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古,知名财经作家。
有一件事,我一直不是很理解,那就是华为作为国内最知名的企业之一,在消费品领域却长期倚重一位个性鲜明的高管——余承东。
与传统华为内敛的风格完全不同,余承东被业界冠以“余大嘴”的称号。今年以来,他更是屡屡语出惊人,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及其身后的华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01
“余大嘴”又放炮了
就在前几天,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上海出席了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并发表了“中国设计,世界品牌”的主题演讲。
这篇演讲,可谓是槽点满满,火力全开。
他先是说:“喷问界M5、M7不好看的人,我想说他的品味还是比较low。”
紧接着,他还说:
“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的设计。
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大家用了也不给我们付专利费,直接用,然后还讲成是他们自己的专利,甚至有些东西是直接抄。”
这几句话可谓攻击性十足,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不是很舒服,但真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回怼余大嘴,还是在看了问界的车型之后。
问界这款车一出时,车评界就一堆人在吐槽。
这是将东风风光IX7车壳套进去了吗?
套了也就套了,车型上各种借鉴,也很难去批评,但是,这么明显的模仿,却这么傲娇地表达,就让人大无语了。
套用一句流行语,你明明这么普通,怎么就这么自信呢?
余承东在发布这款车时,可是把牛吹到天上去了。
他被介绍问界M7各方面属性时,余承东再次展现出了“余大嘴”的个人特质,不仅在描述中用到了“世界最强,没有之一”“全世界最好用的智能泊车”等宣传语,同时还把问界M7与BBA、迈巴赫和丰田埃尔法等燃油车品牌和车型对标、甚至还把矛头对准了特斯拉Model Y和上周刚发售的理想L9等新能源车型,以至于业内有声音认为“余承东对标了整个行业”。
我想对余大嘴说的是,如果真要搞一款爆款车,能不能在车型上多下点功夫啊?不要这么急功近利,急着抢市场份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套了别家车的壳,还怎么高端得起来啊?
02
华为真的需要“余大嘴”式热点吗?
最近几年,中国商界有一股潮流,就是企业家不仅要冲在一线,而且要有个性鲜明的风格,人人都学乔布斯,一水的大屏,统一的T恤,语言要夸张,自信要爆棚,言论要出格。
但我比较纳闷的是,这样的潮流,华为真的有必要赶吗?我以为,当“余大嘴”这个外号风靡全国时,余承东及其身后的华为或许就已经错了。
如果光靠嘴就能做好华为的消费品业务,那华为最该应聘的是郭德纲,因为没几个人能说得过他。
罗永浩已经向市场证明了,做企业光有利索的嘴皮子是不行的,光会打造个人IP远远不够,征服用户的永远是产品。
用户的好评没有刷屏网络,大嘴的言论却屡屡成为舆论的中心,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是一家小企业,老板或者高管这么干,我是可以理解的。
罗永浩将个人累积的所有网络热度用于推广产品,那是绝境求生,但华为是一家巨型企业啊,在中国民营企业界中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啊,真的需要这么浮夸和张扬吗?
不喜欢问界的车型就是品味LOW?
当余承东说出这样的话时,就已经对消费者毫无尊重了。哪怕你的设计再惊艳,对市场的评价进行这样的反击,骨子里对消费者的傲慢表露无疑,更何况你还有套壳之嫌呢。
明明自己在模仿别人,却这么理直气壮地DISS别人模仿自己?
余承东的“口无遮拦”由来已久,早在华为手机如日中天时,他就隔三岔五地抛出雷人言论。
2015年11月,余承东在Mate 8发布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销量会在一两年内超越苹果,最晚两年。”
这意味着最迟2017年底华为手机出货量将超过苹果,后来结果如何也不用我在这多说了。
2016年初,余承东改口称“华为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
2017年任老爷子不得不出来给他灭火,任正非在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表示,“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
可是没多久,余承东在P10发布会上又没忍住diss了一回苹果,称“华为手机已在产品和技术上超越苹果,下一步要完善安卓生态体系,在生态和服务上赶超苹果。”
余承东还赤裸裸地攻击过小米,他说:“一个屌丝品牌(地球人都知道指小米),不甘心只做屌丝用户,转去做高大上品牌,恐怕是行不通的。不再发烧,更不再有性价比,失去初心,失去自我,屌丝们会用脚投票的,忠言逆耳,善意提醒。”
当手机业务受挫,全面进军电动汽车时,余大嘴的风格可以说是一点也没变。
余承东鄙视过现在购买燃油车的车主,他说:“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现在还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
一时间引发无数吐槽。
余承东在AITO的首款车型问界M5的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问界M5可以拳打特斯拉、脚踢“蔚小理”。
余承东内部讲话曾被流出,其称华为汽车一年干翻特斯拉,两年一飞冲天,年销量要迅速超过200万辆,BBA也要一把干掉。
余承东还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为一定能帮助和他们紧密合作的车厂,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在问界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再爆经典语录“问界M7将完全超越丰田埃尔法、雷克萨斯L M等百万豪车的体验感”。
余总此言一出,当时坐在台下的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言道:我想朝他扔鞋。
会后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继续谈到,“没有几家企业真的懂如何做世界级品牌,但我带领的团队经过10年的摔打,懂得了这个经验”。
此外余承东还引申华为为什么不做鞋子、袜子,因为技术含量太低了,说如果真活不下去了,哪怕华为去做鞋袜,都能打造出世界级品牌。
你发现没有,余承东之所以被称为“余大嘴”,不仅仅因为对自家产品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对友商和同行的鄙视太过露骨。
这种逮谁鄙视谁,充满攻击性的言论,是舆论需要的热点,但真的是华为需要的吗?
03
华为不应“自我矮化”
华为是一家长期从事企业端产品业务的公司。
在很长的时间内,华为能干成国内最大的企业的原因是他在通讯领域的积累,在全球运营商业务中的地位。
在增加消费品业务后,华为的确引发过一波高速增长,但我认为,这一波高速增长有极大的偶然性,并非华为在消费品业务中厚积薄发的结果。
三星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在中国市场失去了高端机形象,华为趁虚而入。
苹果手机的各种缺点,也给了华为进军高端机的机会,MATE系列首先解决的是续航问题,而这是商务人士的刚需。
我们要承认华为在上一波手机大战中,定位准确,微创新很多,产品迭代快,身处制造业中心,整合产业链能力强,这些都是华为手机业务成长的关键。
但不得不说,华为的基因就是TO B的基因,他能否成为一个消费品巨头,还有待观察。
华为的其他消费品,比如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等,比起市面上其他的头部品牌来说,不管是产品力本身,还是品牌营销,抑或是客户服务能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得不承认,消费者在购买华为系列产品时,还是有不少的情怀因素在其中的,这对华为未见得是好事,因为当一家企业不能用产品征服消费者时,正是这家企业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数十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消费品作为主力的,在各个领域,都有消费品的民营巨头,绝大多数企业老板在面对消费者时,都是低调、内敛的,都是默默无闻地在产品、渠道上发力。
而做消费品业务,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品牌心智的占领。品牌是知名度与美誉度的结合,而不是互联网中眼球决定一切的粗暴理念。
华为离成为一家消费品巨头,成为一个消费品的世界级品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余承东这种狂野的风格,对华为的品牌发展、消费者业务的长久经营,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还需要观察。
华为这样的企业,应该奉行长期主义策略,而不应该自我矮化,更不能为了流量和眼球不惜代价。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搞不好会伤及长远发展。
企业家用人选人,是企业家自己的事,也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外人很难评价对错。但华为这么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高管屡屡被舆论当成小丑进行吐槽,很难说是一个正常现象。
不管如何,最后还是祝愿华为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