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第四处泄漏点在瑞典海域发现!冒泡区域直径达180米

热点资讯2022-09-29 15:10:24智慧百科

“北溪”第四处泄漏点在瑞典海域发现!冒泡区域直径达180米

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周三透露,该警卫队在受损的北溪管道(Nord Stream)上发现了第四个天然气泄漏点 。

财联社9月29日讯(编辑 周子意)据媒体周四报道,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周三透露,该警卫队在受损的北溪管道(Nord Stream)上发现了第四个天然气泄漏点。

当地时间周一和周二,北溪的两条天然气管道在24小时内接连出现三起大型泄漏事件,引发全球关注。

周三晚些时候,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Jenny Larsson表示,第四处泄漏发生在“北溪2号”管道上,位于瑞典水域内,与“北溪1号”管道上发现的一个泄漏点距离非常接近。

丹麦能源署此前证实,26日丹麦附近水域的“北溪2号”管道发现一个泄漏点,之后“北溪1号”管道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水域。


注:前三处泄漏点

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Larsson称,这四处泄漏点中有两处位于瑞典专属经济区,另两处发生在丹麦专属经济区。

据海岸警卫队报道,瑞典经济区内泄漏处上方的两个冒泡区域直径分别达900米和180米左右。

虽然这两条管道并没有处于运营状态,但管道中仍注满了天然气,甲烷气体的大规模泄漏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和环境危害。

丹麦能源署负责人Kristoffer Bottzauw表示,泄漏量非常大,天然气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停止从北溪2号管道中排出。该地区海面上目前充满了甲烷,这意味着该地区发生爆炸的风险增加。

“凶手是谁”众说纷纭

欧盟国家已经确认,泄漏事件是有人蓄意破坏导致的,并且侦测到泄漏点附近曾发生爆炸。欧洲承诺,对任何有意破坏其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有乌克兰高级官员声称,此次事件是俄罗斯为破坏欧洲稳定而发动的袭击,但没有给出证据。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周三对俄媒体表示,所谓俄参与制造“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纯属“可预见的愚蠢推测”,否认俄方参与制造“北溪”管道泄漏事故。

波兰前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Radek Sikorski)则在推特上暗示,此事件背后的元凶可能是美国。

延伸阅读:

媒体:"北溪事件"引发世界不安 大国"混合战争"或升级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有可能是幕后黑手?动机是什么?将产生哪些严重后果?对于“北溪-1”和“北溪-2”海底输气管道的三条管线在一天之内同时发生损坏这一“前所未有”的情况,国际舆论场猜测满天飞,更多的则是巨大的不安。美欧官员纷纷将此事描述为“蓄意破坏行为”,其中大部分人在“谁干的”这一问题上表态谨慎,但也有官员直接点出俄罗斯的名字。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8日表示,指责俄罗斯是“北溪事件”幕后黑手的说法是可以预见的,也是“愚蠢和荒谬的”。在各种猜测声中,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27日发布了一则“感谢美国”的推文令外界浮想联翩。不少分析认为,此事扑朔迷离,有可能成为一桩“罗生门”般的悬案。但令国际社会更加忧心的是,这一事件不仅导致俄乌冲突的战线延伸出一个新冲突点、让欧洲能源危机雪上加霜,而且有可能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比利时《晨报》28日说,“北溪”泄漏事件再次表明欧洲在所谓的“混合战争”中是多么脆弱,“我们现在应该问自己,为此类行动做了多少准备”,比如,如果明天连接欧盟其他国家和比利时的水下互联网电缆被炸毁或切断怎么办?从港口到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核电站等其他关键基础设施是否得到了充分保护?



资料图

一些人“似乎已经想好要责怪谁了”

“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的三处地方位于瑞典和丹麦水域。瑞典测量站在管道发生泄漏的同一水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分别发生在格林尼治时间26日零时03分和17时04分。

“北溪-1”管道2011年建成,东起俄罗斯,经由波罗的海海底通往德国,全长1000多公里,但从今年8月开始停止供气。“北溪-2”管道则在去年建成,与“北溪-1”基本平行,目前尚未投入使用,但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每个人都在挠头,试图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背后的动机可能是什么,”英国独立能源咨询公司Watt-Logic的顾问凯瑟琳·波特28日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说,“对于管道而言,(损坏原因)通常要么是腐蚀,要么是老化,但‘北溪-2’是全新的。你可能会考虑到焊接等施工问题,但‘北溪-1’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运行……”

27日晚至28日,丹麦首相以及数名欧盟高级官员先后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三处地点发生泄漏不是“一场巧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也都将此事描述为“明显的蓄意破坏行为”。

美国“政治”新闻网27日引述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的话说,欧洲正面临的一个境况是,包括能源供应设施在内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潜在的攻击目标”。据丹麦广播电视台报道,丹麦国防大臣博兹科夫27日表示,正增加在博恩霍尔姆岛周围水域的军力部署。

“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似乎已经想好要责怪谁了。”“政治”新闻网称,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27日虽然没有点名,但他暗示此事“与乌克兰局势升级的下一步行动”有关。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则直接在推特上发文称,“北溪-1”管道发生泄漏是“俄罗斯策划的一场恐怖袭击,是对欧盟的侵略行为,俄罗斯想要破坏欧洲经济形势的稳定”。

《纽约时报》27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中央情报局曾在今年6月向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发出一个“模糊的警告”,称“北溪”管道有可能被攻击。

“一次是偶发事件,两次是巧合,三次则是敌对行为——即使不是冷战小说的狂热读者,也能在本周‘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现实事件中看到《007》电影里的惊悚情节。”美国彭博社28日的报道也将矛头对准俄罗斯,称它在与欧洲的能源战争中开辟了一条新战线。



资料图

谁是受益者

“愚蠢和荒谬!”据俄新社28日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反驳了指责俄罗斯是“北溪事件”幕后黑手的说法。他表示,俄罗斯并不希望失去天然气供应管道,欧洲也是如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8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俄方将就针对“北溪”管道的挑衅行为要求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欧洲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俄罗斯《观点报》28日说,“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重大信号,现在所有的水下天然气管道都处于危险之中。

俄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专家尤什科夫表示,事件发生的背景也值得一提。27日,乌克兰四地举行的“入俄公投”进入最后一天。同日,波兰政府在西波莫瑞省的戈莱纽夫举行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仪式。该管道是一条从北海挪威大陆架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工程,总长度约900公里,将于10月1日投入使用。

俄罗斯《消息报》28日说,由于美国施压,欧洲国家政府不准备恢复与俄的能源合作,它们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安抚对能源危机日渐不满的民众,就在此时,“北溪”管道出现故障了。“现在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美国使欧洲更加依赖其液化天然气,从而为美出口商带来更多利润,并削弱欧洲经济。”俄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副教授安德里亚诺夫分析说。

在各种议论声中,欧洲议会议员、波兰前外长西科尔斯基27日发布的一条推文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贴出“北溪”管道发生事故的现场图,并配文称:“谢谢你,美国。”“这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扎哈罗娃27日晚些时候在社交平台上这样问道。

在俄媒看来,“北溪事件”可能也有其他受益者。“北溪”管道损坏后,俄罗斯经乌克兰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线的地位或将提升,俄《独立报》因此认为,乌克兰将获得额外收入以及对其他欧洲国家施加影响力的杠杆。

也有一些国际关系专家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欧洲内部如今围绕对俄立场问题的矛盾十分尖锐,不排除其中一些强硬派国家为迫使德国断了对俄罗斯的念想而采取激进措施。

一个“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在多个层面产生负面影响。《华盛顿邮报》说,由于管道内仍有大量天然气,这引发了人们对甲烷释放危害环境的担忧,它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另外备受关注的是,欧洲的能源危机可能雪上加霜。《纽约时报》称,虽然此次事件不会对欧洲能源供应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提升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发生能源战的风险,也加剧了欧洲人的不安。据俄罗斯《生意人报》27日报道,对“北溪”管道的检查工作可能需要数周时间,修复工作可能持续数月甚至几年,这基本排除了今年冬天通过“北溪”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可能性。俄学者康德拉季耶夫认为,消除事故后果的成本可能高达2亿至3亿欧元。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王晓泉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将造成国际能源价格动荡,这一局面将冲击欧洲尤其是德国等国的经济和民生。“由于能源供应困难和价格高涨,大量企业或将面临亏损和停工,百姓将在寒冷的冬天受苦。一些国家的政局可能因为民怨上升而出现动荡,并给外部势力干涉内政造成可乘之机。”

“破坏欧洲基础设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俄《独立报》28日刊文称,“北溪”管道发生爆炸表明,乌克兰危机已直接转移到欧盟境内,究竟是谁组织了这场行动并非最关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若可以破坏天然气管道,为什么不能炸毁德国的化工厂等设施?这些工厂都在使用俄燃料。文章认为,此次破坏活动的一个目的是使俄乌冲突国际化。

王晓泉说,“北溪”天然气管道疑似被蓄意破坏或将开启袭击欧洲重要基础设施的恐怖主义进程,这标志着大国博弈和“混合战争”的升级与“超限”。他认为,袭击海底天然气管线没有相关国家政府以及大国的默许乃至操控是难以完成的。这一趋势很危险,将使大国博弈的烈度进入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区间。

谁是破坏者?曾对“北溪”发出威胁的美国,正极力撇清关系

“北溪”天然气管道深陷罗生门,欧洲人则在能源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是谁“蓄意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道?

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同一天发生泄漏后,这起事件正朝着“悬案”的方向发展。

对于管道这一侧的欧洲各国来说,“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无疑会令能源危机雪上加霜,而“幕后黑手”至今还是个迷。曾威胁要“终止‘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美国,正在极力撇清与此事的关系,试图将矛头集中到管道另一侧的俄罗斯。俄罗斯方面则回应称,两条管道停止输气对俄方没有任何好处,针对俄方的指责是“荒谬和愚蠢的”。

但无论是谁破坏了“北溪”天然气管道,欧洲人注定要度过一个难熬的冬天。

美国带节奏?

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卡尔森还清楚地记得,美国总统拜登“说过不会有‘北溪-2’,我们会将它终结,我们会把它炸掉”。卡尔森认为,拜登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是十分谨慎的。



“北溪”天然气管道深陷罗生门。图源:GJ

但现在,似乎有一种舆论要为美国撇清责任。

德国《明镜周刊》援引了一个匿名消息来源称,德国政府几周前收到了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警告,称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可能受到攻击。但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发言人拒绝回应媒体的报道。

彭博社的分析文章标题“普京是否将‘北溪’天然气管道完全武器化了?”,虽然是一个问句,但话里有话。而这也代表了美国政府以及主流舆论当下对此事的立场。

俄回应质疑

面对怀疑和指责,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予以否认。他表示,俄方早就预见到会有这类“荒谬、愚蠢”的说法。“我们从中受益了吗?没有,我们失去了一条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路线。”佩斯科夫指出,美国供应商则通过向欧洲兜售液化天然气获得高额利润,这些企业想趁机捞取更多收益。

他呼吁相关国家与俄方沟通和对话,以弄清“北溪”管道损坏的来龙去脉。而作为管道的所有者,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理应参与相关调查。



挪威的一处油田平台。图源:路透社

欧洲越陷越深

“北溪”天然气管道深陷罗生门,欧洲人则在能源危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欧亚集团分析师亨宁·格洛伊斯坦和杰森·布什都认为,根据“北溪”管道的受损程度看,即便各方有政治意愿让俄罗斯为欧洲输送天然气,这个冬天也不大可能实现了。“泄漏甚至可能意味着两条管道永久关闭。”

在“北溪”天然气管道泄露事件发生后,丹麦政府要求当地电力和天然气供应部门提高相应的能源储备水平。虽然上个月,有工作、依法纳税的德国人收到了一笔300欧元的一次性补助,但考虑到10月1日开始加征的天然气附加费,这笔补助只是杯水车薪。

而目前暂时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国家管道天然气主要供应商的挪威,决定部署军队保护其石油和天然气设施免受破坏,尤其是对在挪威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平台附近飞行的无人机提高警惕。“如果挪威供应给欧洲的能源不得不大幅削减甚至停止,那会在欧洲引发异常彻底的能源危机。”挪威皇家海军学院的一名高级讲师对路透社说道。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齐旭

编辑 深海默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