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谢陶 每经实习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可以用AR去解决车内观影和视听体验,车就是最大的院线。”8月22日,作为合作伙伴,在为第二天Nreal的AR眼镜发布会造势时,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表示,“如果再过几年,你说你的车不支持原生AR,车就没法卖了。”除了李斌,Nreal还在视频号里请来了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以及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邀请网友共同“见证”。
无独有偶,上个月,已经宣布退出社交媒体与交个朋友直播公司管理层的罗永浩又一次出现在了直播间,正式公布了其AR创业公司的名字——“Thin Red Line(细红线)”。上演了“真还传”之后继续创业的罗永浩,为什么选择AR?“我们相信AR就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这在科技界很大程度上也是共识了,并不是我们的创见。”在接受其他媒体稍早的采访时,罗永浩表示。
再往回看,10年前发布世界上第一款AR设备Google Project Glass的谷歌也在今年5月的2022I/O 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全新的AR眼镜,并通过导览片演示了实时翻译的功能,其AI部门负责人Jeff Dean在社交网络上称之为“给世界加上字幕”。
一时间,面向C端的消费级AR眼镜“来势汹汹”。这一次,曾经历过风口却又消沉了一段时间的AR眼镜再次“翻红”,市场会埋单吗?
图片来源:新华网
再度起势
在消费级AR眼镜卷土重来之际,不妨先简短回顾其“沉浮史”。
2014年,谷歌开始量产AR眼镜,但因为其摄影功能一度陷入侵犯隐私争议。此外,1500美元的定价也“劝退”了消费者,2015年1月谷歌便宣布停售该款产品。
2018年,明星AR企业Magic Leap推出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Magic Leap One,售价2295美元。由于前期噱头十足,加之成品不尽人意,甫一推出便恶评如潮,国内VR/AR平台VR陀螺实测之后,称其为“俨然还是一款未完成的产品”。
在面向C端无果之后,AR设备在面向B端的企业市场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这一方面的代表是微软。2015年,微软推出AR头盔HoloLens,企业版售价5000美元,开发者版3000美元。2017年,HoloLens进入中国市场,商用版39188元,开发者版23488元。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HoloLens对个人玩家来说太贵了。因此,在微软2019年推出HoloLens 2时,开发者版本被取消,售价统一定为3500美元,同年推出的国行版定价为27388元。
疫情发生后,对于远程技术的需求再次加速了包括AR技术在内的XR技术发展,于是,在伴随着元宇宙的大概念背景下,消费级AR眼镜再次“卷土重来”。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从去年以来,便有Rokid Air、INMO Air、雷鸟 Air、米家眼镜相机等多款消费级AR眼镜面世,定价都低于3000元。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讲,Nreal或许还有些陌生,不过这个国产品牌已经是全球消费级AR市场中的“尖子生”。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级AR终端市场营收规模在2020-2021年间增长了两倍。其中,Nreal在这一领域处于“早期领先地位”,其出货量在2021年的市场份额达到 75%,2022年上半年升至81%。
Nreal由曾在Magic Leap担任过工程师的徐驰于2017年成立,目前已经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不乏阿里巴巴、红杉资本、高瓴创投、中金资本、爱奇艺、蔚来资本、快手等业界知名机构。2020年8月,Nreal正式推出首款面向消费者的AR眼镜Nreal Light,并随后进入日本、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
在今年8月23日的中国首场AR眼镜发布会,Nreal正式推出三款硬件产品,其中包括两款AR眼镜: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的Nreal X,定价4299元;面向主流用户的Nreal Air,定价2299元。
图片来源:新华网
8月29日,Nreal官方微博公布了其产品的销售“战绩”——天猫首销日销售额突破1200万,并“斩获三连”:创平台XR品类单日销量历史记录、创平台XR品类单日销售额历史记录、销量/销售额超天猫平台过去60天AR/智能眼镜品类总和。
“这是Nreal迈出的一小步,这是属于AR的胜利。”官微称。而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徐驰也表示,2030年全球会有10亿个眼镜戴在用户头上。
“蛋糕”够大
单从报告来看,AR/VR发展前景很是值得期待。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5月发布的《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最新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AR/V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747.3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38.5%。其中,中国市场五年CAGR预计将达43.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2021年随着头部互联网公司入局,中国AR/VR市场被注入了巨大活力,发展前景广阔。”《指南》称,2021年中国AR/VR市场IT相关支出规模约为21.3亿美元,并将在2026年增至130.8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国家市场。其中,AR支出规模将以49.0%的五年CAGR快速增长。
“自2021年起,新品发布以及头显厂商营销模式的转变使得消费级头显市场逐步打开,消费者市场存在非常大的待开发潜力。”《指南》预测,中国消费者市场在五年预测期内稳定增长,总规模占中国AR/VR市场近四成。
图片来源:IDC
具体到出货量,根据VR陀螺最新发布的《2022上半年VR/AR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2年上半年AR头显出货量约29.6万台,主要出货仍在海外,占总出货量的75%以上。国内AR头显上半年出货量约4.8万台。与此同时,2022年上半年全球VR头显的出货量约684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到,AR热度不减,从2019年至今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不论是从融资热度、企业数量还是产品数量上,都远高于VR。
此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芯片的不断迭代,也为AR眼镜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进一步增能。
2018年,美国芯片企业高通便发布了首款VR/AR专用芯片骁龙XR1。2019年年底,高通发布骁龙XR2,其性能进一步提升,且是全球首个支持5G的XR平台。今年5月,高通又推出了搭载骁龙XR2平台的全新无线AR智能眼镜参考设计。
另一方面,华为海思于2020年发布XR芯片平台,支持8K解码,首款基于该平台的AR眼镜为Rokid Vision。此外,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Vivo、Rokid与安谋科技、万有引力等都在布局XR芯片产业。
从应用场景来说,目前消费级AR眼镜主要集中于信息提示、观影以及游戏。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的统计数据,我国AR眼镜消费端的应用,游戏占比35%,影视直播占比32%,旅游和社交购物占比为33%。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既定场景下,各类应用亦处于起步阶段。例如,提出“打造基于自研系统的全球最大AR应用生态”的Rokid Air,目前应用商店的应用数量是“超过70款”。
“目前AR眼镜受制于技术和理念,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导致用户的智能体验感偏弱,实用性欠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软件学院副教授翁仲铭曾表示,AR眼镜应为佩戴者创造一个可看、可玩、可用的平行世界。
下一代计算平台?
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罗永浩、徐迟都曾表示,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徐驰认为,相比于几年前刚开始创业的阶段,大家已经不再怀疑AR到底是不是下一代计算平台,而是它到底什么时候到来。
事实上,早在2017年,如今大推元宇宙概念并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改为Meta的扎克伯格便做出过类似表达,“VR、AR将会是主要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将使我们体验到更创新的新东西。”
Meta在2014年便以20亿美元收购VR公司Oculus并在VR领域持续重金投入,特别是兴起元宇宙概念之后,Meta在AR/VR领域相关动作不断。
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除此之外,包括苹果、微软、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近年来一直在AR/VR领域发力,例如苹果,根据外媒The Information和彭博社的最新报道,苹果可能最早在2022年发布头显产品,售价可能在1000到3000美元。
一个事实是,虽然大型科技公司一直有所行动,但AR/VR的概念始终差点火候,其中VR更是一度不再被视为手机之后的下一代计算平台。据腾讯研究院《虚拟(增强)现实产业发展十大趋势(2021)》,2016年至2019年为该行业低谷期,产业生态为“市场出清”,2019年以后,市场再度迎来复苏。
图片来源:腾讯研究院《虚拟(增强)现实产业发展十大趋势(2021)》
“我认为,除了AR,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穿戴设备等也都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可能的答案。此外随着技术的完善,丰富的生产生活场景需求也会牵引出人形机器人、汽车机器人等需要未来计算平台的载体,它们也有望能催生下一代计算平台。下一代计算平台最难突破的是应用场景,只有电池和芯片(比如量子芯片)、交互、显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才可能打造出比手机有更多应用场景的、以可穿戴式设备为载体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在文章《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代计算平台是什么?》中,长城战略咨询成渝总监徐光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