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正渐行渐近。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这意味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顶层设计终于落地。
6月24日,证监会就《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细化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的相关制度安排,个人养老金与公募基金的对接工作进入倒计时阶段。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近期,多家银行、基金公司等正在“快马加鞭”备战养老金的系统准备,多家银行或已完成相关系统的四方联测,目前行业内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也参与其中。基金行业更是从产品、系统、投教等多方面为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做足准备。
业内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业务空间较大,也有利于帮助老百姓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预计我国2035年个人养老金规模或将达到12万亿,届时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巨量长期稳定的配置资金,将提高A股稳定性,有助于权益市场和养老金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成就。
多家银行、基金参与
个人养老金系统测试
个人养老金各项政策今年加速出台,养老金“第三支柱”蓄势待发,包括银行、基金公司在内多方参与机构加速备战,为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做好系统对接工作。
国泰基金介绍,根据《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中国结算为个人养老金业务搭建了全新的系统——基金行业平台,该系统将商业银行、代销机构及基金管理人相连接。
上述人士介绍,若个人参与者想用个人养老金购买基金,需通过代销机构或商业银行向该平台提交开立账户申请,基金管理人需通过该平台完成相关的操作,平台将记录了个人养老金购买公募基金的记录,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平台账户在系统中进行连接交互, 平台系统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共享相关信息,为参与人提供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缴费管理、信息查询等服务。
目前而言,已有不少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代销机构、公募基金等机构开始参与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对接测试,同时也逐步探索个人养老金账户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系统建设等工作,为个人养老金的业务落地做充分准备。
作为四方联测的重要一方,多家基金公司也正在开展系统对接及测试工作,未来将为投资者提供个人养老金基金信息查询、基金申赎、养老金资金账户在线开户等服务。
华安基金表示,今年7月初,华安基金完成了2.0版本的个人养老金接口规范的测试工作。后续在8月初,中登公司发布了新的《3.0版个人养老金业务接口规范》,华安基金进行了相应的系统修改,目前已支持该版最新规范,正在和合作伙伴就3.0版最新技术规范紧锣密鼓的测试中。
“早在2019年,招商基金就参与了中登个人养老金行业平台早期方案建设和系统对接测试,目前,招商基金参与并完成了中登个人养老业务管理平台系统测试。” 招商基金也透露,今年以来,行业对接平台升级,招商基金完成直销平台养老金业务建设,并配合多家合作渠道进行个人养老金业务系统测试。
广发基金养老金融业务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广发基金正在进行相应的系统对接和测试工作。在他看来,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复杂度高、参与主体多,因而要求各参与机构在系统对接及联测环节能够有序推进、密切配合,共同为个人养老金基金投资打好基础。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所在公司也与系统开发商商量过系统测试事宜,同时也做了初步的培训,但尚未进入测试阶段。
另据国泰基金介绍,目前测试中需注意系统平台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满足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按时保质报送数据,运用“互联网+”创新服务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积极推进养老产品布局及投研建设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在服务各类养老金市场化、专业化投资运作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目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受托管理的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合计规模超过万亿元,为养老金保值增值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基金行业也发行布局了多只养老目标基金,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和具有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养老金产品,同时在投研方面苦练内功,持续提升养老金产品的投资管理能力及合规风控水平。未来,在服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面,公募基金行业同样大有可为。
据上述广发基金养老金融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个人养老金业务,广发基金在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布局、持营推广、投教等多方面持续深耕。“产品方面,持续完善养老FOF产品线,目前已成立7只养老FOF产品,另有多只产品正在进行布局工作;其次,持续深耕产品的推广持营,与银行、券商、三方机构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交流;最后,高度重视投资者教育工作。2022年以来,围绕养老主题开展了‘我和我的养老金’系列投教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投资者介绍养老产品特点,强化投资者对此类产品风险特征的理解,并帮助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养老方案。”
华安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告诉记者,目前华安基金旗下已成立包括华安养老目标日期2030、华安养老目标日期2040在内多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多只产品成立以来运作稳健。
在投研方面,华安基金积极打造了系统化FOF投资管理体系,一方面在配置策略和基金选择方面分别进行深度研究,对于大类资产和风格资产进行了模块化的研究与跟踪,从而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养老目标基金提供持续有效的战术跟踪和品种更新;另一方面,在战略配置角度优化了多资产的战略配置方案,提高了养老目标基金对风险控制的管理要求,对组合收益和净值波动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管理,让产品净值更加的平稳,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更容易实现长期的投资养老。
招商基金表示,产品方面,招商基金目前已经布局3只公募养老FOF产品。投研方面,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团队建设,资产配置与FOF投资部目前初步建立了分工完善、从业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二是工作模式,团队采取投研一体化管理模式,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共同参与部门资产配置和基金研究工作;三是完善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对现有基金池研究评价细则和入池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拓宽基金品种研究视野和基金基础池范围。
国泰基金称,国泰基金已经发行成立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国泰民泽平衡养老目标三年等多只产品,后续将会加速产品布局,尤其在目标风险、目标日期两个领域争取做到全系列布局。此外,国泰基金的基金投顾在多个平台也已经上线了适应不同的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的投顾组合。国泰FOF团队高度重视研究的重要性,在部门内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投研框架和体系,具体覆盖领域包括全球资产、国内宏观与利率、A股行业比较、金融工程研发与基金研究等。
财通资管FOF投资部介绍,财通资管正在大力布局养老投资板块,计划推出一系列养老目标型FOF基金,包括针对于不同风险偏好的目标风险型养老FOF、针对不同退休年龄阶段的投资者设计的目标日期型养老FOF。同时,在投研团队建设方面,财通资管着力打造投研一体化的专业投资队伍,目前团队总体成员近10余人,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充。核心人员综合从业年限超过10年。
据悉,创金合信基金目前也正稳步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包括投研团队储备、资产筛选系统建设;产品方面,积极布局与开发目标养老型产品。
银行APP纷纷开设个人养老金页面
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目前,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在APP上开设专门的个人养老金页面,引起市场关注。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在中信银行APP网页上有专门的“第一支柱-电子社保卡”、“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专门栏目,点进之后有个人养老金介绍说明,其中包括了个人养老金是什么、参与条件、参与方式、投资范围等细节,并在最后出现“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而招商银行也有“一文读懂个人养老金”的单独页面,其中介绍个人养老金账户是政策支持,用于长期积累个人养老金的账户,账户内养老金可享受税收优惠,也显示了参与对象、参与形式、缴费金额、投资范围、领取方式等介绍,最后显示“暂未开放个人申请,开放后第一时间通知”。
建设银行也推出了“养老话题大PK,你能实现养老自由吗?”的互动,点击进入建行“安心悠享”专属社区,页面中还有养老规划相关测算。
不仅如此,兴业银行等银行也有类似页面,也有一些银行在APP中设置了“养老专区”等。
对此,财通资管FOF投资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个人养老投资账户的开户机构以银行为主,并且银行直接挂钩个人的工资收入,银行在主页上开设养老专区,有利于投资者一站式通过银行渠道完成开户、投资、账户管理、风险测算等一系列个人养老金投资规划。未来,在与银行进行个人养老金投资合作方面,基金公司既要提供丰富、专业的养老型公募基金产品,又要在投教方面也可以与银行进一步合作,将产品设计理念,投资框架、适合的投资者类型等专业知识不断的输出给大众,提升全民的养老意识。
上述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多家银行在APP开设专门的个人养老业务专区,可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的个人养老账户与资金账户管理,在养老知识的投资者教育、解答老百姓的问题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银行基于自身在服务、产品上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便捷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和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公募基金公司基于自身的优势与银行在养老产品的供给与投资管理上,将形成一定的互补优势:银行有广泛的客群基础和专业的服务团队,基金公司可输出优秀的投资管理能力与产品质控服务,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帮助老百姓管理好个人养老投资资产。”上述人士表示,未来,基金公司与银行将立足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展开多维度、多方位的合作。
个人养老金业务空间巨大
目前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业务包含了多种可投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养老保险、公募养老FOF基金等,银行、保险、公募基金公司在产品的服务与管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业务空间巨大。
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落地,将缓解我国社保压力,也有利于帮助老百姓提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同时,个人养老金账户能够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个人养老账户在个人权益、账户管理、查询交易等方面具有多重便利。
上述人士表示,个人养老金参照“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政策实施税收优惠,倘若按照目前的规定,个人每年可缴纳或投资12000元,根据测算,12000 元抵扣额度对应免税额大概介于360元-5400元之间。
更重要的是,上述人士认为这一业务空间巨大,第一,根据测算,我国2035年个人养老金规模或将达到12万亿,届时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巨量长期稳定的配置资金。第二,参照国外,若我国个人养老金持续入市,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接近十万亿体量的增量资金。第三,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或将提高至40%。目前我国养老金对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在20%左右。随着个人养老金入市,我国目标日期基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将会大幅增加,个人养老金长期入市后,将提高A股稳定性,有助于权益市场和养老金形成良性互动,相互成就。
谈及发展空间,财通资管FOF投资部也表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三支住养老金总规模13.26万亿,占我国当年GDP的11.63%;相比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截至2021年底,美国三支柱养老规模39.4万亿美元,占当年GDP比重高达171.33%,第三支柱个人养老投资在养老金体系中占比超过35%,可见未来在规模总量上我国个人养老业务发展的空间巨大。
“初期受制度推广、试点城市限制、个人参与上限等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个人养老参与人数可能有限,但后续规模有望逐步抬升。基于一定假设条件,粗略估算经历 5-10 年的发展,个人养老金累计金额可能达到万亿元以上的水平,逐步成为中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也如此表示。
国泰基金也表示,“个人养老金”正在揭开序幕,养老目标基金作为起步阶段的公募产品,市场空间得以拓展,可以更多地满足个人投资者的养老投资需求,有望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难”问题带来解决方案。公募基金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应积极参与养老金体系建设,助力实现养老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多举措推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个人养老金业务,不少业内人士在制度、投教等多维度建言献策。
国泰基金相关人士表示,首当其冲的,还是要培育大众的养老投资的理念,加大个人参与养老金投资的积极性。其次,个人养老金投资主要通过税收优惠吸引个人参与者,但我国缴税基数人群不够广,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个人养老金的覆盖范围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发展遇阻,企业年金账户转移接续困难,资金账户之间灵活的转换也是需待解决的问题,若能够打通第二、第三支柱不同账户之间的灵活转换问题,使得第二支柱的资金可以转入个人账户,第三支柱成为年金的重要退出途径,也有助于养老金融的发展。”上述人士表示,最后,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默认投资制度,后续仍需出台具体政策。在行业政策配套和扶持方面,仍然需要加大养老金融的投资者教育,对不同类别账户做出差异化的税收优惠制度,细化投资者适应性管理规则。
华安基金组合投资部总监陆靖昶也针对制度设计,建议适度放松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的规模要求和年限要求,让更多的产品可以尽早的进入养老金产品的白名单,提供更多合适的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养老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和风险收益预测机制,帮助投资者合理估算收益区间。建议借鉴养老理财采用绝对收益作为业绩比较基准,为投资者提供直观合理的投资收益预期;同时,进一步延伸养老理财产品关于收益测算的概念,借鉴投顾关于风险收益预测的相关逻辑,为投资者进行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测算,进一步引导投资者树立合理的产品收益预期。
他还建议投顾组合可以加入养老目标基金。投顾目前只能构建不含FOF的产品组合,无法推荐养老目标基金给到客户。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中目前公募产品只有养老目标基金,投顾服务组合中加入养老目标基金可以进一步提高个人对养老FOF的投教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养老目标基金,加快养老普惠和投教。
而创金合信基金相关人士认为,促进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第一是基于个人养老金政策框架,期待更多细则落地。第二,各类展业机构可发挥各自优势,做好职能定位,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个人养老业务的健康发展。第三,各类渠道基于客群偏好和机构各自优势,可匹配各类渠道的目标客群。
此外,财通资管FOF投资部相关人士建议,随着未来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不断开展,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投资者参与年龄覆盖度的增加,建议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投资方面,含权量较高专业化养老投资品种,例如当前公募养老FOF中代表中、高风险等级的平衡、积极型养老FOF、目标日期养老FOF等产品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