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文夕
9月13日上午,两架注册号分别为B-001F和B-001J的C919国产大飞机先后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别于10时51分和11时24分到达。有消息称,这两架C919客机此行主要为取证做准备,或在9月19日这一特殊日子“取证上岗”。
这也意味着,国产大飞机这一空白即将被填补。根据中国商飞信息,C919已有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而东方航空有望成为首家运营商。机构预测,随着国产飞机商用化推进,C919未来平均年销售额或超700亿元,大飞机产业链未来20年将孕育1.4万元市场规模。
28家客户815架订单
一直以来,国内航空制造业“短板”依然十分明显,通航产业是明显的“卡脖子”领域。民用大客机C919的成功研制代表国内在航空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
有市场消息称,按照目前的计划,在9月19日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中国民用航空局将在京为C919颁发为适航证,这也意味着该机型将可以开始向运营商交付。
事实上,从飞机立项到取得生产许可证,需要经过多项步骤。8月1日,中国商飞官微曾宣布C919完成取证试飞。而8月9日,民航局就中国商飞C919型飞机专用条件和豁免征求意见。也业内人士看来,C919已完成最艰难、耗时最长的环节,商用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在中国商飞官网上显示,C919大型客机是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据了解,C919大飞机已有累计28家客户815架订单。
东航料成首个运营商
根据中国东航公告,中国东航于2016年11月1日便与中国商飞签订了《C919客机首家用户框架协议》,双方同意,C919客机首飞后1年内,启动首批5架飞机买卖具体条件协商,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正式飞机买卖合同。
中国东航今年5月11日发布150亿元规模的定增预案,募集资金用于引进38家飞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包括4架C919飞机、24架ARJ21-700飞机、6架A350-900飞机及4架B787-9飞机。
而按照目前计划,东方航空有望年底前成为首个C919大飞机运营商,而东方航空方面可能会将新机首次投入运营的时间放在2023年第一季度。
根据不完全统计,还有包括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四川航空等国内航司也现身客户名单中。而来自海外的德国普仁航空、泰国都市航空也进入订购名单之中。此外,还有多家飞机租赁公司已下订单,其中工银租赁在所有客户中订单量最大。
年销售额料超700亿元
国务院今年1月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重点推动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而C919所属的干线窄体客机是民航客机市场中需求最大的机型,而ARJ21难以替代窄体机。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型客机的产业链长度长、复杂度高。
中泰证券一份研报显示,我国未来20年新增客机需求8363架,其中单通道客机需求6238架,平均每年新增客机418 架,单通道客机312架。如果未来C919国内市场占有率能够和波音、空客持平,即市占率达到1/3,则未来20年C919每年销量约为104架。
根据东航公布的拟引进飞机目录,C919单价为0.99亿美元(约6.85亿人民币),则C919平均年销售额约为713亿元。而根据中泰证券测算,围绕C919的下线商用及量产,大飞机产业链未来20年整体孕育亿万空间。
随着C919大飞机即将“取证上岗”,13日A股二级市场上大飞机概念股午后起飞,其中通达股份、润贝航科、立航科技涨停。
其中,通达股份全资子公司成都航飞主要从事飞机结构零部件及大型关键结构件的高端精密加工制造与柔性装配服务,产品覆盖多款主要军用机型以及C919、C929等民用机型。而润贝航科在互动平台也表示,公司有部分产品获得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产业链有望爆发
目前,C919大飞机国产化率仍有提升空间。据中泰证券测算,当前C919国产化率为60%。其中机体结构的国产化率最高,而机载设备主要以合资为主,发动机则仍然依赖进口。结合我国高铁的国产化路径和航空制造业的技术壁垒,以C919为代表的大飞机产业将呈现“机体及集成系统—机载设备—发动机”的国产化替代路径。
而有业内人士分析,大飞机产业链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演进,C919大飞机还将带动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机载系统、飞机起落架刹车系统、航电系统、机电液压系统、客舱及总装集成等产业链成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若将大飞机制造环节进行价值拆分,机体、发动机、机电系统、航电系统和其它等部分的价值占比约为36%、22%、13%、17%和12%——按C919每年销售额713亿元估算,则上述五个系统的年价值量分别对应为256.68、156.86、92.69、121.21、85.56亿元。
不过,中泰证券研报也显示,短期内机体相关零部件结构国产材料将受益,自主研发机体所需的复合材料有望率先实现国产替代,而壁垒较高的航电、发动机技术等领域则需中长期持续演进。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