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咬死1米长的沙蟒,含在嘴里不停咀嚼,吃了一截后却吐掉离开

热点资讯2022-09-14 09:50:33智慧百科

野牛咬死1米长的沙蟒,含在嘴里不停咀嚼,吃了一截后却吐掉离开

自然界总会发生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听说过大熊猫拿起一块羚牛骨头啃得津津有味,也听说过长颈鹿叼着一块骨头不舍得丢,但远不如一头野牛的行为令人惊讶,一只野牛居然咬死了一条沙蟒,还不停咀嚼。吃草的牛开始吃肉了?

野生动物的世界里,时刻上演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生死较量,如狗獾试图钻洞里捕食小狐狸、苍鹭居然咬着黄皮子甩啊甩、猎豹飞速追击羚牛等等,精彩万分!

01野牛咬死1米长的沙蟒,含在嘴里不停咀嚼

一只雄壮野牛在觅食时,发现不远处的树枝上,挂着一条沙蟒,正挪动着细长的身体,伸长头部,貌似在警告入侵者。


资料图

哪知道野牛淡定地走过去,对峙了一会儿之后,居然一口咬住了沙蟒的头部。沙蟒被咬住,身体扭曲着缠住牛鼻子,但很快就不动了,因为蛇被牛咬死了。

野牛咬死沙蟒之后,并没有将蛇吐掉,而是将蛇含在嘴里,慢条斯理地咀嚼起来。咀嚼了一阵子之后,已经吃掉了头部一段,又吐掉丢弃。野牛离开了原地,走到不远处继续觅食,低着头吃草,根本没将那条蛇当回事。


资料图

野牛也吃肉?专家分析,食草动物长期采食植物,体内会缺乏钙、镁等一些微元素,生存的本能会驱使它们去获取。所以,在野外会看到牛类动物,偶尔会啃食一些死去动物的骨头,从中获取矿物质。

也如,曾发现过羊吃小鸡、鹿吃兔子、松鼠吃鱼等例子,都是因为动物本身缺乏某种微元素,机缘巧合之下,通过非常规手段去获取。

不过,野牛猎杀活的动物,还是十分罕见的例子,可见这头野牛是真的牛!

02狗獾想钻进洞里捕食小狐狸,母狐狸一口咬住狗獾尾巴

狗獾是杂食动物,擅长挖地洞,平时爱去偷吃玉米、土豆等农作物,还会挖出藏在土里的蚯蚓吃,偶尔捉蛙类、鼠类吃。


资料图

这一次,狗獾发现了一个狐狸洞,不管三七二十一,闷着头就想钻进洞穴里,捕食幼小的狐狸。

母狐狸正好捕猎归来,发现狗獾想钻洞穴里,立马丢开嘴里叼着的野兔,飞奔过去,一口咬住狗獾的尾巴。

狗獾挣脱后,掉过头来反击,别看狗獾个子小,实际上性情凶猛,隐约有几分平头哥蜜獾的气势,挥舞着前爪与母狐狸打起来。

母狐狸为了保护幼崽,灵活避开狗獾的攻击,用利齿攻击。母狐狸占据上风,追着狗獾跑出去很远,才返回洞穴去安抚被吓坏了的小狐狸。

为了安全着想,母狐狸选择马上搬家,带着2只小狐狸离开原来的洞穴,搬到另一个洞穴居住。

狐狸生性多疑、机警,捕食时很勇猛,一旦有了不安定的因素,就会马上离开。带着幼崽的母狐狸则更加警惕,像“勇士”一般对抗入侵者,守护幼崽。

03黄皮子被苍鹭咬住,不慌不忙反咬一口,2分钟逃生

黄鼠狼,又叫黄皮子,体重2斤左右,身体细长,而且柔韧性很好,性格机警、凶猛,能够猎杀比自身体型大的猎物。


资料图

身上长有臭腺,释放出来的气味特别难闻,当遇到危险时,就会释放出臭气,寻机逃生,绝不会束手就擒。

有一只黄皮子比较倒霉,不小心遭到了苍鹭的袭击。苍鹭常在水边捕鱼吃,黄皮子不在它的常规食谱上,但既然撞见了也不拒绝送上门的“食物”,长长的鸟喙啄到了黄皮子,将其悬空叼着,还做出要吞食的动作。

黄皮子利用身体的柔韧性,不断扭动身体,调整姿势,试图反击。看样子,苍鹭只是咬住了它的皮毛,没咬到痛处,所以黄皮子才那么嚣张。

苍鹭像往常一样,调动鸟喙吞咽,将黄皮子甩来甩去。这正好给了黄皮子机会!

只见黄皮子弯曲着身躯,张大嘴巴,不慌不忙反口咬住苍鹭的长鸟喙。经过2分钟的挣扎、反击,黄皮子成功摆脱了苍鹭的“地狱之口”。

话说,黄皮子真不是好惹的!体型小虽然是一种限制,但也可以是一种优势,正因为小小的一只,才更加灵活,杀伤力不容小觑。

04羚牛差点被猎豹扑倒,狂奔了10分钟才摆脱猎豹

猎豹是天生的猎手,眼灵活的脊椎、半伸缩的爪子、身材修长,两只眼睛外各有一道明显的黑纹。


资料图

猎豹一出现,正在觅食的羚羊群立马狂奔起来,朝同一个方向快速逃跑。猎豹以速度快而知名,最高时速可达110公里,但是耐力差,没跑一会儿就得慢下来。

羚羊逃跑时,猎豹也飞奔去追击,瞄准一只羚羊扑过去。羚羊被猎豹抓到了皮肤,险些被扑倒在地,四蹄腾空,拼命地逃跑!

猎豹就这么与羚羊“擦爪而过”了,但它并未放弃,而是继续追击,想再次跃起咬住羚羊的要害。


资料图

羚羊为了活命,也是拼了!以极限的速度,时速达到了90公里,而且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时调转方向,这就让猎豹措手不及了。羚羊狂奔了10分钟,终于摆脱了猎豹的追击。

捕猎失败的猎豹,只好再去狩猎,等待下一次捕猎机会。对于猎豹来说,每进行5次捕猎中大约有1次会成功,失败乃成功之母。它转身离开,等待下一次捕猎机会。

本文标签: 野牛  猎豹  羚羊  苍鹭  狗獾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