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线下体检业务收入锐减,美年健康将主要原因归咎于疫情,但除此之外,在财报数据和公开信息的背后,美年健康暴露出来的是负面舆情、商誉过高、管理问题等隐忧。
坚持到大限之日才披露半年报的美年健康,果然无情地击中了投资者的小心脏。
2022上半年,美年健康全线溃退,仅从关键的三大经营指标就可见一斑:
营业收入29.22亿元,同比减少13.67%;
净利润为-6.6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6.30%;
经营现金流-3.65亿元,同比减少25.14%。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健康体检连锁企业,头顶大健康光环的美年健康,着实让人大跌眼镜。针对线下体检业务收入锐减,美年健康将主要原因归咎于疫情,但除此之外,在财报数据和公开信息的背后,美年健康暴露出来的是负面舆情、商誉过高、管理问题等隐忧。
投资者的疑问是:当脱离疫情影响之时,美年健康能否“治疗”好自身的这些隐疾,扭转业绩颓势?
昙花一现的开门红
经商之人都讲究 “开门红”,可是,打响了 2 022年第一炮的美年健康,却坐了一 回 过山车。
半年报中,美年健康自述了这样一段“酸楚往事”:
今年1至2月整体开局良好,收入同比增长17%,其中到检人数同比增长5%,客单价同比增长12%。
然而,从3月份开始,全国呈现出长时间持续的多地散发疫情,特别是上海、北京、吉林等地爆发了局部疫情,致使相关城市持续封控、管控,导致到检人数同比下降较多。
半年报数据显示,美年健康在全国的150余家体检中心,平均停业时间超过40天,仅上海地区22家门店,平均每家停业超过80天。即便北京等部分重点城市没有全部闭店,但在阶段性限流影响下,门店体检产能无法充分释放。
而且,上半年的房租、 折旧、摊销、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相对固定,或仅有小幅下降,同时还增加了员工持股计划的确认费用,所以导致收入下降,从而为利润施压。
上述一套说法合情合理,却未能打消投资者的所有疑虑,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年健康明明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为何没能抓住核酸机遇,在2022年上半年带来可观收益呢?
毕竟,可以作为参考的是,在有核酸检测业务的相关上市公司中,赚钱能力最强的达安基因,实现归母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大增124.96%;收入最高的是迪安诊断,实现总营收107.5亿元,同比增长85.68%。尽管“老资格”金域医学未能在数据层面夺冠,但同样交出了理想的成绩单:总营收83.12亿元,同比增长52.37%,归母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55.11%。
相比之下,入局较早的美年健康,却没有展示相关业务的成绩单。要知道,在半年报披露前夕,美年健康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部分体检中心拥有独立的PCR实验室,已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等业务。
“天价核酸套餐”的舆情
就核酸检测业务问题,美年健康未在半年报中披露数据,而是将其归入“社会责任”部分进行阐述:
全国各地美年医护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累计派遣1万余名医护人员奔赴上海、北京、深圳、吉林、长春、福州、长沙等多地支援全国抗疫,共完成核酸采样近2,400万人次,其中配合政府核酸采样共完成近1,600万人次。
与以上“社会责任”相比,媒体爆出的另外一则事件,更让投资者记忆犹新。
就在今年上海疫情稳定之后,公众的日常核酸检测需求猛增。当时,有一张“核酸上门尊享服务”的海报流传开来。根据海报内容:美年健康联合上海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推出VVIP/VIP快速核酸检测上门尊享服务,2小时出报告快检单采3000元/人,4小时出报告快检单采2000元/人。
此后,美年健康迅速辟谣。董事长俞熔表示,公司内部在4月份的上海封控期间的确考虑过这个方案,因为当时有部分客户提出类似的VIP服务需求。不过,公司内部认为此服务收费不合理,因此被废止。
俞熔还表示,当时美年健康与上海主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有过洽谈,包括中科润达,此后均按照政府标准提供检测服务。
由上述信息,可以做出两个判断:第一、美年健康的核酸检测为收费服务,属于正常开展的公司业务;第二、美年健康的核酸检测业务需联合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存疑。
而且,透过半年报可见,美年健康的销售费用增加,研发投入相对少,或说明其自研技术推进不足。
昔日的高歌与隐忧
提及美年健康,或许有人感到陌生,但提及旗下的“慈铭”“奥亚”“美兆”等品牌,很多城市居民多会比较熟悉。由于赶上了二十年来的大健康产业风口,美年健康在2006年成立后(原名“美年体检”)便一路高歌猛进,在全国多地开设门店。
2011年,因为收购了沈阳大健康,美年体检更名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2015年,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上市之后,美年健康进入了一段更高速的成长期,2014年至2018年,净利润从1.40亿元飙升至8.21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2.07亿元猛增至15.39亿元。
有了资金底气,美年健康的并购扩张便一发不可收拾。2018年,美年健康以1.17亿元收购了德阳美年等5家公司相应股权之后,再以3.58亿元收购了武汉美年等14家公司相应股权。2019年,美年健康以3.47亿元收购了西宁美年等19家公司相应股权之后,又以1.28亿元收购了安徽诺一51%股权。
业绩+扩张,填充起宏大的资本故事。于是,美年健康得到了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翻看关于美年健康的研报,“增持”“推荐”和“买入”评级者众。
相反的是,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小散们却提出了不同观点,特别针对其巨大的商誉。
多年来的频繁并购,直接引发美年健康的商誉激增。从2015年至2018年,美年健康的商誉账面价值从4.17亿元猛增至47.39亿元。
从投资谨慎性原则来看,大额的商誉存在极大风险,毕竟它由并购重组产生,在对赌期结束后就会做商誉减值测试,由此带来的减值很可能造成业绩大动,从而影响市值。
2019年,美年健康之前频繁收购的风险开始显露出来,一次性计提约10.35亿元商誉减值准备,造成当年业绩暴跌,跌停板成了家常便饭。到了2022年上半年,美年健康商誉账面价值仍高达42.47亿元。
在2022年半年报中,美年健康依规则披露了商誉风险:
在未来每年年报的编制过程中,公司将履行商誉资产减值评估测试流程。在日常经营中不排除被收购公司在收购后未达收益预期,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商誉减值会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减少公司当期利润。
除了商誉风险,美年健康还面临现金流承压。在2021年年底,美年健康的现金净增加额已经连续两年为负。双重因素叠加,美年健康在资本市场的危机或更大。
另据半年报披露,美年健康此前的大规模扩张,相继引发管理问题。去年,美年健康旗下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就被离职员工爆料出聘用无证医师。此后,美年健康否认该事情,但很快就被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查实并责令整改,整改内容包括美年健康广州富海门诊部存在冒名医生发出检查报告、检查报告无医师手写签名、违规开展CT放射诊疗活动等违规行为。
商誉、现金流、管理,美年健康所属海南慈铭奥亚体检医院有限公司还因为排放的医疗废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检测值超标,被当地监管部门罚款12.6万元,并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问题,美年健康是否还有拨云见日的机会呢?
从行业市场方面看,专业机构对于大健康市场仍维持乐观预判。针对体检市场,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3284亿元市场规模。但是,随着三甲到县级医院对体检中心的重视,不少公立医院已然发起竞争,包括美年健康在内的先行者们面临巨大压力。
危机当前,美年健康也在半年报中提出数字化转型三年规划,力争快速推动数字化转型。不过,转型掉头并非易事,更何况是这样顶着商誉重压的大船。
在茫茫星辰大海中,美年健康能否再次阔步征途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