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丨赵文娟
因新冠疫情的持续,中翰生物营收和业绩均出现了暴增,但这一暴增的情况能否持续却是有待观察的,毕竟重销售轻研发对于一家医药公司而言显然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短板。
在新冠疫情持续下,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简称“IVD”)行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进程明显加快。公开信息显示,不仅2021年A股新上市的IVD企业多达17家,且进入2022年后,IVD公司上市热情依然不减,仅今年7月下旬就有6家IVD企业成功过会或上市。此外,排队等待审批的IVD企业也不在少数,其中就有拟于创业板上市的中翰盛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翰生物”)。
中翰生物和其他IVD企业一样,因新冠疫情的持续,2021年的营收和业绩均出现暴增,但这一暴增情况能否持续却存有悬念,因为在2022年上半年,同处体外诊断赛道的迈克生物、东方生物等就因检测需求的回落而出现业绩下滑。此外,若不考虑新冠检测业务的支撑,则公司业绩不仅起伏不定,且还表现出过于依赖代理业务的特点。
新冠检测需求提升助推业绩增长
招股书披露,2019年至2021年,中翰生物实现营收3.51亿元、3.01亿元、11.57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14.28%、284.48%;对应的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29亿元、0.20亿元、2.66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0.82%、1222.90%,而2021年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更是暴增2225.92%。《红周刊》研究后可发现,中翰生物的业绩之所以能在2021年“起飞”,主要与新冠检测试剂需求增长有关。
招股书显示,中翰生物试剂产品收入是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达92.45%、85.05%、96.34%,主要包含感染类试剂、心脑血管类试剂、传染类试剂三类。2019年和2020年,中翰生物所售试剂产品以感染类试剂为主。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部分医院普通门诊停诊、医疗机构就诊人数下降,致使中翰生物核心产品感染类疾病检测试剂的需求量下降,业绩出现下滑。
进入2021年后,中翰生物试剂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招股书显示,公司2021年传染类检测试剂变成了公司收入的核心来源,为主营业务贡献了7成以上的收入,而传染类检测试剂均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19年,公司自有产品中还没有传染类检测试剂的身影,而2020年自有产品传染类检测试剂收入也仅为2463.66万元,远不及2021年传染类检测试剂83278.74万元收入的零头。
值得一提的是,若剔除新冠产品收入,则中翰生物的营收将会大幅“缩水”,特别是2021年剔除新冠产品后,公司的营收仅为3.24亿元,还不及2019年的营收水平。如此情况意味着,若后续新冠相关的产品收入因各种原因下降,而公司又未能及时调整和布局,则不排除其他产品收入规模以及公司整体的业绩存在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的可能性。
未来业绩能否持续需长期观察
根据健康界研究院报告,2015年至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16.9%,2020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789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6.4%。自2021至2024年期间,预计年化复合增长率为15%,至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380亿元,国内市场规模增速较快。
但需要知道的是,中翰生物所研发和量产的新冠检测试剂,以抗原检测为主、抗体检测为辅,目前仅能面向境外市场销售,截至2022年5月31日,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在中国境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在申请过程中,尚无法在境内市场销售。因此,中翰生物新冠相关检测试剂目前在可销售的区域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境外市场方面,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0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02%、8.61%,而在2021年该占比飞快提升到71.82%,其中销往欧洲的收入占比为70.15%。
不过,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我国新冠检测试剂盒出口货值自今年2月达到180.24亿元的高峰后就开始大幅下降了,4月出口货值为39.1亿元,环比2022年3月的145.9亿元下滑73.2%;5月出口货值为18.1亿元,环比下滑53.7%;6月出口货值为18.7亿元,环比基本持平。其中,5月国产新冠试剂出口货值仅为1月份的十分之一,主要销往德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特区。与4月相比,美国对国产新冠试剂的进口货值下降超过20%,德国、中国香港特区进口货值均下降超过50%。
如此情况十分考验中翰生物的业绩持续性,一方面,中翰生物暂时无法在境内市场销售,即便将来进入境内市场,除了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做好新冠检测试剂在国内被纳入集采,利润空间极其有限的预期;另一方面,随着新冠试剂出口量的大幅下跌,这一领域的红利已是接近尾声,“疫情红利”有可能会转变成疫情后遗症”。
Wind显示,2022年上半年,申万体外诊断行业的38家企业中有8家营收出现下滑,14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中翰生物选取的同行可比公司迈克生物2022年上半年营收下滑9.11%,归母净利润下滑23.68%。多家公司业绩下滑原因涉及集采政策导致销售价格下行;欧美市场检测需求快速回落,出口收入明显下滑等,而这也是当前靠疫情起家的试剂检测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事实上,“疫情后遗症”在中翰生物已有所体现。招股书显示,中翰生物传染类检测试剂(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销售单价由2020年的13.75元/人份下降至2021年7.79元/人份,毛利率也由62.53%下降至50.21%。
而今年,新冠检测试剂售价更是大幅下降。近期,广东省、辽宁省等地陆续发布了多则新冠检测试剂和配套耗材降价的通知。调价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耗材的政府采购价已低至3~5元/人份。,迈克生物9月16日召开业绩说明会表示,其新冠核酸扩增产品在广东联合20省的新冠检测产品集采政策中终端中标价格为4.97元/人份。如此背景下,中翰生物未来业绩能否持续显然是需要观察的。
譬如
行业竞争加剧
研发实力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中翰生物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3.36%、46.39%、49.26%,而5家同行公司万孚生物、基蛋生物、迈克生物、亚辉龙、安图生物的报告期内毛利率均值为61.41%%、61.02%、59.66%,显然,中翰生物不仅毛利率变动趋势与同行相反,且远低于行业均值,即便是差距最小的2021年,也相差逾10个百分点。对此,中翰生物认为是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业务结构不同所致。
事实确实如此,中翰生物是以代理销售国外知名体外诊断品牌的产品起家,更像是一家体外诊断代理商。招股书披露,中翰生物目前拥有的产品线包括诊断仪器、试剂及生物原材料,其主营业务产品包括自有产品和代理产品。2019年至2021年,中翰生物代理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75.05%、56.67%、14.87%,主要靠销售Boditech、TOSOH等产品为主。显然,在2021年之前,中翰生物的收入十分依赖代理产品,2021年由于新冠检测产品异军突起,其代理产品收入贡献才有所降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翰生物目前已通过研发形成自有产品,但若扣除新冠检测产品收入,其2021年代理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在50%以上,而自有品牌尚处于开拓阶段。
要知道相对于自有产品毛利率,代理产品的毛利率是较低的。剔除运费后,中翰生物自有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7.38%、61.71%、51.74%,而代理产品毛利率分别为35.17%、39.72%、39.51%。因此,这也成为公司毛利率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的原因之一。
中翰生物所处体外诊断行业属于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和产品迭代速度快,对技术和产品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相应地对体外诊断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研发实力就是其核心竞争力。2019年至2021年,中翰生物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分别为2476.16万元、3084.31万元、5561.38万元。但研发费用率却波动下滑,分别为7.06%、10.25%、4.81%,而同行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8.77%、9.57%、10.47%。尤其是2021年营收暴增284.48%的同时,研发费用仅增长了80.31%,研发费用率甚至不及2019年的水平。这对于自有产品处于开拓阶段的中翰生物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销售费用大幅增加。招股书显示,2019年和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5175.40万元、5863.97万元、14893.88万元。其中,2021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53.99%,而当中的市场推广费增幅高达735.56%。公司表示,2021年市场推广费大幅增长,主要系通过居间商推荐新冠产品的客户,报告期内居间费用分别为0万元、219.24万元、5158.24万元。此外,2021年,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为4265.27万元,同比增加73.19%,而2021年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增幅仅为35.03%。
截至2021年末,公司销售人员160人,而研发人员为67人。对于中翰生物而言,虽然收入增长离不开营销推广的功劳,但只有研发实力才能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如果重营销轻研发,则公司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难免会落于下风。
(本文已刊发于9月24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