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汪建第二单IPO来了: 华大智造即将登陆科创板 发行前市值突破360亿)
进入2022年以来,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情况有逐渐反弹的态势。
近日,华大智造公布了科创板上市发行结果,并更新了最新版的招股说明书。
公告显示,华大智造将于9月9日正式登陆科创板。
“基因狂人”汪建也将迎来继华大基因后的第二个IPO。
此次IPO,华大智造发行价为87.18元/股,上市前总市值就已突破360亿元。其发行市盈率74.47倍,显著高于36.17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
不过,至今仍存在未弥补亏损,并且业绩显现下滑趋势的华大智造,能否复制华大基因上市后的亮眼股价表现,还值得关注。
汪建迎第二个IPO
说起汪建,资本市场并不陌生。
这名华大系的掌舵人,一向以“能说、敢说”闻名业界。
“员工必须活到100岁”“不允许员工死于心脑血管病”……这些汪建语录,都曾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
五年前,汪建携华大基因上市,一时风头无两。后者曾被誉为“基因界的腾讯”,上市后斩获18个涨停,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大关。
随着行业红利逐渐消退、政策变更以及新冠赛道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华大基因逐渐跌落神坛,截至9月7日晚,华大基因总市值仅249亿元。
而受华大基因“哺育”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华大智造,IPO发行的总市值却已突破了360亿元。
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同属于基因测序产业链,其中华大基因位于中游,主打基因检测服务;华大智造则位于上游,主营基因测序仪与试剂耗材。
长期以来,由于境外基因检测技术起步较早,境外供应商Illumina和Thermo Fisher在基因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方面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
2010年,华大基因凭借从Illumina处购得的128台高通量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但是,Illumina凭借其强势地位对测序试剂实施逐年涨价策略,同时对华大基因停售新型测序仪。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华大集团加速技术自立。
2013年,华大集团以1.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美国测序设备公司CG(Complete Genomics)的收购,随即开始组建自己的测序设备研发团队,这便是华大智造的前身。
2016年,由测序仪板块独立分拆出来的华大智造正式成立,成功打破了海外品牌的技术垄断,发展为基因测序国产龙头。
“2013年华大收购CG公司是比较险的一步棋,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生物企业的第一家。”华南一名资深医药投资人士受访表示。
“CG公司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就是在美国和欧洲布局的专利,基因测序仪的研发与制造,绕不开相关的专利,这也是华大智造能突破欧美封锁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现有公开信息也能看到,华大在向上游发展的过程中,与Illumina发生了一些专利诉讼,最初华大是一个防守者的角色,但收购CG公司后,他们可以自身拥有的专利进行反诉,最终的结果也是比较理想的。”该医药投资人进一步说道。
在华大智造招股说明书中提示“知识产权诉讼风险”一栏显示,“自2019年以来,公司的竞争对手Ill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境外对发行人及其子公司、经销商、客户发起或可能发起专利、商标侵权诉讼案件。”
近年来,华大智造旗下CG US公司也多次对Illumina提起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不少都以胜诉告终。
业绩增长观望
近年来,华大智造经营业绩飞速增长,2019年至2021年,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9亿元、27.8亿元和3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73%;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39亿元、2.56亿元和4.76亿元。先扭亏为盈,随后增长86.13%。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华大智造业绩快速增长的原因亦受疫情驱动。
在2019年,基因测序仪板块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则高达92.44%,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仅占比5.45%。但是2020年度,受新冠疫情影响,两者的比例调转,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收入占比高达74.87%,而基因测序仪板块收入占比下降至22.34%。
具体来看,2020年及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收入分别为19.85亿元和23.44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41%和59.67%;疫情不相关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69亿元和15.5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65%和39.52%,大部分来自于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
不过,进入2022年开始,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行业供需关系的改变,华大智造的经营业绩出现了变化。2022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1亿元,同比增长20.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亿元,同比下降19.10%。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华大智造表示新冠疫情导致的业绩增长具有偶发性,一方面是随着疫情的发展,新冠相关市场供给增加及市场竞争加剧,预计相关产品的利润空间可能将有所下降。此外,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公司基因测序仪板块下游客户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事实上,目前华大智造的毛利率也明显下滑,2021年,华大智造综合毛利率为66.44%,较2020年下降了8.25个百分点。
尽管当下华大智造已经成功扭亏,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仍高达17.31亿元,主要由同一控制下合并及经营性亏损构成。
关联交易现反弹之势
除了潜在的业绩下滑和毛利率下滑影响之外,华大智造于华大系体内的关联交易也有回升之势。
成立初期,华大智造主要依靠华大集团体系内的交易为生。近年来,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疫情影响下华大智造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华大智造关联交易占比逐渐下滑。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华大智造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9亿元、27.8亿元和39.3亿元,其中,关联交易产生的收入为分别为78451.09万元、52283.65万元和61308.15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89%、18.81%和15.61%,关联交易占比逐步降低。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仔细研究公开信息发现,进入2022年以来,华大智造的关联交易情况有逐渐反弹的态势。
今年6月,华大基因发布《关于增加2022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的公告》,其中分配给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的新增金额为17500万元,增加后的预计金额达99982万元。这一关联交易数额不仅超过2021年的61308.15万元,更大幅超过了2019年的78451.09万元。
“不排除为了推动企业上市而控制关联交易的可能。一直以来,为了防范利益输送,关联交易都是监管层审核的焦点,而过高的关联交易占比,也会让市场对企业的独立性产生质疑。”华南一名投行人士受访指出。
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只要证明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确保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具备较强的持续经营能力,亦不会对IPO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杨坪,王如妍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