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9月的一个傍晚,13岁的男孩,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对面的水坑里,闪烁着波光粼粼刺眼的微光。
男孩被光亮所吸引,顺着光亮径直地跑过去,似乎看到了什么。
他兴高采烈地把它捡起来带回了家,等到晚上父亲回来后,他把捡到的物件交给了父亲。
父亲看着男孩捡回的东西,一开始,像中了彩票一样地欣喜若狂,不一会,他却眉头紧锁,眼神中若有所思,彷徨不定起来。
男孩捡到的是何方宝物?为何父亲的神情会阴晴不定?
网络图
13岁少年和玉玺结缘
男孩名叫孔忠良,1955年出生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陕西咸阳,孔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
这天父亲回来后,孔忠良小心翼翼地把东西拿出来 ,直到把宝贝亲自交到父亲手里,他悬在半空中的心才算踏实些。
直觉告诉他,这块石头绝对不简单。
原来,这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是一块石头,摸起来手感十分光滑,表面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
底座上刻着一些古文字,孔忠良毕竟还是个小学生,一个都不认识。当然,他的父亲更是大字不识一个。
不过,父亲的阅历却比孔忠良多得多,他自己在心里掂量着:这块石头看起来像是玉石做的,那十有八九是文物!
西汉皇后之玺
毕竟他们家所在的陕西咸阳,各处地下都有可能埋着古代哪位皇亲国戚的坟墓。
孔祥发自小就听过农民干活时,捡到或者挖出文物的故事,也经常有收购文物的商人,在乡下走街窜巷,打听文物的消息。
当时,只要是把文物卖给贩子的农民,都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甚至轻而易举地改变穷困潦倒的生活。穷怕了的农民,通常会在国家和文物贩子之间选择后者。
孔祥发把石头放在手里,直勾勾地盯了一会,看着手里价值不菲的石头,一抬头却是眼前的家徒四壁,老旧发黄甚至还带着发霉味道的饭桌、炕上连炕席都没有。
孔忠良便想:不如把这个东西卖掉,就再也不会为孩子的学费发愁了!
正在这时,孔忠良对父亲说:如果这东西是文物的话,是不是得交给警察?
儿子的话,给了他一个当头棒喝,美梦即刻碎了一地,他顿时冷静下来:这是国家的东西啊!
夜深人静时,孔祥发辗转反侧,一边想着要尽快把文物交给国家,一边担心着去陕西博物馆的路费。
第二天,孔祥发起了个大早,狠了狠心,把家里从牙缝里攒出来的钱,拿着当路费,和孔忠良坐了几班车,花了3个小时才赶到陕西省博物馆。
没想到,专家给出的答案,让父子俩大吃一惊。
天价玉玺现身,博物馆奖励20元车费
到达城里后,孔祥发找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时,多留了个心眼,没说自己是来上交文物的,而是请工作人员帮忙把博物馆的馆长请出来。
工作人员看他们父子风尘仆仆又神色严肃的样子,料想到肯定是有要紧的事,立刻请来了馆长。
孔祥发看着馆长站在自己面前,这才将自己的来意,又把妥善带在身边的白色石头拿出来,交给馆长。
馆长双手接过石头,整个人都惊呆了,脸上流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有鉴宝方面的经验,一眼就认出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这东西是块印章,用的还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玉!
馆长连忙叮嘱工作人员,去把这方面的鉴定专家全部请来,几个专家们到达现场看到石头,也吃惊了。
网络图
专家说,这确实是一枚印章,高2厘米,宽2.8厘米,色彩亮丽,质地上乘。
石头上面的图案,并不是是老虎或者壁虎,其实叫做螭(chi)虎,是战国后的玉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异兽,代表力量和权势,象征王者。
而在汉代的时候,这种图案一般是皇帝玉玺才能用的。但印章四方底座上刻着的文字,竟是四个规整大气的篆体字,“皇后之玺”。
很显然,这是一枚皇后专用的玺印,但究竟是属于哪位皇后呢?
网络图
玉玺背后是历史
紧接着,专家们不停地翻查汉朝的文献,终于,他们在《汉宫旧仪》中读到一段记载:
随后,专家们向孔家父子询问了玉玺的发现地址,那里距离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陵园十分接近,于是,他们初步做出推断,这是西汉吕后的“皇后之玺”!
吕后也就是吕雉,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女性政治家,与武则天并成为“吕武”。
网络图
当年吕后协助汉高祖获得了天下,后来在刘邦死后,她夺走了朝中大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政的女性。
这块玉玺,代表的就是吕后同汉帝一般,至高无上的权利。
她在位时使用的就是这枚沦落到水沟里的皇后玉玺,可以说这块“皇后玉玺”见证了诸多历史书上记载的故事,除开玉玺本身的价值,光是玉玺身上蕴含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就已经是无价之宝了。
到目前为止,它仍是两汉时期等级最高的一枚帝后玉玺,而且仅此一枚。
皇后之玺
专家们推断,这块皇后之玺大概率是吕后的陪葬品,当初,这个地方盗墓贼十分活跃。很有可能是盗墓贼带出来时,不小心掉到了小水沟里。
孔家父子万万没想到,在自己村子里发现的小石头,价值是如此之大,他们立刻和馆长交涉要将这枚玉玺无偿捐赠。
看着父子俩带补丁的上衣,裤子都是几种颜色的杂布拼成的,就连孩子的鞋是也缝缝补补后,留下的一个又一个黑色针线头,馆长惊诧万分!
他知道,孔家人的生活条件肯定特别艰苦,可他们却有着普通人没有的思想高度。
于是,他想着必须要给孔家父子一些补偿,可是二人直接拒绝了。
左思右想之下,馆长想到了他们往返的路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是提出承担父子来回的路费,最后这两位捡到稀有珍宝的父子得到20元的奖励。
44年后旧事重提,获无价荣誉
后来,博物馆方面没有枉费父子二人的用心,在之后、这枚玉玺被我国评判为国宝级文物,现在已经成为陕西碑林博物馆镇馆之宝。
而父子俩的故事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传播着。
正是孔家多年的家规,让他们在穷困之际也能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理智从容地面对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孔忠良从出生时,家里就一直一贫如洗,本身像他们一样的人家,早就让孩子下地干农活了,可是孔忠良的父亲,却不像村子其他人一样的迂腐。
他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想让孩子像他一样,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日子。
家里饥寒交迫,甚至经常没米下锅,要存够读书的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更难上加难。
可为了下一代,孔忠良的父母想着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在孔忠良上学的年龄,他将儿子送到了邻村的学堂。
孔祥发自小教导孩子,穷人也要有穷人的骨气,孔忠良也把父母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
在这样长期耳濡目染的教育下,小小年纪的他,才能在面对宝物时说出那番话,进而感染了他的父亲,才有了后面无偿捐赠玉玺的故事。
2012年,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准备在西北大学举行“汉文化表彰大会。”
这次大会的举办方,正是碑林博物馆的馆长。
他刚得知这次的大会由自己来负责时,便第一时间想到之前轰动中国的孔忠良。
此时的孔忠良,已经年过花甲,在工作人员的软磨硬泡下,他终于答应来到了会场 。
网络图
会场上,听说老人的事迹后,人们都十分惊喜,觉得这一趟没有白来。
在台上,孔忠良老人说:当初将玉玺上交他从未后悔,即使现在家境仍然贫寒,他也没有后悔。如果当年他的父亲真的将玉玺卖掉,换一大笔钱,他可能才会后悔,而他的父亲也一定会彻夜难眠。
场下想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有多少人能在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在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面前,做到无私奉献呢?
后来,孔忠良被评为2012年“为历史人物做出奉献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还颁发了44年前迟到的“荣誉证书”。
了解到老人生活的条件依旧贫苦,政府想要为老人提供一些补助,可是统统被老人拒绝了。
其实,我国流传在外的文物还有很多,可有些人却开始做起了投机倒把的买卖,他们用我国的稀世珍宝做起了生意,发家暴富。
而孔忠良这家人,只希望文物能妥善保管,不希望文物流落在外。
他们在诱惑面前,流露出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即使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生活在艰难中度日,面对稀世珍宝,决不会贩卖国家的利益,永远坚守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