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管线一声炮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热点资讯2022-10-01 17:08:36智慧百科

北溪管线一声炮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文丨华商韬略 越奇

要论及最近一段时间里讨论度最高的国际热点话题,那么两条北溪管线被人为破坏这一新闻恐怕会当之无愧地拿下热度冠军。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这条从俄罗斯向欧洲各国输送天然气的管道被国家力量人为破坏,都是个大事。


注: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破损部分,海面上翻腾着的水泡清晰可见

不过,今天我们不去探究这条管道究竟是被何方势力破坏的,也不讨论北溪一二号线上的四处破损是否会进一步挑动俄乌冲突向更加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而是准备将目光聚焦在支撑欧洲工业的重要一环——德国身上,谈谈北溪管道的受损对中德两国都意味着什么。

简单地说,尽管之前由于欧洲多国的对俄强硬态度,俄罗斯已经暂停了通过北溪一二号线向欧洲运输天然气。

但毕竟管道还在,只要俄欧之间达成妥协,例如欧洲默认俄罗斯策划的乌东四州公投,那么天然气的输送随时都有可能恢复,双方之间至少还保留有议价的余地。

但现在管道被毁,虽然据相关人士的说法后续还可以进行修复,但这一过程是要花钱花时间的,更别提在目前这种欧洲人普遍反俄的集体情绪下,是否还会愿意去修复管道。

按照我们熟知的欧洲政府的行政效率,即便最后下定决心修复北溪一二号,恐怕一番扯皮也少不了。

至少在这个冬天,欧洲国家是完全指望不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了。


注:德国近一年以来的PPI节节攀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即便不考虑欧洲人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受冻,像德国这种工业立国的国家,也是非常需要石油和天然气来维系自己的工业体系的。

往小了说,能源价格的飞涨会导致德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大幅度提高,而工业巨头们为了日益高企的能源价格,必然会通过涨价来向消费者一方转嫁成本,进而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胀)暴涨。

这种传导效应,最终会使得德国居民的日常生活开支最终变得难以为继。


注:德国自2022年开年后的通胀同样居高不下,这里面就有PPI传导的

而如果往大了说,能源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逼迫德国国内的企业向能源价格相对较低的国家转移产能,并最终逼迫德国不情不愿地“去工业化”,变成类似于美国“铁锈带州”那样的产业空心化地区,而这无疑是靠“铁与血”立国的德国人所不愿意见到的。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空谈,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德系工业骄子纷纷来华投资。

远一点的像德系车企三巨头奥迪、宝马和奔驰纷纷宣布在华增加投资,开设新工厂,分别在长春、沈阳和北京落地,总投资近600亿人民币。

近一点的像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不顾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反对,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立该集团的全球第三个一体化生产基地。2022年9月6日,湛江一体化基地的首套设备已经正式投产了。


注:巴斯夫项目启动的奠基仪式

实际上,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维持其低工作强度和高福利的社会,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诸如化工、汽车、芯片、机床、精工这类的高附加值产品,来换取发展中国家低附加值的便宜原材料和商品,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剥削。

像中国改开刚起步的那十几年里,“一亿件衬衫换外国人一架飞机”的说法就是这一事实的现实投射。

可以说,要让十四亿中国人过上好日子,产业升级是必须要走的一步路,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俄乌冲突和欧洲能源危机,反倒有助推中国完成产业升级的迹象,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还可以关注一下像拜耳、卡尔蔡司和西门子这样的德国企业是否有来我国投资的动向,做好进一步迎接外企进行高附加值产能转移的准备。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本文标签: 天然气  能源  德国  欧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