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蔡越坤 非标债务逾期、财产被申请诉前保全、遭债务机构起诉……作为兰州市级别城投平台的兰州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建投”)陷入债务压力之中。
一位信托机构人士8月24日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兰州建投自2022年7月份开始出现利息逾期,目前该信托机构按照合同已经宣布1.6亿的本金提前到期,并对兰州建投旗下财产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据悉,兰州建投旗下另一家城投机构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城投”)于2022年上半年因为一笔保险资管计划的担保问题,也曝出债务违约问题。之后,兰州城投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逾期问题已妥善解决,部分到期的本金也与债权人达成了展期协议。
兰州建投融资部相关人士8月25日向记者确认有非标逾期情况属实,并表示目前在想办法筹措资金解决,市政府也在协调帮忙解决,但是主要靠企业自身去解决问题,非标总债务量大概存续100多亿。
上述信托机构人士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兰州建投非标债务超110亿元。对此,记者多次向兰州建投董事长致电询问债务化解方案,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接通。
除了非标债务逾期问题,兰州建投债券短期到期压力也较大。根据Wind数据,兰州建投与子公司兰州城投一年内到期债券规模约为96亿元。而兰州建投自2021年11月发行一笔超短融后再无新增债券发行。无新增债券发行的同时又面临巨额的债券到期,兰州建投能否渡过难关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财产被诉前保全
据悉,兰州建投是兰州市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主体,主要负责兰州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并从事兰州市燃气、公交、供水和供热等公用事业及房地产开发、中成药生产销售、粮油销售等经营性业务。
2022年8月16日,上述信托机构人士所在的机构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对被申请人兰州建投、兰州建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财产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且民事裁定书中,法院也裁定查封、扣押、冻结被申请人兰州建投、兰州建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名下财产。
在此之前,该信托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兰州建投从2022年7月份开始未进行利息的偿付,彼时至今其曾多次联系兰州建投相关方,但对方未有明确的答复。
企查查显示,兰州建投目前牵涉诉讼机构还包括远东宏信(天津)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案由为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兰州城投牵涉诉讼机构还包括光大兴陇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行,案由均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另外, 2022年下半年是兰州建投和子公司兰州城投债券到期高峰,其仍然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
根据申万宏源数据统计, 截至2022年7月底,2021年10月以来,兰州建投与兰州城投已经兑付债券120亿,其中仅2021年11月发行过5亿超短融,此后再无债券发行,净兑付超过百亿,债券余额从2021年10月的270多亿,下降到现在的145亿。
根据Wind数据,目前兰州城投债券存量为12只,包括定向工具与一般中期票据,共计66亿元人民币;兰州城投债券存量为9只,其中包括一只海外债,“兰州建投 4.15% N20221115”,规模为3亿美元。另外8只为定向工具与一般中期票据,共计59亿元,累计约79.4亿元。兰州城投与兰州建投累计债券存续规模约145.4亿元。
其中,2022年9月份兰州建投将兑付18亿元债券,一年内债券到期量为48亿元,兰州城投一年内到期债券为48亿元;二者累计一年内到期债务为96亿元。
目前,兰州建投与兰州城投未发生公开债券违约。8月25日,另外一位信托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债券一般是公开或者半公开发行的,几乎所有的城投违约都从非标开始,但债券一般开始都会力保兑付,但后期面临的风险也非常大。
出让股权引评级关注
近日,兰州城投将旗下持有燃气公司股权转让的一则公告,引起了评级机构的关注。
8月18日,兰州城投公告称,为确保到期债务足额按时兑付,其将所持有的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昆仑燃气”)50%的股份按照评估公允价格分别转让至兰州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金控”)及兰州生态创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兰州创新城”)。其中,转让至兰州金控26.5625%,兰州创新城23.4375%。
据悉,甘肃昆仑燃气于1982年4月由兰州市政府批准组建,2010年5月兰州市政府国资委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各持有50%的股权比例,对公司进行重组,合资组建了兰州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2012年,其更名为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天然气营销为主、集天然气管网运行管理与设施建设等为一体的合资企业。
兰州城投称,2022年7月份以来,受兰州地区疫情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开展战略性重组,改善公益项目市场化盈利状况,坚定不移的推动公司市场化运营。
工商资料显示,兰州建投持有兰州城投股权为97.1%股份,股权穿透后其实控人为兰州市国资委。兰州金控和兰州创新城分别系兰州市财政局和兰州市国资委旗下全资子公司。
8月19日,新世纪评级发布了《关于兰州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转让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股权的关注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指出,2021年末,兰州建投总资产1450.47亿元,净资产396.56亿元,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1.17亿元;2021年末,昆仑燃气总资产36.41亿元,净资产11.46亿元,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6.33亿元。
根据公告,本次转让事项后,兰州建投单次合并口径总资产减少18.21亿元,净资产减少5.73亿元,分别占2021年末兰州建投总资产和净资产的1.26%和1.44%,对兰州建投总资产及净资产影响较少;营业收入减少18.17亿元,占2021年度兰州建投营业收入的25.53%,对公司营业收入影响较大。
债务逾期背后
关于兰州建投违约迹象,根据上述信托机构人士回忆称,从2021年下半年11月份开始,兰州建投在债券市场再无新增债券发行加重了兰州建投的债务负担。直至2022年上半年兰州建投子公司兰州城投发生险资非标逾期问题,债务问题开始在资本市场爆发。
2021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该文指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执行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要求,打消财政兜底幻觉,强化合规管理、尽职调查,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并做实作细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
2021年12月31日,尽管上海新世纪评级维持兰州建投主体信用等级AA+级,但将调整评级展望为负面。对于展望负面的原因,新世纪评级表示,新世纪评级关注到,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仍大。
评级展望被调为负面后,2022年以来,兰州建投再无新增债券发行。
关于债务延期背后,根据上述信托机构人士向记者提供材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兰州建投有息债务余额865.45亿元,按照债券性质分类,其中包括县区棚改转贷294.66亿元、公益性项目债务338.05亿元,两者累计632.01亿元,占比有息债务超73%。而其经营性项目债务103.45亿元。
该人士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兰州建投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包括供水和供热等公用事业,公益性项目债务占比较高,意味着由兰州建投投入建设的公益项目有大量应收账款账款未收回来而导致巨额的公益性项目债务。
根据新世纪评级2021年10月份评级报告披露,随着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该公司基础设施业务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已累积较大规模的刚性债务,负债经营程度维持高位。此外,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地产项目投资支出规模较大,公司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
该信托机构人士表示,兰州建投举债做了大量的市政类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债券市场再无新增融资后,另一方面兰州建投前期大量发行的债券逐渐到期,加重了兰州建投债务的爆发。
据新世纪评级介绍,兰州建投在为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外部融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司作为兰州市最核心的平台企业,还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社会职能,是兰州市政府推动省级、市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带动当地产业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载体。
正积极筹措资金
面对债务压力,上述兰州建投融资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在积极筹措偿还非标逾期的债务资金。
在此之前,2021年10月15日,全省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副省长在会议上指出,“针对国有企业存续债券,省市两级坚决采取过硬措施,全力推动风险化解,倾尽所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全力维护良好金融生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1年12月19日,兰州市政府召开化解兰州建投公司债务问题金融机构通气会,市委书记、市长在会议上指出兰州建投公司的债务问题本质上是金融问题,用专业化的金融方案稳妥推进企业债务化解工作,实现兰州建投公司债务全部落实,不打折扣。
对于当地政府的帮扶建议,天风证券近日研报认为,最为直接的就是调动当地的金融资源对兰州进行支持。甘肃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偏低,截至2021年末仅3.35万亿。但也有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两家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均超过3000亿。此外,还有甘肃农信社截至2021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860.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10.67亿元。
天风证券表示,考虑到甘肃省全省城投有息负债为6025.9亿元,其中债券余额不足1000亿,仅调动省内的金融资源就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持。
对于兰州建投风险问题,申万宏源研报表示,兰州建投是兰州市主要的城投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燃气、公交、供水、供热等,在兰州市具有区域专营优势。去年的舆情事件以来,甘肃省地方金融监督局组织了债券投资人恳谈会、兰州市政府召开了化解兰州建投公司债务问题金融机构通气会,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引导兰州建投化解债务问题,预计兰州建投的压力将继续逐步缓释,不必过于担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蔡越坤经济观察报记者
资本市场部资深记者
主要关注债券、信托、银行等领域的市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