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虫
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下称《报告》),根据《报告》,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9市间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达到121万人。都市圈层面,占比最高的是广佛肇之间的出行量,高达42%,其次是深莞惠,占比40%。
“这意味着跨城上班在大湾区已经成为常态。这是大湾区一体化的必然结果,它给湾区市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和置业选择。”知名城市研究专家孙不熟告诉深晚记者。
根据《报告》,从同城化层面来看,广佛间的平均出行量,达到174万人次,是大湾区联系度最高的城市,占珠三角9市间出行总量的26%。
深圳和东莞之间,每天的出行量达到128万人次,占湾区9市间出行总量的20%。
广州与深圳之间,每天的出行量约17万人次。
2021年7月1日,繁忙的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新华社资料图
湾区“最强CP”
广佛间日均出行量达174万人次
《报告》指出,大湾区广东9市间日均出行量662万人次,同比增3.3%,占全省21个地级市间总出行量的75%,9市间跨城通勤人口总量则达到了121万人。
从同城化层面来看,广佛间的平均出行量,达到174万人次,是大湾区联系度最高的城市,占珠三角9市间出行总量的26%;深圳和东莞之间,每天的出行量达到128万人次,占湾区9市间出行总量的20%。珠海与中山之间,每天的出行量达到45万人次,占湾区9市间出行总量的7%;广州与深圳之间,每天的出行量约17万人次。
此外,广州与8市间日均出行量277万人次(占42%),高于深圳的200万人次(占30%)。广州与佛山日均出行量就占了62.8%,在全省各市间客流交换量最高。
孙不熟告诉记者,广佛与深莞的人口规模基本相当,但前者的交互量更大,说明广佛之间源于历史、语言文化和产业链等原因在同城化推进方面步伐较快。
“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广佛的市区离得更近,从广州市政府到佛山市政府的距离只有20多公里,广州与佛山目前已开通了三条跨市地铁,这导致了广佛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孙不熟向记者解释称。
目前,广佛交通正在形成“一张网、一票通、一座城”的超级格局,从佛山到广州白云机场、高铁枢纽、地铁枢纽,跟市内出行几乎没有差别。而即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两城之间也没关上跨城通勤的大门,毫无疑问,广佛仍是珠三角乃至全国联系最紧密“CP之城”。
作为深圳市中西部轨道交通快线,深圳地铁6号线未来还将与东莞地铁连通,进一步加强深圳与东莞等周边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沟通联系。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广佛探索人社互认模式
首个5万亿级“同城化”都市圈呼之欲出
交通硬联通之外,湾区城市群的软联通也在加速推进。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正式向社会发布《广佛全域同城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基础设施一体高效、科技创新协调联动、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点,为广佛全域同城未来五年发展做出规划。《规划》特别提出,两市将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并推动两市市民卡、社保卡互通互用。
广佛两地将加强人才合作共享,共建“广佛制造业人才走廊”,推动成立制造业人才创新联盟,支持广佛企业在两市职业院校合作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互认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将佛山市有关高层次人才标准纳入广州市人才绿卡申领条件;共享“海交会”、海外人才工作站等招才引智平台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博士后流动站。
为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两地还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公共服务是两市市民关心是一大重点。《规划》将以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区域共享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强化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两地将全面增加学位供给,积极引入省属和高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佛两地举办基础教育学校。统筹广佛交界地区中小学资源布局,持续加强优质品牌学校在金沙洲、广州南站等重点交界地区的资源投放和设施建设。同时,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跨市布局一批高水平学校。
《规划》指出,到2025年,广州、佛山全域同城化实现新跨越,GDP总量达到5万亿元左右,实现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全域1小时通达。这意味着,全国首个5万亿级“同城化”都市圈呼之欲出。
深莞惠加速构建软联通机制
打造边界高标准公共服务协同示范区
尽管在紧密度上与广佛还有一定的差距,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三座核心城市,深莞惠之间的人员流动量亦令人瞩目。在塘厦、凤岗、大亚湾等临深地区,无数上班族们对于双城生活习以为常。
刘胥和是大浪街道一家新能源公司的技术员,每天他都要穿梭于塘厦与龙华之间。“目前都是预约顺风车上下班,等今年我在深圳的社保时间够了,准备入手一辆深圳牌照的新能源汽车,不过还是更期待跨城地铁修通的那一天。”他告诉深晚记者。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伴随着我国进入都市圈时代,同城化趋势方兴未艾。同在大湾区,广佛同城为深惠合作提供了参考样本。轨道交通的连接有助于惠州、东莞与深圳加强对接合作,但一体化发展关键更在于协同和融合,要打破行政隔阂,在规划上整体考虑。
“从广佛同城的经验来看,广州、佛山通过地铁的紧密连接,变成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区域,包括产业规划、土地规划都打通,成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经济腹地。这种格局对深莞惠合作是有借鉴意义的。”林江说。
事实上,深圳都市圈内的软联通机制正在加速构建中。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提出,要补齐深莞惠边界地区公共服务短板。例如,在凤岗-平湖、大运和坪山-惠阳地区,亟需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中心,建议充分借用深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通过东莞、惠州提供土地资源与硬件配套、深圳提供技术平台与人才团队的模式,探索教育、医疗、体育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跨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边界地区高标准的公共服务协同示范区。
人员的自由流动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未来,深莞惠三城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建立产业资源要素的聚合与链接,进一步释放深圳的人才、资本和创新能量,完善自身世界级产业链的建设。
又一个超量级的“同城化”都市圈有望在珠江口东岸形成。
来源:深圳晚报
本期编辑 实习生 黄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