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爆发冲突的后果”

热点资讯2022-08-23 08:40:51佚名

“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爆发冲突的后果”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8月15日发表记者迪亚娜·迪特默专访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的文章。杜登赫费尔认为,对德国而言,对华经贸“脱钩”是一种短视行为,德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爆发冲突带来的后果。全文摘编如下:

德国汽车行业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在接受本网站采访时告诫不要采取短视的行动。他表示,“德国政府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再好,也无法修复”与中国爆发冲突带来的后果。世界将四分五裂,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

中国是无可替代的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问:一些批评者呼吁与中国“脱钩”,即使我们的繁荣将因此受损。德国汽车工业是否已经在寻找替代中国的生产地点?如果是,寻找的方向是什么?

杜登赫费尔答:无处寻找。人们当然可以寻找新的生产地点,比如美国。但那里的客户相对较少,美国不是一个增长的市场。在欧洲也很困难。

目前,中国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约为110辆,在美国则为750辆。我们估计,中国的长期市场潜力为5000万辆新车。汽车业的未来在亚洲。我这里指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除了中国,还有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或泰国。中国是无可替代的。

问:所以在您看来,眼下要做的是闭上眼睛往前走?

答:我想起了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的一句话:“德国要避免成为世界上的卫道士。”搞对抗没有任何意义。我一直认为,我们可以和中国人对话并达成协议。



资料图

问:德国聚合物生产商科思创公司仍未决定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投巨资建造一个硬质泡沫塑料生产厂,该公司正在重新评估风险和机遇。当前时期,在中国投资建厂可行吗?

答:我们必须进行权衡:如果对华禁运,我们会失去什么?出于对这种风险的担忧,假如我们提前离开这个国家,我们能获得什么?就当前情况而言,答案是:离开中国会失去很多。大众汽车用来支付股东和其在沃尔夫斯堡的员工的钱是在中国赚的。我们想失去这些钱吗?

如今,75%的电动汽车电池来自中国。中国有掌握这一技术的公司。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冠军企业正在德国和欧洲建厂。我们真的要切断这些业务往来并寄希望于自己的初创公司吗?我们从中国进口的技术并不只有电池。想想华为和5G网络或自动驾驶。通过合资与合作,我们可以更容易解决危机,比如一些人与美国联手,另一些人与俄罗斯合作。

中国仍有巨大潜力

问:两条腿走路可能没什么坏处。

答:看看我们周围的国家,法国、希腊、意大利……欧洲没有强大的经济体。普京的俄罗斯已无法再去设想,(欧洲)东部不会再有任何进展。与此同时,在中国推动下,2020年15个亚太国家签署了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便说一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加入了RCEP。丰田汽车公司正在全力提高在华汽车销量。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公司也是如此。如此看来,脱钩政策是不是有点天真?

问: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潮已经结束。经济增速已不再是两位数,工资和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对中国的倔强坚持是不是有点落伍了?

答:不会,因为中国仍有巨大潜力,而且中国会拉上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战略是什么?我们从这个大洲带走了石油、黄金、铜和其他原材料。仅此而已!而中国人正在通过新丝绸之路建立一个物流网络,使非洲实现工业化。当然,中国会从中赚钱,但非洲获得了未来,就像14亿中国人在过去50年中所做的一样。



芯片资料图

去全球化是一条歧途

问:欧盟委员会在2月初通过了《芯片法案》。到2030年,全球半导体产量的五分之一将来自欧洲。所以这还是在尝试与中国脱钩?

答:提高自身实力是有意义的。但我们真的可以无所不能吗?我们能否长期为这一切提供资金?在我们明显走向“零信任”政策并且需要庞大的国防预算的时候,自己不生产所有的半导体,而是为自己挑选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半导体生产商,这种做法是有意义的。

问:但是,去全球化和区域化加速已经给供应链问题提供了一个答案。

答:去全球化是一条歧途。新冠疫情和封锁措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从供应链灾难中汲取教训并不意味着以巨额成本在家门口生产一切。

例如,与梅赛德斯或大众汽车相比,丰田或宝马更好地渡过了危机,原因在于它们拥有更好的多源采购系统。这个系统是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程序和人工智能来扩展的。我们的任务是改善这个系统,而不是把它扔进垃圾桶。

问:所以要分散风险。在最坏情况下会发生什么?

答:对德国而言,对华禁运将是一起高危事故。在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天然气短缺影响很大,但其他都是可控的。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摆脱这种依赖。如果与中国发生冲突,我们则会失去销售市场,中国人可能会终止他们在外国的投入,技术进口也会陷入停滞。德国政府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再好,也无法修复这一点。世界将四分五裂,而且没有回头路可走。西方世界处于弱势地位的风险很高,力量平衡将被打破。我们不应置合作于危险之中。

延伸阅读:

欧洲或发起对华贸易战?德总理呼吁德企别过于依赖中国

在俄乌战争中,倚靠俄罗斯能源过活的欧洲硬生生被美国绑上了战车,亲手切断了自己的供给,结果陷入了能源紧缺、物价通胀、政坛地震等困境,但这时候的欧洲,居然不解决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反而把主意打向了中国。

想和中国经济脱钩

欧洲舆论近日开始炒作一个危险话题——中欧之间有没有可能爆发贸易战?

能源高度依存俄罗斯,所以这场针对俄罗斯的制裁让欧洲不仅出钱出力(给乌克兰),还流血流泪(被反制裁),这样血的教训居然让欧洲得出了这么一个道理:经济高度依存中国同样是“风险”,有激进者甚至宣称“必须为对华冲突做好准备”。



资料图

欧洲不少国家在讨论起中欧脱钩的可能性,居然得出了比较乐观的结论,一家智库甚至声称,“如果西方国家与中国全面脱钩,中国将是经济战中的最大输家”。

当然他们假设的前提是——整个西方都联合起来。

且不说这一假设是否可能实现,毕竟与中国友好的西方国家也是有的。反过来看和中国搞经济脱钩,比如发动贸易战的美国,现在却不断放风实施中国商品关税豁免,显而易见,贸易战对美国带来的伤害更大;再比如因挑衅而使得对华贸易艰难的澳大利亚,工商界极为不满……

所以与中国经济脱钩,是害怕噎着就不吃饭,还想把碗给砸了威胁人,惨的是谁?

德总理呼吁德企别过于依赖中国

如欧洲带头羊德国,为了表现其“能力”,总理朔尔茨呼吁德企不要在经济上过于依赖中国。



资料图

比如德国能源转型,摆脱了俄罗斯进口化石能源依赖后,如果靠中国供应的太阳能和风能的重要组成部件,又会产生新的依赖。堂堂德国,不思进取,竟然表现出了“前有狼后有虎”的惊弓之鸟样子。

实际上,自默克尔离任后,德国的舆论界、企业界、政界、智库许多人士越来越靠向美国,特别是没什么从政经验的绿党外长和经济部长,但这些反而让德国在俄乌战争冲突开始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表现得优柔不自立,窝囊而不自主,屡遭羞辱。

法战机飞抵南太昭示存在感

欧洲另一只带头羊法国,也不甘寂寞,昭示存在感。

3架“阵风”战斗机、2架A330MRTT多用途加油机、2架A400M军用运输机飞抵南太平洋的海外属地,这是在德国多架战机前往亚太参加军演后。



资料图

法媒声称,台海的紧张局势,让法国和德国决心维护两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应对中国的影响力。

法国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夸口自己能够72小时飞抵亚太,足以插手台海局势。但在美国尚且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下,毫不相干的欧洲国家千里迢迢还想跟着美国破坏别国地区稳定,试图以此增强自己的存在感。

不说面对武器完备的中国,就想想阿富汗,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仓皇逃离的样子还记忆犹新呢。欧洲要把自己当成美国的州,才是自己坑自己的一步“绝棋”。

本文标签: 德国  中国  德国政府  美国  俄罗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