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江苏94岁老人无人赡养,死后捐出“天价”遗产,儿女立马争夺

热点资讯2022-09-22 14:31:43智慧百科

惊讶!江苏94岁老人无人赡养,死后捐出“天价”遗产,儿女立马争夺

“社区掏钱了,也尽职尽义务了,他们没有照顾老人还想拿走遗产,我觉得法律上不可能。”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居委会与亲生子女的“遗产争夺战”(老人:曹法泉)


网络图

60年来“孤寡老人”由居委会照顾养老,老人不幸去世后将“遗产”留给居委会,亲生子女却突然现身“争夺遗产”。

60多年的不闻不问,如今仗着“亲生”的身份争夺遗产,法院该如何判?最终结局如何?

“遗产”

2019年8月,家住江苏无锡的曹法泉老人高龄94岁驾鹤西去了。

老人走后的后事办理却十分奇怪,因为在场的没有老人的儿女,都是一些商量岁数的老伙伴,或是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网络图

一个正在为老人整理遗物的男人叫顾国伟,顾国伟在社区居委会工作36年了,对曹法泉老人十分的了解、熟悉。

他说:“曹法泉是孤寡老人,这么多年都是独自一个人,是居委会和周围的老人们一直陪伴照顾着老人,从来没见过老人的儿女。”

我们不禁唏嘘不已,老人没有老伴、没有子女、更没有亲戚,如今走了,伤心难过的竟然是周围的老伙伴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而老人走后还留下了一份协议给居委会,那是老人生前签署的“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抚养协议

“村民曹法泉一直独身,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且五人照顾……村委会承担老人赡养、照看、关心的责任,每月给予基本生活费220元,免费看病,逢年过节慰问补助等……曹法泉寿终后,房产权交归扬名村村委会处置……”


遗赠抚养协议

也就是说,老人死后的财产将由居委会继承,见过把遗产留给子女、亲戚、朋友的,甚至有遗产慈善捐赠的,但从没见过留给居委会的。

不过曹法泉老人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可以通过协议猜测一二。

曹法泉老人生前一直由居委会照顾养老,所以曹法泉老人才会心甘情愿签署协议,而且曹法泉老人没有子女,这应该也是交予居委会继承的原因之一吧。

粗略计算了一下老人名下的遗产,竟然高达200多万,但这居委会一点也不意外。

就在老人过世后的没几天,居委会办理继承事项的时候,一个惊人的转折出现了。


网络图

“突降”的子女

这天,一个名叫吴海平的男人走进的居委会,自称是已故曹法泉老人的亲生儿子,要来“继承”父亲的“遗产”。

这就让居委会甚至邻居伙伴们惊讶了,“曹法泉不是孤寡老人,没有儿女吗?你是老人的儿子?”


吴海平

“就是啊,曹法泉独居60年无人养老,怎么突然蹦出来一个儿子?”

居委会头疼极了,因为除了自称老人儿子的吴海平外,还有一拨亲戚也天天“拜访”居委会。

亲戚对顾国伟说:“曹法泉是我舅舅,我舅舅没有子女,应该由我外甥女继承。”

对于亲戚顾国伟讲过没有之一,但是对于这个突然冒出的“亲生儿子”,所有人都表示怀疑,没有一个人相信。


网络图

这天好巧不巧的是,想要继承遗产的“亲生儿子”和“亲戚们”见面了。

吴海平在居委会的大厅里面“闹”,就要蛮不讲理的继承遗产,后来这帮“曹法泉的外甥外甥女们”进来后,顾国伟:“正好,曹法泉的亲生儿子也在这里。”

这两家的关系应该是很亲近的,但是他们碰面后却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认识谁。

而吴海平见到这群亲戚后反应也是格外的奇怪,他将顾国伟拉到一旁悄悄地说:“房子我就不要了,你把钱给我就行了。”


顾国伟

见此情景顾国伟的警惕性拉满,更加怀疑吴海平是不是来“骗遗产”的,顾国伟说:“因为曹法泉老人生前没说过自己有子女,你先去做个亲子鉴定吧。”

吴海平非常平静地答应了,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


网络图

经过DNA的鉴定,吴海平还真就是曹法泉老人的“亲生儿子”!

既然知道曹法泉是自己的父亲,也知道父亲住在哪里,那这60多年身为儿子的吴海平,为什么不来抚养老人?

说起这个吴海平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吴海平

“亲生儿子”

年轻的时候曹法泉曾离开家乡,来到安徽工作过一段时间,在工作的时候,曹法泉老人遇到了吴海平的母亲,两人相识后非常聊得来,很快就相知相爱,最终这段爱情也以“结婚”为结果取得一个完美的结局。

婚后妻子为曹法泉接连生下孩子,连同吴海平在内,一共孕育了4个孩子。

本来曹法泉可以就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的,但是做工的他忽然听到一个传言:“当工人不如当农民一根草。”


吴海平

之后曹法泉就跟妻子吵着闹着:“回无锡种地吧!”

但是妻子却不愿意回无锡,曹法泉的火气一下上来,

态度偏激的曹法泉在家里“大闹一通”,他动手打了妻子。

吴海平的哥哥也就是曹法泉的大儿子,见状挡在母亲面前护住母亲,这更让曹法泉气愤:“既然你要护,我连你一起打!”

吴海平说着说着泪已经止不住地汹涌出来。


吴海平

1959年,曹法泉独自回到了江苏无锡老家。

“老曹啊,在工厂里干得不好吗?怎么回来了?”

曹法泉无奈地叹气:“现在工厂不好干,还不如回来务农。”

外出打工多年,回来老家已然没有曹法泉的“家”。

于是曹法泉在村里简单地建了一个简易房,用于遮风挡雨。

在老家务农时,曹法泉都是独自一个人,没有一个子女一个亲戚来探望曹法泉,居委会注意到了独来独往的曹法泉,并将他列入“孤寡老人”的队列。

因为那时曹法泉生活还能自理,生活上他能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所以居委会只要多加关注一下曹法泉就可以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消逝,当初那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变成了驼背老爷爷,种地都种不动了,曹法泉没有了经济来源又如何生活呢?

这时,一直关注着曹法泉老人的居委会伸出了援手,安排曹法泉在社区当了一名环卫工人,平日里只要扫扫地干干杂活就可以。

顾国伟:“农转非了以后跟城市接轨,就有退休工资了。”


顾国伟

2003年,城市开始大规模扩建,曹法泉老人所在的地方面临拆迁,得知这消息后,居委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法泉老人,几经周折之后,居委会给78岁的曹法泉分了一套120平的房子,这样一来就彻底解决了曹法泉老人居住的问题。


网络图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谁来赡养“孤寡老人”曹法泉?

居委会经过一番查找后,终于找到了曹法泉老人的三个兄弟姐妹,这三个兄弟姐妹就是上文中,来“继承”遗产的亲戚。


网络图

居委会挨个走访了这三个兄弟姐妹,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照顾曹法泉。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再一次站了出来,“这样吧,曹法泉老人的赡养问题,包括后事全部交给社区。”

曹法泉的弟弟说:“你光嘴上说不行,你得写个协议。”

曹法泉本人也同意:“我以后就跟着社区了。”

就这样,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份“遗赠抚养协议”协议。


网络图

“官司”

签订完协议,居委会便开始尽心尽责地去履行协议的义务,安排专人“全天”照顾老人,因为上岁数了,老人饿的身体不太好,每当有个头昏脑热的,居委会就会带老人去看病,医药费全部都是居委会出的。

“这个都有记录、都有票证的。”

可以说曹法泉独居60年的时光里,是居委会的温暖一直照耀着他,这样的赡养一直坚持到老人临终前一年。

而曹法泉老人走后,因为有协议在先,居委会继承遗产属于合理合法。

但是谁都没想到半路杀出4个“亲生子女”,还有三个当初“拒绝赡养”的兄弟姐妹。


网络图

当曹法泉的“亲生子女”现身后,曹法泉的兄弟姐妹默默退出了这场“争夺战”。

曹法泉的“亲生子女”为争遗产,对社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吴海平举着下葬时要用到的“花圈”站在社区门口,见没有人理他,他们又开始疯狂“写信”给无锡市纪委书记,内容可想而知,就是说居委会是怎么样的不好不好。

最终,居委会实在受不了“骚扰”,将吴海平兄妹告上了法庭。


吴海平兄妹

之后,曹法泉的小女儿吴蓉妹对“过激”行为作出了解释:“因为我们三番五次找社区解决问题,他们不抛头不露面,就叫一个律师跟我谈,来了多少次都不接待我们。”

而这场官司更多的也涉及到了曹法泉老人230万的遗产。


曹法泉的女儿

吴海平四兄妹虽然从出生开始没有照顾过曹法泉一天,依仗的完全是与曹法泉血浓于水的亲子关系,而子女是父母遗产的合法继承人。

但是居委会这边也不是贸然“继承”遗产,居委会的手里有曹法泉老人2003年签订的协议,白纸黑字一目了然,《民法典》规定:只要老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就有指定继承人的权利。


网络图

而对于这场官司,这份“协议”成为了解决本案的关键,“本案的审理关键,看涉案的扶养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协议成立,只要着重考虑村委会作为抚养人,对老人是否承担了生养死葬的义务。”


承办法官

而吴海平兄妹对于这份协议,简直是“反驳到底”!

上文居委会介绍到他们为曹法泉老人“介绍了工作”、“买了房子”、“派专人照顾”、“月给零花钱”。

而在吴海平嘴里,这一些都是虚假的!

“我们不承认他们赡养,因为老爷子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还有农村社保。”

而且居委会给曹法泉老人买了房子是不假,但是一天都没有让曹法泉老人居住,反而是让他住进“垃圾站”,就是一个简易的平房,稍微捯饬一下就让曹法泉住在那里了。

再说到一天24小时“专人照顾”,那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什么专人专职?那就是24小时的专职监控还差不多!给房子里面安个监控就是照顾老爷子了?老爷子生前都是自己烧饭吃。”


网络图

说到这里,已经让人感到不适、甚至是难以置信了,但这些还没完,接着吴海平的妹妹说出了一个更让人大吃一惊,在曹法泉即将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时,居委会竟让直接将老人“扔”进养老院不管了。

“就在养老院待了一个礼拜就走了,因为老人啊,你把他搞到哪里,他不适应。”

短短的几段话,把一切事情搞成了一个惊天大逆转,那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最终法院会如何判决呢?


曹法泉的女儿

“结案”

在法庭上,居委会找来了两位证人,眼前的中年女人叫曹建华是曹法泉的堂侄女,多年来,曹法泉老人在生活起居的问题上都是曹建华在负责。


曹建华

在法庭上,曹建华说:“老人生前一直是我跟社区在照顾,我们社区买饼干、买鱼肉、粉丝白菜什么都,都会送到老人的家里……”

除此之外,怕曹法泉冬天受冻,社区贴心的准备了被子和衣服,而且曹建华强调道:“我每天都陪曹法泉老人的身边。”

第二位证人叫蒋士铭,与曹法泉是同事关系,当年与曹法泉一起在环卫所工作,算是老人最亲的至交好友。

对于老人为什么不住大房子而住在小房子里,作出了解释。

“不是不让老伙伴住,我说你到里面去住吧,他说我不去,他要跟老伙伴们在一起说说话,无论如何都要住在环卫站附近。”


网络图

说起监控的问题,蒋士铭更委屈了:

“老伙计年纪大了,每天早晨5点天一亮就出去了,整个村子公路到处玩,有时候12点1点都不回来。”

因此,大家伙总是找不到曹法泉老人。


蒋士铭

蒋士铭就将问题反馈给居委会,并提出:“给老人安个监控,时刻关注老人在干啥,大家就放心了。”

居委会一听,毫不吝啬的在曹法泉家里安装了监控,外面一个里面两个。

而居委会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也是实属无奈,随着曹法泉老人年龄的增长,普通的照顾已经无法满足老人,他需要更专业的护理,这才将老人送进了养老院。


网络图

人们都说群众的眼睛的雪亮的,可见居委会在照顾方面是尽心尽力的。

如果不尽心的话,曹法泉老人完全可以去修改协议,

但是从始至终,曹法泉老人没有动过改变的心意。

证言结束后,居委会又透露出一个不为人知的情况!

“当年拆迁的时候,曹法泉老人的住房面积很小,只有24平方,所以买新房要补差价,但老人根本就没有钱,社区就补了几十万,买下了120平方的房子。”


网络图

“社区掏钱了,也尽职尽义务了,他们没有照顾老人还想拿走,我觉得法律上不可能。”

2020年12月10日,无锡市某法院对案子做出一审判决,“认为无锡市梁溪区扬名街道居委会,与老人签订的协议有效,被继承人曹法泉生前的房屋归居委会所有。”


判决书截图

一审判决之后,吴海平四兄妹还是选择了上诉,二审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结尾

亲生子女60年对孤身父亲不闻不问,他们有何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既然选择了生前不养,那或许就没有必要,在父亲过世之后再来争遗产。

本文标签: 遗产  曹建华  养老院  居委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