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关键时期的这场会议,信息量巨大

热点资讯2022-08-25 10:56:47佚名

划重点: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关键时期的这场会议,信息量巨大



作 者丨李莎,杨志锦

编 辑丨陈洁,曾芳

政策正在适度加力。据央视新闻消息,8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要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具体都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重点支持中稻抗旱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科学调度水资源,多措并举增加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群众饮用水。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指导农户抗旱保秋粮。

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持续高温少雨,降雨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出现历史罕见旱情,中小型水库蓄水不足,多地土壤缺墒。

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22日,长江流域10省市耕地受旱面积4848万亩,有340万人、58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8月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源和城乡供水有保障,受旱耕地主要分布在灌区末端和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供水受影响的主要是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溪流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

抗旱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对此,水利部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前增加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两湖”水库群蓄水,为抗旱储备水源,并制定调度方案,实施抗旱供水联合调度。

8月22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紧急通知,要求抓好抗高温热害干旱夺秋粮丰收,从加强预测、预报、预警,广辟抗旱水源,分区域分条件落实抗高温热害干旱措施和利用专业技术科学指导抗御高温热害干旱等方面展开部署。

现在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南方秋粮以水稻为主,而水稻是我国最大的口粮作物。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稻谷分析师岳姝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扬花期水稻,高温易造成空秕谷、降低结实率;对于灌浆期水稻,高温使稻粒停止发育,造成米质疏松、米质变差等现象,严重情况甚至会引起减产。

为降低高温旱情对秋粮产量的影响,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通知明确,对于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根据旱情发展形势,落实好深水降温、小水勤灌、流水散热等以水调温关键措施。

对于丘陵岗地、“望天田”、灌区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区,要通过机械、机井等提水送水,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组织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队集中开展喷施叶面肥、抗旱保水剂等作业。

对于受灾较重甚至绝收的地块,要适时补种改种红薯、杂粮等晚秋作物,适宜地区的中稻可割茬蓄留再生稻。

对于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的中稻,要抓住灌浆时间,科学施肥,增强光合作用和灌浆速率,努力增加粒重,弥补结实率下降损失;双季晚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重点要防范可能发生的伏秋连旱,提前做好抗旱工作预案,提早调度储备水源,适时增施孕穗肥。

国常会明确,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重点支持中稻抗旱。抓紧研究推动晚稻丰收举措,中央财政持续予以支持。

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抗旱救灾的支持,会议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部署。

会议提出,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追溯到6月末。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从1996年开始建立。所谓项目资本金,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可以用于项目资本金,该工具也被市场称为“软贷款”,也被称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据记者了解,今年基金项目申报中,监管部门要求申报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20%,累计安排的基金占项目资本金比例在50%以内。此外,扣除各类中央财政性资金、用于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和基金后,地方和项目单位资本金出资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

南方省份某地市发改系统人士解释称,假设一个项目总投资2亿元,那么资本金需要4000万元,地方和项目单位至少需要出资1000万。假设该项目此前已获得了2000万的资本金,当前缺口2000万,但是只能申报500万基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即(2000万-1000万)*50%。

国开行7月22日披露,在取得银保监会批复后,国开行第一时间完成基金(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设立,并实现首批两个项目投放。农发行方面,7月20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21日农发行成功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农发行近日披露,截至8月20日凌晨,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完成全部900亿元资金投放,支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500余个,后续面临补充“子弹”的问题。此次国常会增加3000亿额度后,基础投资基金总额度将达到6000亿。

根据国常会的最新要求看,可形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起到杠杆撬动作用。商业银行配套融资也有落地。工行披露,截至8月中旬,工行已实现对基础设施基金投资涉及的5个省、8个项目完成贷款审批金额近370亿元,实现配套融资投放合计逾26亿元。

如以20%的资本金比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作资本金的比例不超过50%测算,理论上6000亿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可撬动的投资规模为1.5万亿,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会议还提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18.2万亿,余额16.7万亿,二者存在1.5万亿的空间。这一“空间”在各地之间并非平均分布,京沪两地较多,京沪之后是江苏、河南、河北、福建、山东、广东等省份。

8月24日的国常会指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低于1.5万亿的规模。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要为未来化解风险留有空间,比如用于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试点或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二是近年专项债大规模发行后,法定债务率已大幅上升。

记者从多位财政系统人士了解到,地方债存量限额已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批,因而无需再次审批,经财政部及省级政府审批后即可使用。但采用限额与余额空间发债后续至少要经过两个必要程序。一是财政部对第三批专项债项目进行审核,因为只有财政部发改委两个部门共同审核通过的项目才能发行专项债。二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相关预算调整方案。发行专项债将会增加当年财政收支规模,相应需要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中泰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周岳表示,今年预算财政前置发力后,后续政策空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结合7月政治局会议和日前经济大省经济座谈会的政策表态看,总量层面的增量政策力度可能不及预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配套信贷的投放作为接力手段,有望发挥托底对冲作用。

本期编辑 祝浩杰 实习生 黄菁珊

本文标签: 财政  财政部  水利部  预备费  资本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