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被英国收藏

热点资讯2022-08-28 20:20:17佚名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被英国收藏

1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是一个有名的长寿皇帝,享年89岁,在位长达60多年。

乾隆皇帝的运气非常好,爷爷康熙和老爸雍正给他留下了厚实的家业,国库充盈,国富民强。

乾隆登基正值盛年,年富力强,在他执政前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采取宽严相济的政治政策。

他不断开疆扩土,扩充军事力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设施,奖励百姓垦荒,全国上下欣欣向荣、一片繁荣昌盛、祥和的景象。

由此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带领大清进入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资料图

都说创业难,守业更难, 随着年龄的增加,乾隆皇帝每天在王公大臣们的阿谀奉承下,渐渐安于享乐,对自己的丰功伟业开始沾沾自喜,好大喜公,居功自傲。

几乎不把大清之外的国家放在眼里,俨然以天朝自居。

英国使团在第一次来访中国,为乾隆贺寿时,乾隆傲慢地给英国国王写下一封976字的书信,这封信至今仍被留在大英博物馆里。

乾隆在信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2

清朝以前,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充满传奇色彩。

早在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后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

在游记中,中国被描述成皇帝的京城繁华热闹,宫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各种物产丰饶,人民安居乐,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资料图

自那以后,欧洲人对我们这个神秘国度充满好奇和向往,希望有机会和中国通商和结交。

1689年,西方的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工业用蒸汽机,英国率先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开始大力发展经济。

政治和生产工具大变革,国力大大增强,让英国迅速崛起为“日不落帝国”。

实力大增的英国野心变大,为了掠夺更多财富,把眼光瞄向国外,开始了血腥的殖民统治时代,大肆掳掠剥削殖民地国家,从中大发横财,殖民地国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听说东方大国发达富庶,他们逐渐把眼光瞄向了东方,希望能和中国通商贸易,为国内大量的工业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他们的发财梦。


资料图

这时的中国,正是乾隆统治时期,以农耕为主,国土辽阔,物产丰富,国泰民安,国力兴盛。

这位皇帝精力旺盛,爱好游玩,他连续多次下江南,以监修水利、考察民情为由,到江南游山玩水,游览大好河山。

地方官员投其所好,盛情款待,陪吃陪喝,为此浪费了大量银两。

1790年, 乾隆皇帝已经80岁,如此高寿,在古时比较罕见。

乾隆皇帝任命和珅为寿辰庆典的负责人,他们准备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寿辰典礼来庆祝乾隆皇帝的80大寿。



资料图

皇上叮嘱和珅庆典办的要隆重,但开支不可过大,不可太浪费。

和珅恭维皇上日理万机,为国日夜操劳,庆祝80大寿,理应普天同庆,好好操办并承诺庆典所需银两,他会安排筹措,不用花国库的银子。

听说皇上要办80大寿,大小的官员、王公贵族、各地商人纷纷踊跃捐款捐物,都来孝敬万岁爷。

3

得知中国皇帝乾隆80大寿,英国外交使臣马戛尔尼在英国王的授意下,以补贺寿送礼为名,精心准备贺礼,携带大量西方工业革命的新鲜玩意:天文仪、蒸汽机、手枪、军舰模型、手表等,一共装满了六大箱礼物。

马戛尔尼带领几百人的队伍,驾驶新型的一批军舰,沿着非洲南下,穿过马六甲海峡,浩浩荡荡直奔中国而来。


资料图

当时正在热河行宫避暑的乾隆皇帝听说这个消息比较重视,破例允许英使团在天津登岸,让地方官员热情接待。

当人们对这个中英见交的特殊时刻充满期待时,却因为见面的礼仪之争而陷入窘境。

按照中国的礼仪制度,马戛尔尼面对中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是要行三跪九叩大礼的。

马戛尔尼觉得这样有损尊严,因为在他们国家,他们只需向国王鞠躬行礼就行。

为这事,双方争执不下,闹的面红耳赤。到了最后只好各让一步,清廷允许马戛尔尼单膝下跪行礼。


资料图

实际上,乾隆皇帝从开始就没把英国当做一个有实力的主权国家,他认为英国人来访华是仰慕大清的国力,是来俯首称臣的。

对他们送来的礼物毫无兴趣,完全没把英国带来的先进武器放在眼里。

可惜骄傲的乾隆皇帝竟然没看出英国人的工业成果和要发动侵略的野心,还是选择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马戛尔尼看乾隆对他们所送礼物不上心,心里有些失落,便提出了他此行的真实目的,希望和清政府实现通商。

对于英国的通商请求,乾隆均以“皆系更张定制,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而拒绝。


资料图

一生顺风顺水的乾隆皇帝,一直处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从心里看不起那些漂洋过海的洋人。当马戛尔尼想要向清廷展示那些先进的战舰和火枪时,清廷的官员们都连连摇头,认为没有啥稀罕的。

朝臣转而向英使团展示已经被英国人淘汰的刀枪棍棒,显示自己的“威武之师”。马戛尔尼见自己的目的没啥希望,只好落寞地向乾隆辞行

在送别使团时,乾隆突发奇想,亲笔书写一封书信,让英使团带给英国王。

信中所言:“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最后在信中傲慢地表示“天朝抚有四海,奇珍异宝……无所不有”


资料图

乾隆皇帝自认为英使团来访华是讨好大清的,对此他表示嘉许。

并在信中高傲地表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啥都不缺,以后来朝不用带啥礼物。

不知当时英国王看到这封信时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封信留在大英博物馆里。

4

眼见西方的先进武器,清朝廷却视若不见,没意识到自己国家已经落后西方世界很多了,从而应该认清现实,虚心向人家学习先进的技术。

居然还陶醉在自己曾经的辉煌里,这也是整个清朝廷的悲哀。

给英国王写完书信的乾隆皇帝意犹未尽,接着安排侍郎护送英使团沿京杭大运河南下,从中国内陆出发,一路穿过中国腹地,去往广州。


资料图

让英使团几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还是想在使团面前炫耀清朝的强大实力和广袤的土地,这个举动更加剧了英国日后侵略中国的野心。

英使团借机暗中仔细观察两岸居民生活状况,更深地了解当时清朝的发展水平,他们看到普通老百姓房屋简陋,衣衫破旧,很多人吃不饱饭,甚至流落街头成为乞丐。

他们敏锐意识到,清政府统治下的国家徒有其表,除了皇宫,便是不同的世界,官员们大都谎报信息,报喜不报忧,皇帝并不了解民间真实的疾苦。


资料图

英使团对中国当时的国家状态和国力进行了综合考察,最后发现,他们之前敬畏的拥有“四大发明”东方神秘色彩的中国,不管是科技还是其他方面都比他们想象的落后,英国已经大大超越了中国。

他们还参观了清政府特意安排的军事演练,这些军队虽然人员庞大,但是战备松迟,懒懒散散,士兵的棉靴和长袍笨重不灵活,长枪短剑,武器陈旧,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

英使团认为清兵绝不是他们强大的军舰的对手,估计用他们的军舰和新式枪炮,打败清兵不需要用太久的时间。

马戛尔尼回国后,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向英国王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直接把大清比喻为一堆不可雕琢的朽木,外强中干,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自此,英国和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资料图

送走英使团后,手下官员给乾隆展示他80大寿外国使臣送来的礼物,有朝鲜使臣敬献的特大高丽人参、各种珍奇稀有的宝石;有越南使臣敬献的特级牛角,治疗风湿的少见的白虎活络膏和各种干果;有缅甸使臣敬献的由各种珍贵木材制成的精美的木雕、手工制作的味道独特的雪茄等等。

乾隆皇帝看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礼物,轻轻地摇着头说:

“没啥稀奇的,各位爱卿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赐给你们,余下的都收起来入库吧。”

接着官员又问英使团带来的大批礼物如何处置,乾隆摆了摆手,认为那些礼物都是些旁门左道,不值一提,让人都堆到库房里。

可惜这些先进的天体运行仪、臼炮、来宾枪等都成为古董,在库房里布满了灰尘。

5

1816年,乾隆的儿子嘉庆接过皇位,他继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英国再次派使节到中国,希望能有所收获,两国再次因为礼节产生争执,英使节坚持坚决不跪,嘉庆皇帝大怒,直接下旨驱逐了英使团。

自此,中国彻底关上了和英国的外交大门。


资料图

乾隆皇帝没有吃到自大和愚昧带来的后果,可是他的子孙却吃尽了苦头。

几十年后,英、法等八国联军用清廷曾经瞧不上眼的战舰、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让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段充满血泪、不堪回首的悲惨历史。

以史为镜,在历史的兴衰中能够吸取教训,要想国家强大不被外敌侵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无论何时都应认清现实,大力发展经济,壮大军事力量,用科技和军事强国,才能长治久安,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标签: 乾隆  清朝  清廷  和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