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区顺利召开。本届教育高峰论坛主题为“共筑高质量发展新篇 让教育的未来更出彩”。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夏林茂、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方军出席了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当天的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共建美育资源库,携手探索实践‘家校社共育’新路径”两项首都教育综合改革的最新成果。
当天的开幕式上发布的首都教育综合改革最新成果。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北京将持续建设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
夏林茂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教育系统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继续处于全国前列、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和创新支持。
针对未来发展,夏林茂提出,首都教育将紧紧围绕“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特别要抓住“两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新契机,加快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聚力推进高水平教育合作交流,持续增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擦亮“留学北京”品牌,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建设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表示,开放合作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蕴含着更加出彩的未来教育发展机遇。未来,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加聚焦人的全面发展;深化全球科研合作,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数字化赋能国际化,以国际化助推数字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数字化国际合作,释放信息化动能。
专家分享聚焦国际教育、教育数字化、未来学校等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来自高等学校、国际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对未来教育的前瞻性思考发表了主旨演讲,从教育服务、服务教育双向助力的角度,分享世界最新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呈现了一场教育思想盛宴。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在校生群体。2021年的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德勤(中国)副主席施能自分析,庞大的在校生群体为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中国的教育数字化经历了从顶层设计到基础设施普及,再到各类应用探索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数字技术可以让教育资源质量、可及性和公平性得到逐步提升。
基于此,施能自分享了教育数字化的两大下一步发展方向:包括智慧校园和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终身学习机制。其中,智慧校园生态系统包括智慧学习、智慧校园活动、智慧学生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场馆等9大方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分享了未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王素介绍,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未来学校实验室,并于2014年正式建成中国未来学校实验室。
从未来学校的课程设置、组织架构、教学范式到师资培训学习,未来学校的样子逐渐清晰,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完善。2019年,第一所未来学校正式建成。“我们探索的就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构建未来教育生态。”王素表示,现阶段考虑更多的是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考虑的是共同成长和终身学习,这些要求对于学校教育都是一种挑战,“思考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把未来学校的理想变成现实、未来学校的发展模型、教育生态。”
服贸会期间北京将发布26项教育综合改革最新成果
当天的开幕式上还发布了两项北京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项目及“共建美育资源库,携手探索实践‘家校社共育’新路径”。据介绍,今年服贸会期间,北京将总计发布26项教育综合改革的最新成果,涉及智慧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领域。
其中,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项目自上线以来备受师生好评。“我现在遇到难题都不怕了,因为除了学校的老师,还有在线的老师”“我觉得开放辅导的老师们都特别亲切,知识也非常渊博”“通过参与在线辅导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让线下课堂更加有的放矢”……该项目通过搭建云平台,组织优秀教师为全市初中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免费在线教育服务,大大提升了学生以及家长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数据显示,该项目已招募全市14000名教师,为近10万学生提供了累计800余万次辅导。自2022年起,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实施范围拓展至全市。
当天发布的另一成果聚焦美育建设。北京以博物馆为接口,充分挖掘博物馆中承载的美术、书法、舞蹈、音乐、体育等美育方面内容,将全国博物馆进行整合聚集,形成庞大的资源库,将社会资源,有针对性整理归纳,为学校所用;同时以博物馆为出口,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秀瞬间影像资料,利用网络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