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富二代为国赴死;另一校17万毕业生无一生还,今天只为他们

热点资讯2022-09-03 17:40:25未知

一学校富二代为国赴死;另一校17万毕业生无一生还,今天只为他们



华人星光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2022年9月3日,对全中国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今天,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讲两所特殊的学校:其中一校毕业生17万人,为国几乎无一生还!

另一校,平均年纪23岁的官二代、富二代们,集体赴死......


资料图

民国曾有一所非常特殊的陆军院校,叫:黄埔军校。

1924年由国共联合创办,教官阵营空前强大,校长蒋介石;教练部主任李济深、邓演达;教授部主任叶剑英;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大门写着孙中山亲题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

十几年过去,包括各地分校在内,黄埔军校一共走出18万毕业生,他们成为国共部队的中坚力量。而从七七事变开始,大概有17万黄埔人,走向无一生还.....




资料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枪声响彻大地,中国守军第29军里,大部分都是黄埔系军官。

当战斗全面打响,副军长佟麟阁下了死令: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20天后,在敌人狂轰滥炸中,佟麟阁头部受到致命重击,到死他都直直站在那,未曾后退半步。

为战而生,为国赴死,这是黄埔系牺牲的,第一位最高级别指挥官。


资料图

赵登禹,29军132师师长,卢沟桥战斗打响后,他率部从枪战到肉搏战足足6小时,在最后集结部队时,敌军密集的子弹贯穿了他的胸膛......

他是抗战中黄埔系牺牲的第一位师长。1939年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评价赵登禹是:“白日下的噩梦”。而他最后的遗愿是:葬我在卢沟桥。我生,守国门,我死,护河山!


1980年重建于卢沟桥城东的赵登禹墓

这每一场保卫战,都是黄埔人生命的堆砌。黄埔7期7连连长隆桂铨,奋不顾身冲向敌军坦克,牺牲时他只有25岁......黄埔7期9连连长王友光,被战机轰炸,尸骨无存......


资料图

1937年8月,抗战最大规模、也最惨烈的淞沪会战打响,其中,排长以上80%的参战军官,几乎都是黄埔系:中路指挥官:顾祝同;战前指挥官:张治中;第三战区总指挥:陈诚;孙元良率88师;王敬久率87师;宋希濂率36师王耀武率51师.......

可以说,这是一场黄埔人,对战日本最精锐师团的滔天血战,战死率,高的可怕。






资料图


18军少将黄埔一期蔡炳炎


88师少将黄埔一期黄梅兴战死


98师参谋长黄埔四期路景荣战死


第一军旅长黄埔四期杨杰战死


67师黄维部,黄埔系团长战死

罗店,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中国军队每天的战死人数是500人,幸存下来的老兵回忆:“仗打得跟绞肉机一样,抢夺的每个阵地,都是几百上千条生命的铺垫。”

南京黄埔分校刚刚毕业的学子,来到罗店支援,不到18岁啊,四天四夜的血战后,超八成的孩子,再也没有回去......

他们拿自己的性命,为我们,守住了这支离破碎的国家。




资料图

参战中,黄埔系几乎伤亡殆尽的,是来自黄埔6、7期武汉分校的学员,李卫明,黄埔7期武汉分校学生,为摧毁敌军坦克,他腰间捆满手榴弹朝坦克扑去,敌人子弹穿透了他的肩膀双腿,最终他和坦克一起消失在震耳轰鸣中,在他爬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长长的血痕.....


资料图

姚子青,黄埔6期武汉分校,率五百人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血战七个昼夜,明知守不住,还是要战,明知下一个死的会是自己,还是要战!直到500人无一生还!

消息震惊中外,日寇被他打怕了,感慨:未见如此悍不畏死之人。


资料图

鲜为人知的是,战斗中还有一队特殊的“娘子军”。

她们是武汉分校培育的,中国第一代女军官,也是黄埔史上唯一一期女兵班,这是20世纪全世界首开先河的壮举,比美国早足足50年!


资料图

武汉分校毕业生赵一曼,红军早期女军官,丢下不满一岁的儿子,惨死日军屠刀下......

盛业煌、邓苏、李蕴瑞、郑梅仙、陈觉吾、廖德璋、邱继文、王也华......在惨烈大战中,她们有的被炸死,有的被俘虏后,敌人残忍的将遗体割成数块示众......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了一个个镌刻在墓碑上的名字。


赵一曼


资料图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战斗过后,6000多名黄埔系武汉分校学生们,幸存不到千人,

今日终于知道,钟南山为何说:武汉本是英雄城。

而中央军一天打光一个师,近90%的参战基层黄埔军官,一万多人全都死伤殆尽,拼到全军覆没,没人投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一批批倒下的黄埔人,用自己的命和血,摧毁了日寇妄图占领中华的阴谋!

看那些年轻的面孔伤痕累累,看那些花儿般的年纪个个凋零。不知,是谁家妻子失去了丈夫,谁家父母失去了儿女,谁家孩子失去了爹妈!


资料图

8月23日,日军调集足足30万兵力向上海狂扑,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战斗打响了。国军寡不敌众后撤,先计划留一个师断后,再减少到一个营,到最后,只留下了一支400余人的孤军。

这支孤军团长,是黄埔四期谢晋元,他的使命是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用400人队伍拦住日本30万兵力,400对30万,这是必死的结局!谢晋元接了军令,站在四行仓库对部队说了一句话:“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为迷惑敌人,谢晋元称“八百人驻军”,这便是著名的"八百壮士”,半数都是黄埔人。


谢晋元

战斗的惨烈难用语言形容,谢晋元组建敢死队,士兵陈树生留血书给老母:舍生取义,儿所愿也!之后身上挂满手榴弹,从顶楼纵身一跃,跳进日寇部队......

四行仓库周围,鲜血铺成长河,混凝土墙壁上密密麻麻的弹痕,无言诉说着悲壮和血腥。

孤军守孤城,这血红的画卷,成为中华史上最光辉泣血的绝唱,世界震惊于中国人死守不退的骨气!


上海四行仓库遗址

400人,死抵日本几十次猛烈冲锋,直到一周后弹尽粮绝,谢晋元下令突围。之后这支孤军被打散,谢晋元被叛徒出卖,死于汪伪政权之手,其余黄埔老兵零散天涯,有的被关进老虎桥监狱,有的被送去海岛做苦力......

若干年后,“八百壮士”最后一人,92岁的老兵杨养正,颤颤巍巍来到谢晋元铜像前,抱着“团长”失声痛哭:“团长啊,我来看你了......”


杨养正

黄埔军校,天下名校,搅动中华大地风云数十年,至抗战胜利,黄埔军校(包括分校),一共走出18万毕业生,17万人无一生还......

高达90%的牺牲率无数黄埔人舍了这命,换了这民族重生天下太平!

日本一位军事专家说:中日战争日本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日本低估了,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军人实力。






资料图

而抗战中陆地生死一线,天空也被血染红。七七事变中,日寇投入大量空军狂轰滥炸,中国用来抵御的空军部队,来自于中国第一所空军学院:中央航空学校。


资料图

航校门口的校训是这样的: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一群年轻的富二代、官二代走进这里,他们是:林徽因弟弟林恒、蒋介石亲戚毛邦初、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中华民国大法官沈家彝的儿子……都是非富即贵的天之骄子,可他们自愿成为人肉炮弹,从成为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开始,这就是一条,要么亡国,要么玩命的不归路!


资料图

1937年8月14号,日军派出轰炸机直捣笕桥基地,企图将中国空军一举瓦解。


资料图

航校学员们,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血拼。

8月14日,张伯苓之子张锡祜驾驶飞机,在抗击日寇的途中殉国,时年25岁!他给父亲张伯苓的信中写道:阵中无勇非孝也!


张锡祜

六期学员阎海文,战斗中不幸被炮弹击中,跳伞时被风吹向日本海军阵地,他被团团包围却宁死不降,以随身手枪反击日军,对着天空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

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瞄准了自己,年仅21岁……


阎海文

大法官沈家彝的儿子沈崇诲,被日寇敌机围追,他竟放弃跳伞存活的希望,直直对冲过去,在巨大爆炸声中,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5岁……

他是中日空战“自杀式袭击第一人”


沈崇诲

富家公子高志航

被称为飞行员中的“四大金刚”,1937年11月12日,日寇轰炸周家口机场,高志航本可以撤退,但他选择了上机战斗,可日军早就瞄准了他的战机,一声巨响后,巨大火球包围了他......他走时只有30岁。


高志航

接着,黄埔9期学生刘粹刚、“ 空中勇士”陈怀民毛英奎、林徽因堂弟林恒壮全部壮烈殉国......家中老父老母还在盼孩子们回家,可他们再不可能回家……


抗战时期空军四大金刚:乐以琴 刘粹刚 高志航 李桂丹 (从左至右)

八年,共1700余名航校毕业生冲天参战,殉国年龄,平均23岁.......

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的出路。当抗日胜利时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中,那些在抗战中殉国的空军勇士家人们,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妻子、父母、子女......




资料图

血色中国的陆战,空战,是黄埔军校、航空学校两校学生们,集体赴死的故事,这就是抗战胜利背后,字字泣血的烈火悲歌。

一部民族抗战史,两校保国忠魂泪。“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保家卫国的忠诚永在!”

这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息,这宁死不屈的热血豪情,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不倒的原因!

2022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7周年纪念日,虽烽烟残尽,然山河勿忘,民族之殇。

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安定,也绝不是妥协得来,

今日,致敬决不妥协的抗战,抗战英雄千古!

本文标签: 谢晋元  日寇  日军  赵登禹  高志航  蒋介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