合考虑、合理安排,组织学生有序进行核酸检测;引导学生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纪律,规范行为,团结一致,筑牢疫情坚实防线;自8月13日以来,每天召开学工干部线上工作会,及时传达学校最新政策要求,做好下一步工作安排,解答学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疫情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自8月13日以来,全体辅导员第一时间闻令而动、全员响应,坚定站在校园抗疫最前线。要想精准、高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就必须实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落实到辅导员,这项任务就变成了一个个表格,一个个数字。耐心、细心地进行在校生数据摸排、督促学生完成健康打卡,逐一确认、逐条核实、准时上报,筑牢疫情防控数据“第一线”。学生的衣食住都是辅导员关注的重点,饭能不能准时送到,够不够吃,除了吃饱也要保证学生的营养。学生个人防护需要哪些物资?口罩、消毒湿巾够不够用?各学院辅导员及时关注学生需求,协调各方资源,保证学生的生活平稳有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心。因此,他们也有了新角色:采购员、快递员、送餐员。新生的行李能否寄存?不能返校的学生的车票怎么退?转专业的学生怎么能回到新宿舍?有的学生过敏需要药物怎么办……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节奏,许多学生面临特殊情况。辅导员们每天要接数不清的电话,要回数不清的微信,为的就是实实在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共渡难关。这一刻,奋战在一线的辅导员仿佛变成了全能大白,用温暖守护着每一位学生。

学工队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分昼夜坚守在校园里,以实际行动,共同筑起校园安全防范的坚强堡垒。



校园安保组:保卫校园,“战”在抗疫第一线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随处可见安保工作人员身影,守卫校门,封控宿舍,巡逻执勤,搬运物资,核酸检测,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保卫处的工作人员无处不在地守卫着偌大的校园。自8月11日开始,为了有序、安全地做好迎接学生返校工作,保卫处开始在各校门口安装分流栅栏,铺设消毒红毯,直至12日凌晨完工。从清晨到日暮,再从日暮到清晨,为了学生返校工作的有序进行,保卫处全体人员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8月13日下午,疫情发生以后,张荷亮处长立即启动了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按学校防疫要求关闭校门,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摸排,对次密接者进行集中隔离,保卫处全体当值工作人员迅速参加到学校防疫工作当中。

东校区校园里,李俊宏副处长正在与相关学院和部门对接校园封控细节,封闭校门以来,他一直在东校区一线值守,带领东校区刘家宁等工作人员迅速开展校门、楼门管控,协助进行人员登记、隔离管控、布置核酸检测场地,维护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永胜副处长已经被烈日烤得又黑了几度,面部紫外线过敏,又痒又疼,尽管如此,他依旧与保卫处执勤同志一起,在南校区两院抗击疫情第一线值守,安排落实校门、楼门、巡逻队执勤同志工作任务,严控人员出入,协调南校区西院与东院之间的配餐等问题,守护着南校区第一道防线。

除了校门口的执勤任务以外,在校园各个角落都有校园巡逻人员的身影,他们一样坚守在抗疫第一线。唐晓龙,魁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已经好几天晚上没有好好休息了,虽然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是一听到对讲机里的指令,立马精神了起来,作为巡逻队负责人的他平时主要负责校园内师生安全工作,巡逻队的同志每小时都要在校园里全面巡逻一次。同时,唐晓龙带领巡逻队工作人员作为校园内的机动力量,配合各方工作,就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8月13日,刚下班回家的东校区巡逻队长赵志强接到命令后义无反顾的赶到宿舍楼进行楼门管控。当晚下起了大雨,他在雨水里冲在最前,衣服鞋袜全部湿透了也从没有叫苦叫累,继续与志愿者一起给封控楼宇的学生送饭。

此外,南、北校区巡逻队还要保证每小时的校园巡逻任务,以及宿舍楼外的防疫安全值守,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基本上是天当被,地当床,但都没有一句怨言,只为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守护师生健康平安。

宣传教育组:讲好内大人的战疫故事,

凝聚师生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

面对突发疫情,宣传教育组吹响抗疫号角,迅速传达学校党委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思想引领、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为团结引领全校师生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汇聚强大正能量。

在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领导坚守岗位,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师生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成为校园的最美“守护人”;青年学子踊跃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团结奉献,担当尽责,红马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讲好内大人的战疫故事,积极传播正能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断凝聚师生共同抗疫的磅礴力量,是宣传教育组的使命与担当。


宣传教育组建立了多级联动信息传播机制,通过由学校网站主页、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易班网、旗帜内大微信公众号,各二级学院网站和公众号,校园新媒体工作室组成的全覆盖、网格化全媒体宣传教育体系,全力打好线上线下宣传教育“组合拳”“主动仗”,同时,宣传教育组强化网络舆情监管引导,对相关网络信息进行及时研判处置,引导广大师生科学理性认识疫情、对待疫情,不信谣、不传谣,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防范意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副部长吴栓虎担任了一线记者,在南校区值守。白天拍照、采访,发现典型事迹,寻找新闻线索,晚上策划、写稿,编审微信推送,协调各平台发布新闻稿和新媒体作品,全面立体鲜活地讲述内大抗疫故事。他说:“在一线,我能深刻感受到各级领导关心我校疫情防控带来的温暖和战疫必胜的信心,感受到学校科学决策、果断行动对于阻断疫情传播链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家密切配合,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一个个平日里熟悉的面孔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是那样勇毅、坚定而又可敬可爱。我欣喜地看到内大学子在突发疫情面前的理性与自律、团结与奉献,也为无数的师生和校友在自媒体上为内大加油而感动。”


条件保障组、物资采购组、医疗防护组:

做细做实条件保障,全力以赴防控疫情

8月13日,师生返校期间突发疫情,学校对南校区东、西院,北校区东院实行临时封控管理。后勤保障处按照学校要求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采购科、校医院、公寓中心、膳食中心、环境中心等各部门立即行动,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细致周到地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8月13日,学校3个校区实行疫情临时封控以后,后勤保障处紧急联系玉泉区政府,当晚前往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拉运床品送到南校区,分发到封控在南校区无行李被褥的师生手中。之后的几天,又陆续联系并前往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内蒙古红十字会、呼市疾控中心拉运了消毒液、抗疫帐篷、医用口罩、消毒片等物资,分别分发到各校区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封控期间,后勤保障处紧急采购矿泉水、水果、牛奶、小吃等各类食品,为在一线职工每人发放慰问礼包、为封闭在校园内的学生每日每餐提供水果、牛奶、酸奶、矿泉水等食品。疫情封控期间,为保障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校园内、外环境及各楼宇场所的及时消杀及人员的防疫防护,后勤保障处为校医院、公寓、食堂及物业公司等各部门发放了充足的各类抗疫物资,有力地保障了抗疫胜利。


封控期间,校医院承担着全校师生核酸采样的任务。炎热的天气,采集人员穿戴着防护服,为了减少如厕的次数,她们减少食物摄入,即使渴了也不喝水。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核酸采集下来,满身是汗,头发湿得就像刚洗完澡,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痕迹,操作却要眼疾手快不停歇。尤其是进入封控区宿舍采样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爬楼梯,挨个宿舍采集,体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校医院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除了每天要为各采样点准备第二天需要的物资外,无论多晚还要时刻为采样点进行物资补给、医疗垃圾转运、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接、接送第三方消杀人员等工作。在学校封控期间,有诸多突发的医疗状况,校医院在希日莫院长的带领下,沉着应对,与各学院及时对接,妥善安排、处理突发问题的学生,无一疏漏。


公寓中心收到1名返校生核酸检测阳性通知后,立刻启动紧急预案,将两栋楼封闭,不出不进,同时安排封控在楼内的值班员、保洁员开展消杀工作并对楼内学生实行非必要不出宿舍的管控。入夜后大雨突袭,但是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不能停,所有封控在学校及宿舍楼内的公寓中心工作人员不畏暴雨齐上阵,配合医护人员对所有封控在楼内的学生及工作人员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并协助医护人员运输试剂及各类用具,整理完各类物资后已是凌晨三点二十五分。自8月13日起,公寓中心配合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及疾控中心组织楼内密接和次密接学生有序到校外隔离酒店进行隔离,封控在宿舍楼内的值班员和保洁员继续配合专业消杀中心工作人员对密接、次密接学生所在楼层的公共区域、卫生间及相关宿舍进行彻底消杀。因人手紧缺,公寓中心管理人员也全部上到一线,搬运、分发各类保障、防疫物资,帮助各学院发餐,帮助清运封控楼宇垃圾等,每日都忙到半夜1、2点。封校后因公寓楼内活动增加,在卫生间、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工作人员进行多频次(每日四到五次)大剂量的预防性消杀工作,确保楼内空间绝对安全。浴池继续执行每日三次加大剂量的消杀工作。

8月13日晚,南校区食堂工作人员冒雨送餐,装载着热腾腾晚餐的电动三轮车往返于餐厅与宿舍楼达十余次,食堂工作人员自己都没有吃饭,抓紧时间将饭菜送达到每一位师生手中。

封控期间,在统计好南、北校区在校学生数量的情况下,两个校区每天准时送餐,按质按量完成送餐任务。在六天的封闭工作中,膳食中心供餐时间紧、任务重,各餐厅做饭、分餐、打包、送餐人手紧缺,各餐厅职工每天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早4点起床,准备当天早餐并对当天所需的食材进行加工。送餐时,工作人员每次用电动三轮车分批送餐,南校区每次送餐往返食堂和宿舍楼多达30余次才能送完。每餐送餐结束后,工作人员要对各项厨具进行清洁,并对餐厅环境进行消杀,各餐厅经理还要与职工们开会进行工作总结,直到晚上9点多职工们才得以下班休息。



封控期间为保障校园外环境的消杀,环境中心及物业公司使用雾化器、电动喷壶进行全天次消杀(1小时/次)。并自制消毒车对核酸采样现场、校门口、封控楼宇及特殊垃圾进行消杀,提升消杀工作效率、效果。对于医疗垃圾等特殊垃圾,及时进行装袋密封处理、专车清运,每天上、下午至少进行2次清运。并配合各部门做好封控期间疫情防控消杀工作。

下一步,后勤保障处将继续落实学校及属地疫情防控管理要求,慎始如终做好防疫及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志愿服务组: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疫情,各方面人手严重短缺,校团委及时响应,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令,招募令发布24小时内阅读量超万人,招募学生志愿者350余人。这些天来,广大志愿者同学无私奉献,团结一心,坚守在核酸检测点、封控楼宇门口、食堂的秩序维护、分餐送餐等各个工作岗位上,体现了内大学子的大爱与担当。他们身着红马甲,成为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




监督督察组为学校疫情防控保驾护航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安排部署和职能职责,14日—18日,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在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张利平的领导下,在南校区集中开展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期间,纪检监察工作人员通过在视频监控室查看封控楼宇学生遵守疫情防控情况,对现场发现的10余个问题向有关部门、学院以及宿舍管理教师进行反馈,要求立即进行整改落实,保证了管控楼宇的符合疫情防控规定和秩序正常。并对有关学院、各工作组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和热线电话接听、处理、反馈情况,以及每日师生全员核酸检测情况、食堂配餐情况等进行实地检查督导,对监督发现问题要求有关部门和学院立行立改,所做工作得到了学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高度肯定,切实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交通学院守得云开见月明

8月13日是学生长达8个月居家学习生活重新返校开始秋季学期的第一天,一大早,几千名来自四面八方满怀期待的同学们迫不及待但井然有序地进入校园,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一切又是那么的新鲜。然而,突发的疫情,让刚刚活跃的校园又静默了下来。

疫情发生以后,学院党委书记孙智凭、院长白托娅、副院长孙恒立即入校,召开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疫情、安排部署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程序。学院党委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多次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集六及党总支书记(其中2位系主任)专题工作调度会议,部署疫情应对应急重点任务与相关举措。


14日上午10点半南校区东院封控,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回应,由院长带队,1名副院长、学工部门负责人、六系党总支书记、学工z办主任组成维稳工作队进驻校园,现场指挥调控管理学生。直至8月18日13:00,南校区东院、实施临时管控的6号楼解除封控,几天来,工作队员们吃住在办公室,方便面当套餐,沙发椅子做床,与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共抗疫情。

8月15日上午,孙智凭书记主持召开视频会议,提出“快速处置、精准管控、靠前指挥、主动担当”的工作总要求。会议要求全体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党政办公室、团委工作人员要加强统筹调度、协调配合,在学校的统一指挥下坚守一线阵地,积极投入到学生返校和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尤其要加强校园内外学生负面情绪的引导和管理,坚决杜绝校园疫情扩散,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做好驻校教职工的后勤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主动服务封控楼学生,凝聚起强大的抗疫合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8月15日中午,学院组成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郭鹏飞同志带队,王奇伟、周乐、白羽、李闯等4位学工办负责人参加的封控楼工作小分队,进驻6号学生楼,共度难关。五位老师迅速投入工作,每人住在一层和学生们绑在一起,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积极配合学院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小分队严格按照楼道静默化管理,每隔半小时巡楼一次,用扩音器大声提醒劝说相互串宿舍、不戴口罩出宿舍、大声喧哗影响其他人的不良行为。组织每个系的学生干部为封控在楼内的近600名师生员工送饭、送慰问品到宿舍门口。组织从早晨6点开始每天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一个宿舍接一个宿舍地敲门叫人登记,确保核酸检测无一遗漏。


IMU


令人感动的是学院常年联系的用人单位,体现了优秀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后有中交集团第三公路工程局、中交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等多家企业走进校园,送来急需的抗疫物资、生活用品。学院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一直在协调物资储运,做好封控楼师生员工慰问及生活用品的分发工作。

学院疫情防控的阵地、东门领返校学生进校、组织陪同学生核酸检测的现场、未封控的5、7号学生宿舍楼里,到处可见学院领导和各系负责人疲惫的身影和真诚的笑脸。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驻校工作队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一切行动听指挥,勇挑重任驱疫魔,在大雨中、在烈日下,师生团结一心,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惧无畏,迎难而上,用伟大的抗疫精神共同筑起一道与疫情顽强抗争的坚固防线!

守得云开见月明,“每扇窗后的坚守,都是捍卫家园的战斗!”交院师生用汗水汇集起如海一般深沉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肩负了抗击疫情的使命与担当!共同抗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全院师生的大爱和坚强。他们负责的态度、坚定的眼神、奋斗的身影,始终展现着内大人、交院人的风采。


南校区西院临时封控宿舍解封






校外隔离学生解封平安回到校园




摄影:吴栓虎 各专项工作组 交通学院

编辑:吴栓虎 李文娟

素材来源:各专项工作组 交通学院

排版:张静

责编:徐墨含

主编:吴栓虎

本文标签: 东校区  学校  全校  南校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