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连日来的争议声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国葬仪式27日下午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顶着巨大压力的岸田政府为这场国葬投入了很多——2万人的安保力量、近1200万美元的天价费用以及其跌至30%的支持率。即便在国葬当天,抗议仍在日本多地上演,示威者称要对岸田不顾民意的行为追究到底。国葬期间的“吊唁外交”被日本政府视作重头戏——岸田在3天内将会见近40位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高级官员及国际组织负责人,效果却遭到质疑。日本前外交官美根庆树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称,如果说面对面寒暄、握握手也算外交的话,算是有一定成果吧。更不用说与10天前英国女王的国葬相比,七国集团(G7)中另外6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集体缺席安倍国葬,大概让日本人心中不是滋味。不过,与面子相比,国葬中所展现出的日本社会对继承“安倍遗产”的严重分裂情绪,才是岸田更难的课题。
资料图
“充满着分裂,而不是悲伤”
“日本充满着分裂,而不是悲伤。”美联社27日这样形容“一场罕见国葬”在日本形成的氛围。日本共同社称,这是日本战后第二次为前首相举行国葬,上一次是55年前的吉田茂。国葬在部分在野党缺席以及舆论褒贬不一的情况下举行。
当地时间27日13时20分左右,载有安倍遗骨的车从其位于东京涩谷区的家中出发。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车辆途经安倍生前与各国领导人举行会谈的主要地点“迎宾馆”和防卫省——安倍生前致力于强化安保政策,于13时55分抵达国葬会场。14时许,随着遗孀安倍昭惠抱着安倍的骨灰坛进入会场,国葬仪式正式开始。
新加坡《海峡时报》说,国葬会场所在的日本武道馆曾举办过奥运赛事,但这里距靖国神社仅一路之隔。会场内,巨幅安倍肖像附近有一面照片墙,展示着安倍生前的照片,包括他与G7领导人散步的画面。不过,在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以应对国内飓风灾害为由,取消赴日出席安倍国葬的计划后,G7另外六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无一到场。
国葬仪式在默哀后,播放了8分钟的追思影片,回顾安倍自2006年首次担任首相以来在政坛的关键场景。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在致悼词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称安倍是“有勇气的人”,并列举他的成就,包括称赞安倍任内提出“自由和开放的印太”构想。
美联社认为,对于一个实施和平宪法的国家,安倍国葬中的军事基调格外引人关注——安倍一直希望修宪以扩充军事力量。报道说,近1400名自卫队队员列队致敬,奏哀乐并鸣19响“吊唁礼炮”。数十名身穿白色制服的自卫队队员拿着带有刺刀的步枪,立正站在白黄菊花组成的祭坛前。
当天,日本警方投入约2万警力,严阵以待。《环球时报》记者看到,警方在相关重要路口设置路障,部分路段还有检查关卡。从上午开始,东京市中心的高速道路和部分普通道路陆续实施大范围交通管制。本次国葬的入场安检比其他大型活动更为严格,组织方安排记者提前4小时开始入场,摄像器材、笔记本电脑等都要开机检查。
27日上午,一些日本民众在指定地点排队,献花以纪念安倍。与此同时,反对国葬的抗议活动在各地上演。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在距离国葬会场不远的日比谷公园,市民团体打出“反对国葬”“拒绝强制吊唁”的标语牌和横幅。他们从日比谷公园出发,在东京都内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游行。据悉,约有2500人参加。当天,除了东京都,广岛市、埼玉市等地都有抗议集会。CNN称,街头抗议显示出日本围绕安倍国葬的严重分歧。抗议活动有时甚至气氛紧张,示威者和警察之间发生激烈的对峙和扭打。
在网上,“反对国葬”一度登上日文推特热搜。据日本《赤旗报》27日报道,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上野千鹤子等人发起的反对安倍国葬的签名活动,线上线下累计获得超过26万人签名。共同社报道称,埼玉县市民团体代表武内晓语气强烈地表示:“无视国民声音举行(国葬)的态度在历史上或全世界来看都是可耻的。即便国葬结束,也要追究此事。”
走马灯式的外交会见
在安倍国葬正式开始的前一天,岸田文雄的“吊唁外交”已先期展开。亚洲新闻网称,从26日开始的3天内,岸田计划会见近40位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高级官员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他要表达对他们参加安倍国葬的感谢,并强调举行国葬和在此时会谈的重要性。美国彭博社评论说,日本国内对国葬的反对情绪高涨,削弱了对岸田的支持,他转而试图将葬礼变成一次外交机会。
26日,岸田首先马不停蹄地会见了10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上任后首次访日的美国副总统哈里斯。27日,岸田分别与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人会谈。共同社报道说,岸田提及国际秩序和法治等,积极展现继承“安倍外交”的姿态。28日,岸田的会晤计划包括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和韩国总理韩德洙。《日本时报》评论说,岸田试图在地区安全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促进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然而,日本舆论对“吊唁外交”并不看好。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称,这些简短会谈无法就外交议题进行深入交流,难以想象能有何成果。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直言,G7其他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都不来,举行国葬的理由之一已经瓦解。《华盛顿邮报》报道说,根据日本政府的说法,包括外国政要在内的4300余人出席了安倍的国葬,但这一数字少于所邀请的6000人。美联社特别提到,上周在伦敦参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葬的许多人都没有出席安倍的葬礼。
俄罗斯《独立报》援引俄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斯特列利佐夫的话说,安倍国葬仪式上现身的外国领导人并不能被视作日本国际地位增强的因素。葬礼就是葬礼,这些国家的现任或前任领导人只是来表达对这位日本前政要的哀悼。虽然国葬的确为岸田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机会,但对话主要是闭门形式,具有非正式交换意见的特点。“吊唁外交”对提升日本国际声望的帮助微乎其微。
给岸田留下“功课”
美联社27日评论说,有关安倍国葬的画面清晰地展现出,在这位可能是日本现代史上最两极分化的领导人的遗产问题上,这个国家存在严重分歧。安倍生前和去世后,引发的钦佩和愤怒一样多。对于一些排着长队的悼念者来说,安倍领导了一项未完成的事业,那就是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而不是专注于对战争时期暴行挥之不去的耻辱。抗议国葬者则反映出民众对安倍的深深不满。批评人士说,安倍不断试图粉饰日本的战时暴行,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而对于岸田文雄来说,美国新闻网称,政治观察人士认为,岸田为安倍举行国葬是为了取悦自民党内的保守派,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不过,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英国《卫报》援引日本大学名誉教授岩井奉信的话说,举行国葬是岸田的“重大误判”。
韩国《首尔新闻》评论称,备受争议的安倍国葬已经结束,但剩余的课题恐怕更多,岸田能否发挥领导作用,统一分裂的日本社会将成为关键。共同社政治部长杉田雄心在题为“国葬留下的功课”的文章中说,因为“统一教”问题,民众对岸田政权的不信任感大增。岸田至少应该把这次国葬作为重新审视日本民主和决策方式的契机。
延伸阅读:
安倍国葬的几个细节令人细思恐极 外媒报道用上"罕见"
执笔/ 鞞琫容刀、刀剑笑&叨叨姐
安倍国葬,今天在日本东京举行。
有关这场葬礼的争议已经发酵很久,但汹涌如潮的批评、抗议,甚至自焚事件都没阻挡岸田政府的这个决定。东京事先也试图为这场国葬“造势”,这体现在邀请外国政治人物的数量以及东京的警备级别等各方面。
但今天的国葬现场到底如何呢?
“整个过程枯燥而乏味,有点不太像国葬,只是规模稍微大一点,参加者规格稍微高一点而已。”一位在日中国学者看完安倍国葬后这样描述。这场“葬礼外交”也明显没有达到岸田政府的预期。
而跟踪进展的一些外媒在最新报道中用上了“罕见”和“分裂”这两个词。显然,它们也对岸田政府为安倍举行国葬这个决定有所不解。
1
从媒体的后续报道看,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国葬有三个细节 颇受关注。
一是葬礼的军国主义色彩。
抱着安倍骨灰坛的遗孀安倍昭惠身着正装黑色和服,今天下午13时26分,搭乘专车从东京都涩谷区自家住宅出发,13时55分抵达国葬会场——著名的日本武道馆。首相岸田文雄在武道馆外迎接安倍昭惠,并引领她步入会场。
葬礼现场
此时,自卫队出场了,鸣炮19响以示吊唁。
然后,身穿白色制服的士兵接过安倍昭惠手中的骨灰坛,将之放在一个满是菊花和装饰品的基座上。
一旁的军乐队演奏起日本国歌后,现场大屏幕播放了一段安倍在任期间的视频,背景音乐是安倍生前弹奏的钢琴曲“花正在开”。
有外媒称,这样的葬礼“充满军国主义色彩”,不仅因为处处可见自卫队的存在,而且还体现在葬礼对安倍“担任9年首相的赞美”上。
礼赞安倍的视频节选了他的两段演讲:2006年发誓要建设“美丽日本”的议会演讲和2015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走向希望联盟”演讲。
这样的选择,用心可谓“良苦”。
前一个演讲涉及日本内政。
“美丽日本”,是安倍首次竞选自民党总裁时的口号。那会的安倍,走到哪儿,都把“美丽日本”挂在口头。他的拥趸甚至为此在日本全国发起“选美计划”。
即使如今看来,他将“美丽日本”描述成“一个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遵守秩序、具有尊严的国家,并且是被世界尊敬、信赖、喜爱的国家”,有些空泛,但仍可被视为安倍“日本国家正常化”幻象的雏形。
后一个关乎日本外交。
安倍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日本首相,他站在美国最重要的权力平台上,花了40分钟,用英文向美国议员们展示了一个“新日本”。2800多字的演讲中,“联盟”一词出现了13次,毫不掩饰想要夯实外祖父岸信介倡导下建立的美日联盟的用意。
安倍 资料图
除了两场演讲,视频还包括他在2011年3月海啸后访问受灾的日本北部,以及2016年他在里约热内卢扮演超级马里奥、宣传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场景。“3.11”日本特大地震之后的应对和申奥成功,均被视为安倍执政时期的主要政绩。
第二个细节,是祭坛的设计。
祭坛主背景为黑色,设置了一座梯形状的巨大鲜花台,并模仿了富士山的形状。富士山,是安倍一直的最爱。
祭坛中心最高处挂着安倍晋三的巨幅遗像,下方摆放的东西也很讲究:下方的正中央摆放的是日本国旗,国旗上方供奉着安倍佩戴过的国会议员徽章,以及他生前和逝后获得或追赠的各类勋章、表彰等。
安倍生前誓言要解决被绑架到朝鲜的日本人问题,祭坛上也摆放了他经常佩戴、象征拯救被绑架者的胸针。
葬礼现场
祭坛的设计还隐藏着另一层含义。
国旗两侧,分别有一条由白花与黄花打造的道路,一路延伸到最上方。这是设计师借笔直的花道,表现安倍的政治道路。
第三个细节,是菅义伟作为安倍生前友人代表致的悼词。
其实,担任治丧委员长的首相岸田文雄首先宣读了追悼词。他用了12分钟的时间极尽溢美之词盛赞安倍。比如引用安倍曾引用过的日本教育家新渡户稻造的名言“勇气就是做对的事”,称赞“安倍,你就是有勇气的人”。
岸田还罗列了一些安倍的所谓“政绩”,最后的落点毫不意外是为自己打广告。他誓言将打造继续让所有人都能发光发热的日本。
但相比之下,菅义伟的悼词更被媒体广泛报道。
以前,菅义伟留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位缺乏个性的日本政客,但在安倍的国葬上,曾作为安倍晋三执政时期“大管家”的菅义伟,少见地流露出了真情实感。
菅义伟在现场数度哽咽,“用颤抖的声音”感慨命运的残酷。
“我想见你,共享同一个空间,共享同一个气氛。带着这个想法,我前往(安倍遇刺)现场。在最后一刻,我能够触摸到你温暖的笑容。”
菅义伟着重回忆了两人边吃烧烤边论政事,以及在首相官邸7年零8个月的共同生活。
最后,菅义伟颇为煽情地做了一个引用。
他提及,安倍晋三办公室的书桌上摆放着《山县有朋》一书。安倍看了一半,折了其中一页的角,并标注了山县有朋怀念伊藤博文的一句诗:“相谈意甚欢,为国尽公忠。不见故去人,今后世何如。”
其中的心机,不是一点半点。
和安倍一样,伊藤博文也是山口县人,也是遇刺身亡。而伊藤博文每次辞去首相,山县有朋过一段时间总会接上首相的位置,就像菅义伟从安倍手中接过首相一职。
这倒是给菅义伟加分颇多,自民党国会和地方议员在推特上纷纷转发山县有朋的那句诗,有点逢迎菅义伟的意思。
不过,要认识到,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20年时间里的日本政坛大佬。后来侵华战争爆发前影响日本政坛20年的桂太郎、西园寺公望等,都是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的接班人。
2
美联社在报道中用“罕见”一词描述安倍国葬,显然也是注意到“国葬”这种形式对于日本有着极其敏感的政治和历史意涵。
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武道馆,“再次”作为国葬场地进入人们视野。
资料图
这座地标性建筑1964年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而建,现在平日里主要是体育赛事或演艺活动的场地,东京一些知名高校的开学或毕业典礼有时也在这里举行。
但一场国葬,又让人联想到日本武道馆身上的“政治色彩”。
每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和首相都参加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固定在日本武道馆进行。有人这次还特意提到,武道馆的北门外侧,就是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1967年前首相吉田茂的国葬就在这里举行。媒体报道大都提到,55年后的安倍葬礼,是“二战后日本第二次为担任过首相的人举行国葬”。
对现在的日本,“国葬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BBC驻东京记者的话比美联社直接得多。
什么是日本“国葬”?安倍国葬当天,日经中文网等媒体又发文普及。根据二战前日本的“国葬令”,除了皇太子等皇室成员,还将对日本“有特殊功劳者”作为国葬对象。
注意,那是在“二战前”。
二战之后,“国葬令”被取消,日本没了举行国葬的法律依据。这次岸田政府绕过国会,引用“内阁府设置法”中有关“国家仪式”的条款强行安排安倍国葬,饱受质疑和批评。
虽然1967年佐藤荣作政府特批为吉田茂举行国葬,但总体上,“国葬”这种形式仍被与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尤其是山县有朋、山本五十六那样的军国主义分子,也曾接受国葬。
BBC记者在报道中总结,安倍在任期间竭力推动的一个方向,就是“带领日本军事化”,通过架空日本和平宪法、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等不断往前拱,意图实现自我军事松绑。
走上东京街头示威反对国葬的上万日本民众,已在大声指责“安倍带领日本走向战争”。国葬这种形式本身,又被认为是二战前日本右翼用来鼓噪和煽动军国主义的一种手段。
既然有这么多“不愉快的”联想甚至汹涌如潮的批评,岸田政府仍然执意“复活”国葬,难怪连美欧一些媒体也都大感不解。
3
“分裂”,是显而易见的。
就在国葬举行前后,在武道馆和日本国会议事堂附近,一大批日本民众或高喊口号,或举着横幅表示反对国葬。 虽然警方加强了安保,据报道,约有2万多名警察被部署各处以维持治安,但示威者和警察之间还是发生了数次激烈对抗。
资料图
“一个大问题是(举行国葬)没有经过适当的批准程序,”一名示威者说,“在这么多人反对的情况下,举行国葬是不可原谅的。”
“安倍被枪杀并失去生命是一场悲剧,但我们不应该让他成为这场悲剧中的英雄。”“安倍晋三没有为普通人做过一件事。”
“反对国葬”一词也登上了推特热搜。
国葬期间,东京市区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被迫封道,东京市中心大片区域的物流、邮政都受到波及,更有晨跑的市民在记者采访时抱怨国葬的交通管制,被迫更改晨跑路线。
日本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采访了武道馆周边的餐饮店业主,业主借新闻痛陈国葬期间因安保问题导致周边店铺悉数关门造成的巨大损失。
知名的东京电视台干脆不直播安倍国葬,仅在当地时间13时40分至13时45分间,用5分钟播出“有关前首相安倍国葬的情况”,后续又照常播放原订节目、好莱坞动物电影《无敌当家》。
更多的日本老百姓也是如此,继续过着正常、对国葬无感的生活。比如东京街上的牛郎店宣传车仍照常开着。
资料图
反对国葬的声浪,已经连续数个月了,日本国民对岸田文雄执政满意度也连创新低。
对于岸田文雄而言,安倍的国葬原本对内可作为其执政后收编其身后日本保守势力的仪式,对外又可以“葬礼外交”的方式促进日本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来看,这些计划几乎完全落空。
日本国内保守势力在安倍晋三去世后群龙无首,一场国葬显然难以达到收拢盘根错节保守力量的目的,甚至有保守势力认为岸田文雄的这出国葬大戏已经引发社会质疑,反倒给保守势力造成诸多麻烦。
在“葬礼外交”方面,虽然安倍生前在外交上用力颇多,但毕竟去世时的身份只是离任首相,从礼仪规格上显然难以吸引重量级外宾。对比之前出席英女王葬礼的来宾规格,更凸显岸田的“葬礼外交”算盘的“曲高和寡”。
而且,安倍国葬的开支远超英女王葬礼,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打造的国葬,政治效用远未达到预期。对岸田文雄而言,这场“葬礼外交”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围绕安倍国葬的诸多不同声音,实质上代表了曾经步调一致的日本社会正在逐步趋向美西方国家,走向分裂。
安倍出任首相时期,尽管坊间有不少人对安倍施政有所质疑,但在安倍政治威望和政治手腕的施压之下,日本还是按照安倍制定的路线前行:政治上紧抱美国大腿,以“价值观外交”联合澳印等国家围堵中国,推行“安倍经济学”等。
安倍去世后,日本缺乏这样一位有能力统合日本政界并有效管控质疑的政治人物。
后疫情时代,日本物价飞涨、产业供应链不稳、高龄化少子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剧;国际上,继续紧绑美国战车,出力甚多却收效甚少……
随着安倍晋三的离去,生于长于战后经济成长期和冷战时代的一代日本人也在逐渐老去,而未曾沐浴“日本第一”时代荣光并经历着日本衰落的一代人,又将如何支撑日本的继续向前,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