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 中方对“北溪”天然气管线发生多处泄漏表示严重关切

热点资讯2022-10-01 10:20:25智慧百科

中国代表: 中方对“北溪”天然气管线发生多处泄漏表示严重关切


资料图

中新社联合国9月30日电 联合国安理会30日审议“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会上发言表示,中方对“北溪”天然气管线近日发生多处泄漏并伴随强烈水下爆炸表示严重关切。

耿爽说,“北溪”天然气管线是欧洲能源运输大动脉,该项目向23个欧洲国家提供重要天然气供应。泄漏事件导致管线物理中断,使欧洲能源供应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各地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恐怕要承受由此引发的能源市场动荡和能源价格上涨。目前泄漏仍在继续,事件对相关海域航运线路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在显现。当欧洲和世界正面临层出不穷的棘手挑战之时,这实在是一件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令人痛心的巨大灾难。

耿爽表示,目前的信息表明此次泄漏不是意外事故,很可能是蓄意破坏造成的。如果属实,这将构成对跨国民用设施和海底管道的袭击,违反国际法。各攸关方均认为,对泄露事件开展客观、公正、专业的调查十分必要。此次泄露事件凸显了跨境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我们愿同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好跨境基础设施安全。

责编:张青津

延伸阅读:

特朗普:"北溪"事故或引发三战 整个世界处在紧要关头

“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一事还在发酵。

欧洲议会议员、前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公开在社交媒体上感谢美国,这一举动引发了人们热议。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前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又有了“小动作”。人们发现,无论是对美国的公开致谢,还是转发的视频均已被删除。



资料图

对此,西科尔斯基解释称,之前的发言只是对“谁有动机、有能力这么干”做的一次假设。

不过,西科尔斯基的动作还是引起了俄罗斯的注意。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质针对其中一条推文质问到,“这是关于恐怖行为的正式声明吗?”

一时间,事件焦点似乎转移到了美国身上。

而后,北约发声,由北约所有30个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北大西洋理事会没有指出波罗的海泄漏事件的罪魁祸首是谁,不过各方均认为泄漏或为蓄意破坏。

有西方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外交部则点名美国及北约组织,甚至“点名” 美国总统拜登,要求美方就拜登此前扬言要“终结‘北溪-2’管道”的言论做出回答。

不过,白宫方面回应称,拜登当时所说的“终结”手段,其实是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美国不应为事件负责。除白宫之外,美国国防部也否认了破坏“北溪”管道的指控。

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贾巴罗夫发出警告:若美国参与其中,局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拜登

随着美俄双方对此事件的拉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趁势“倒油”。

据悉,特朗普在自创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2月份的视频片段——拜登告诉记者,“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北溪-2’将不复存在。我们会终结它。”

同时,特朗普也用文字点评了这则视频,“哇,多么了不起的声明啊。有人想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吗?”

另外,特朗普还表示,如果我是总统”,莫斯科和基辅之间的军事对抗“肯定不会发生” “双方都需要,也都想要这样。整个世界都处在紧要关头。我来带队?”

毫无疑问,特朗普的发言明显是冲着拜登。

随着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并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让自己在媒体面前“刷脸”, 他曾暗示可能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称被起诉也不会阻挡他加入“战场”的脚步。



特朗普

有民调显示,虽然离任后的特朗普减少露面且各种刑事、民事调查缠身,但他的核心支持率一直没有大的波动,始终维持在40%上下。

对比之下,拜登的支持率则不断下降。近日,拜登甚至在讲话中呼喊已故议员:你在吗。在结束下台时,又突然迷路了,四处徘徊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怪异举止不断,可把美国人吓坏了。

随着11月中期选举临近,围绕特朗普的叙事话语再次成为美国政治焦点。他是否会在2024年重返白宫开启第二个任期,再次引发热议。

普京谈“北溪”管道遭破坏:谁受益就是谁干的

【环球网报道】综合俄罗斯塔斯社、《报纸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9月30日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指责盎格鲁-撒克逊人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





资料图

普京发表讲话说,“对于盎格鲁-撒克逊人来说,实施制裁还不够。他们转而实施破坏,通过制造针对波罗的海海底 ‘北溪’国际天然气管道的爆炸事故,他们实际上已经开始摧毁整个欧洲的能源基础设施,尽管令人难以置信,但这是事实”。

“所有人都很清楚谁会从中受益。当然,谁受益,就是谁干的。”普京说。

北溪管道被炸有人受益吗?媒体:当然是美国



资料图

直新闻:有关北溪天然气海底管道泄漏风波持续发酵,美俄舆论互批对方是袭击黑手的指责也愈演愈烈,俄罗斯已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周五商讨这一非常事件,管先生,你对此如何看?

特约评论员 管姚: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关安理会对北溪管道事件进行商讨的确切消息,而且现在相关方展开的调查尚处初始阶段,尤其对海底管道泄漏现场的实地勘察尚未展开,在至今并无调查突破且缺少实锤证据的前提下,即使安理会展开会商,恐怕也难以得出实质性结论。

更何况,北京时间周五晚还有最新突发事态,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正式签约仪式,确认“兼并”俄罗斯在乌实控的四个州,这无疑是俄乌冲突进入第8个月的又一重大事态,如果安理会此时会商,势必会引发成员间激烈且更加紧迫的博弈与争论。

但这并不意味着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态的严重性被低估,我个人甚至认为,较之“领土兼并”,北溪管道事件的冲击与危害,反倒辐射波击面更广,受影响人群更多,甚至对整个国际社会都特别敲响了警钟,德国国会防务委员会主席玛丽·齐默曼(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甚至直斥这是“classic hybrid warfare”,是所谓“经典混合战”,是“俄乌战事在能源领域的延伸与放大”。放到欧盟9月最新通胀数据达到创纪录的10%的大背景下,整个欧元区的痛感更加强烈,至于欧洲第一经济体德国,那更是关乎能源安全乃至整个产业安全的生死考验,已有产业人士悲观预言,伴随能源危机导致的电力价格飚升、制造业外移,整个欧洲的工业基础都被摇撼,欧洲工业将遭遇长期且不可逆的损失。这些都可以理解为“经典混合战”的战争代价,而这个代价是所有人尤其是欧洲大陆共同承受的。



资料图

直新闻:西班牙能源大臣指责,北溪管道事件是“俄方刻意挑衅的结果”,美媒更指责俄方在打响所谓全面能源战,你对此有何分析?

特约评论员 管姚:西班牙能源大臣的“刻意挑衅”说,与其说是实锤指控,倒不如说是这位女大臣面对油气价格飞涨的情绪发泄。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就特别回呛,指责俄罗斯幕后施袭自家油气管的说法“愚蠢至极”。

美媒指责俄罗斯以所谓“自残放大招”的方式撬动能源杠杆,但既是杠杆,不是应该时时攥在手中才成其为杠杆吗,为何一炸了之?而且是代价如此之高的一炸了之?目前已知北溪管道累计发生四处大规模泄漏,管道内的残留天然气也快泄漏殆尽,随着海水的漫灌,工程专家的悲观预测是,北溪一号可能会报废,北溪二号有望修复重启,当然此前美国的强力干涉加上后来俄乌冲突的爆发,二号就从来没使用过。



资料图

北溪一号管道其实是两条并行的海底输气管,在俄乌冲突爆发前十年,俄对欧洲的油气出口每年可挣1200亿美元,其中大头是由北溪一号管道挣来的,那么俄方果真愿意如此自残,账是这么算的吗?芬兰总统尼尼斯托昨天接受《赫尔辛基日报》采访时说,油气管道事件至今迷雾重重,短时间很难作出评估,但他随后提了个问题,does anybody benefit? 有人从中受益吗?这当然是值得追问,你很难评估俄罗斯会从管道遇袭事件中真正受益,但闭着眼都能猜到,最大受益方当然是美国。之前美国一船卖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可以净挣一亿多美元,现在当然会挣得更多。顺着芬兰总统的思路,“在谁干的”核心追问之外,其实还应追问:谁能干?谁敢干?50米水下,在北约密布探测装置的水声监测区内,有能力以无人潜航器或其他爆炸装置搞袭击的,放眼全世界,单手可以数得过来。

《纽约时报》昨天的标题用了个问号,Was It Russia? 是俄罗斯干的吗?但到了《时代》周刊,问号在标题中直接被拉直了:Russia Blows Up Gas Pipelines,俄罗斯自炸输气管,美刊说,这是俄方全面宣战“其业已输掉的能源战”,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美媒在打响对俄舆论战。



资料图

直新闻:北溪管道事件对外部世界又带来哪些警示?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是值得探究的紧迫追问,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所谓“经典混合战”是以这种残酷逻辑厚黑手段上演,那么当然有理由追问,这次是海底输气管遭破坏,那么下次,一旦战事打响,海底光缆会不会也将遭殃?那可是关乎网络安全与通信安全的命门。水下的危险一幕,有没有可能也会在空中乃至太空上演呢?不管北溪油气管道非常泄漏事件的最终调查真相如何,或者它再度沦为又一个被各方相互攻讦各执一辞的罗生门事件,但无可否认的是,此一事态被公认是俄乌冲突的危险外溢,是所谓常规战事的延伸。

我们恰恰也在俄乌冲突前线看到,过去8个月来,针对乌境内大型基建尤其是核电站等高危敏感基建的攻击事件层出不穷,所有这一切,都反复敲响了基建安全的警钟。应对非常事态,锻造安全能力,这是大国捍卫自身安全利益的能力必备。就此而言,外交部前段时间持续回应美国NSA即网安局下属机构对中国大学及机构的网络攻击,全面揭露其网攻手段,正面警示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作者丨管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本文标签: 天然气  能源  天然气管道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