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专家走地毯”被骂惨,24小时后反转:这次,我只觉得可悲

热点资讯2022-09-04 21:01:24佚名

贵州“专家走地毯”被骂惨,24小时后反转:这次,我只觉得可悲

如果此刻孤单

不妨抬头看看月亮

文丨李月亮 小黄同学

现在一提到“专家”这个词,很多人本能的就很反感。

“专家”不知何时,好像成了一个贬义词。

这两天,又有一件关于“专家”的事,让网友吵得很厉害......

01李月亮☽

8月27日,一则“贵州专家铺地毯下地”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里,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专家,脚踩褐灰色”地毯“,走在田间观摩玉米种植情况。

旁边不仅拉有红色横幅,还有专人拍摄。


网传视频截图

网友们看到视频,立马炸了锅,大力声讨。

“农业专家不踩地啊。”

“这算哪门子考察,纯粹作秀。”

“应该先盖个舞台的,真是委屈专家了。”

“专家若想脱离群众,就不用费事去地里考察了,别让土里的菌群脏了手和脚。”

“当年袁老都是脚踩黄土,亲自下地搞科研的。怎么到了今天,专家都变得如此不接地气?”


网友评论

不止对专家脚踩“地毯”不满,还有网友猜测:

“庄稼地里突然多出一条这么宽的整齐小路,是把玉米砍了专门铺的路吧?”

很多大V、媒体也开始发声:

“真是一个敢铺,一个敢踩。”


微博截图

巨大的质疑,迅速把事件推向风口浪尖。

声讨、谩骂接踵而来。

一夜之间,专家们仿佛都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02李月亮☽

扛不住舆论发酵,活动方很快出面回应了。

结合各种报道,我们发现情况跟网友想象的,并不一样——

这个活动,其实是在贵州举办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主要目的是让专家和企业、农户见面,互相好好交流一下。

活动的重点是交流,不是下地干活。

视频里专家去田间,是观摩,去看看庄稼,也不是下地干活。

这次活动举办于8月26日-28日。

据工作人员所讲,拍摄视频的前一天晚上,当地刚下过雨,田地里很湿滑,都是泥。

我查了一下天气预报,那三天当地确实都是阴雨天。


当地天气预报

加上专家去观摩的又是一块坡地,出于安全考虑,会务人员就提前铺上了土工布。

注意,这种灰色的破布叫土工布,不叫地毯。

土工布的成分就是打碎的旧织物,很多还是医疗废物,价格非常便宜。

看视频,他们铺的土工布,宽度也就1米左右。

网上大概几毛钱一米。


淘宝截图

另外。

这次专家们观摩的,是试验田,不是普通农田。

试验田的田垄,不会像普通农田那么窄。

一般都会留有保护行,便于观察鉴定。

所以,一棵玉米都没砍,更不存在什么“为了给专家铺地毯砍掉玉米”的行为。

网上的情绪,都是因为网友看到了片面信息,夸大和误解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本以为这事解释清楚了,大家也就没事了。

但官方说明之后,依然有些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继续讨伐:

“可以穿雨靴下地啊。”

“别洗白了,现在的专家就是摆设,干啥啥不行,还矫情。”

内个,穿雨靴确实行。

但这次有100多人一起去泥泞的田里观摩,铺土工布显然成本更低,而且更防滑。

大家应该都记得,袁老当年就是因为在三亚水稻基地摔了一跤,导致身体变差,才在两个月后与世长辞。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们可能都恨不得给袁老铺上地毯,来保证他的安全。

而看贵州这次活动的照片,里面也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


活动合影

他们为了安全,在泥地里破一块破土工布,又何错之有?

为什么明星光鲜亮丽地走豪华红毯,就赢得一片鼓掌尖叫。

而搞实业的专家学者铺块破布,就要被口诛笔伐?

难道农业专家非得满身泥泞才是正常,非得光着脚种地才叫敬业?

农业专家应该脚踩泥土。

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要一身泥土。

如果为了吃苦而吃苦,为了网友满意而故意踩一脚泥,那才是作秀,是形式主义。

据说这次参会的人员里面,有一些是很有贡献的专家和学者。

他们是把成果写在大地上的人。

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你没看到。

他们在实验室里加班熬夜搞科研的时候,你没看到。

他们难得出现在镜头里,踩了一次破土工布,你就冲出来一顿嘲讽责骂。

不应该啊。

03李月亮☽

很多人的思想很割裂。

一边骂明星赚钱太容易,呼吁给科学家提高收入。

一边又拿着放大镜在专家学者身上找槽点。

当年袁老因为路过摸了一下豪车,就被网友骂上热搜。

钟南山院士的儿子,用了一条爱马仕皮带,也曾被“全民声讨”。

归根到底,还是有些人的认知,太局限了。

他们总觉得专家学者,就应该不求名利、衣着朴素、恪守清贫,甚是灰头土脸。

尤其这些年,“专家”好像成了一个负面的词,甚至一个笑话。

因为少数专家愚蠢且不负责任的言行,导致专家的公信力渐渐丧失。

很多人一听到“专家”,就很反感。

网民意识觉醒,当然是好事。

但我们也要知道:

其实胡言乱语、哗众取宠的专家,是少数。

大部分专家还是在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创造价值的。

就像确实有一些医生丧失医德,唯利是图。

但他们只是少数。

大部分医生,还是在认认真真给患者看病,真心实意地盼着病人康复的。

我们不能因为少数的害群之马,就否定一整个群体。

看到一个无德医生,就默认医生全都坏透了。

感觉稍有不对,就捕风捉影扑过去骂。

不但冤枉了好医生,也严重损害医生的积极性。

专家学者也一样。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专家信口雌黄,就认为这个群体全是坏人。

这太肤浅了。

更对多数好好工作的专家学者不公平。

04李月亮☽

事实上,我们社会的很多进步,生活的很多提升,仰赖的是谁?

就是很多网友不屑一顾的专家学者啊。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研究了一辈子水稻,不光让数亿中国人吃饱了饭,还让全球许多人都远离了饥饿。

而像他一样兢兢业业、造福于人的专家学者,实在太多:

屠呦呦。

从十几岁就一头扎进医学里,潜心钻研。

漫漫几十年,她在无数次失败后,带领团队提取出了青蒿素。

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疟疾,从此得治。

她挽救的生命,以百万、千万计。


资料图

吴孟超。

从医70多年,他光是主刀过的手术,就高达16000多例。

在九十多岁高龄时,依然坚持奋战在无影灯下。

这一生,他创造了多项肝胆外科手术世界纪录。

他的“医者仁心”,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也给更多医生树立了榜样。


资料图

赵忠贤。

致力于一个世界性难题——寻找高温超导体。

因为困难重重,很多学者都半路退出,转入其他行业。

但赵忠贤带领团队撑了下来。

辛苦探索20年,终于把这个“冷板凳”成功坐热。

因为他们的坚持,我国的超导体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这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资料图

这样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

他们可能没有这么大的成就,但那种脚踏实地工作的敬业精神、那份为国为民贡献智慧的心愿,是一样的。

而这,才是大部分专家学者真实的样子。

科研其实是个苦活,要耐心地熬过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才能有微小的成就。

所以,对于一些污蔑专家学者的断章取义的新闻,我们要学会辨别。

要认清事实,再下言论。

该骂的骂,不该骂的不要急着骂。

千万别让真正搞科研、干实事、造福我们的人,百口莫辩,最后寒了心。

网民跟风也许是一时的。

但打在专家学者身上的板子,却是实实在在的。

污名化专家,伤的是专家的心,害的是整个社会。

包括我们自己。

如果你也认同,还请点亮【赞】+【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读者成长。

本文标签: 地毯  赵忠贤  吴孟超  袁隆平  钟南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