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技术可以给健康人群和患者带来哪些影响或改变?
9月16日,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简称TCCI)主办的“面向大众的神经技术”国际论坛在线举行。4个多小时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荷兰和新加坡的5位科学家,与近52万人次的在线观众分享了对这一话题的见解和展望,同时进行问答互动。
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担任此次会议主持,5位专家在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 本文图片均为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供图
此次会议上,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应用神经技术前沿实验室主任Gerwin Schalk教授介绍,神经技术可以让中风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失语症病患的语言功能增强,侵入式脑机接口以及大脑模拟技术,可以帮助严重帕金森病或其他运动障碍症状的人显著减轻症状。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则在会议中表示,他的团队用3个颅内电极就实现了微创植入脑机接口打字,每个电极的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期待未来能够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帮助残疾人恢复与外界沟通的能力。
会中,Nick Ramsey 教授分享脑机接口技术面向大众的需求思考。
来自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Nick Ramsey 教授介绍,一个58岁晚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接受了大脑植入,通过解码软件算法和患者反复练习,每分钟能够输入相当于两个字母,准确率接近90%。电极植入7个月后,她可以在家实现连续32天的拼写练习。
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存太教授则指出,基于深度学习等算法的新型非侵入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使得卒中患者的理解准确率从传统脑机接口技术的70%上升到90%。
除了介绍现有最新成果,与会专家们对未来这些技术在更多人群中的应用作出展望。
柏林大学医学中心的Surjo Soekadar教授认为,目前的脑机接口,主要是通过对大脑运动意识的解码和感官的反馈,实现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建。下一代的脑机接口技术,将能做到解码工作记忆、情感和运动集成,并通过自适应的调节和感官反馈,实现对大脑功能的稳定提升。
Gerwin Schalk教授认为,神经技术在健康人群中最先落地的,将有可能是睡眠调控以及缓解抑郁焦虑场景。他举例说,通过神经技术产生能够引起大脑积极反应的音乐,让大脑和音乐韵律达成一致的节奏,起到帮助正常人个性化提升睡眠质量的作用。
针对“技术发展会不会导致人脑退化”的问题,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Nick Ramsey 教授坦言,人类的情绪、动机、奖赏加工、与躯体相关的认知功能是没有办法被取代的,所以即使未来神经技术可以大大增强大脑,也不会导致人类大脑的退化。
如果神经技术可以解码意识以及双向调节,是不是未来可能干预和改变人的自由意志,这种伦理风险如何考虑?对这一问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认为,以目前的研究水平,不用过于担心伦理风险,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步,现在最需要的是继续探索。许多年以后,我们真的有能力达到了这种先进的技术程度时,就需要非常关注伦理问题。
“我们现在关注的是用脑机接口修复脑,今后会关注增强脑,未来,我们能不能做到把手机芯片植入大脑,实现人脑和电脑的合二为一,只要动动脑子,就可以收发邮件、上网搜索?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的问题。”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TCCI脑机接口中心主任Richard Andersen表示。
作为此次大会主持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TCCI转化中心主任毛颖教授从一名神经外科专家角度出发去思考,他认为,许多提升正常人群健康的技术,都是先从医疗落地转化的。当前,创新神经技术比如脑机接口、深部脑刺激、手术机器人已经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应用,给医生带来便利,给患者带来福音,而发展趋势是从表象到机理、从有创到无创、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为未来造福正常人群打下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