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乌克兰三州交界处的小城红利曼地区成为俄乌冲突中军事上的焦点。乌军接续哈尔科夫攻势围攻红利曼,大有包围城市中俄军之势。红利曼丢不丢意义不大,但红利曼战局的背后却暴露出俄统帅部正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
与此同时,伊朗在本周对伊拉克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导弹攻势,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伊朗一步一个脚印建立起了一套隶属于本国的信息化打击体系,有效的改变了地缘环境。
伊朗人的信火一体打击能力
正当全世界的目光放在俄罗斯动员上时,伊朗对伊拉克库尔德人自治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
伊朗革命卫队陆军指挥官萨达尔·帕克普尔28日在接受采访时证实说,伊朗武装力量过去几天里已经向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分离武装据点”发射了73枚弹道导弹,打击了42个“恐怖分子”的阵地和目标,其中一些目标距离在400里以上。除了弹道导弹之外,伊朗还发射了数十枚巡飞弹,包括此前在俄乌战场中亮相过的“见证者-136”巡飞弹。伊朗媒体称,伊朗巡飞弹袭击了伊拉克埃尔比勒的库尔德武装组织总部。
这也是伊朗今年第二次对伊拉克地区进行大规模弹道导弹打击,就在今年的3月13日,革命卫队空天军向伊拉克埃尔比勒发射12枚“征服者”-110弹道导弹,导弹精准命中美国新建领事馆旁的别墅区,将这片居民区炸成一片废墟。
装备“征服者”系列近程弹道导弹的第15卡埃姆弹道导弹旅,该旅现在装备了6联装“征服者-110”发射车
伊朗打击伊拉克“库区”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对库区干涉伊朗内政的一种回应。要知道,此前长达一周的“头巾”抗议活动,起因就是因为伊朗库尔德女权主义者的离奇死亡。而伊朗“库尔德省”也成为本次抗议活动中动作最为激烈的一个省。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将伊拉克库区当作“幕后黑手”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对于广大外界观察人士来讲,伊朗这次打击行动中使用的导弹数量着实“令人震惊”,要知道,在烈度高强的俄乌战场上,俄乌双方每天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数量一般不超过20枚,而伊朗在短短3天的打击行动之内就发射了73枚弹道导弹,让人感觉伊朗才是适应现代战争的工业国。
作为伊朗局势的长期观察员,笔者只能吐槽说,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伊朗早就证实拥有了年产数百枚导弹的工业能力。在也门战局的高峰期2020年,光是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就发射了273枚弹道导弹——其中绝大部分是伊朗“征服者”系列弹道导弹改进而来的BADR系列导弹,而伊朗本国还进行了20多次的导弹科研试射和部队抽检试射,并在20年初对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发射了14枚弹道导弹。
与此同时,“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叙利亚亲伊朗派系武装也获得了BADR系列的弹道导弹,这意味着伊朗光是2020年就生产了至少400枚弹道导弹。
除了弹道导弹产量,伊朗最近在乌克兰和伊拉克库区使用的战术,也值得我们的关注。
伊朗无人机部队的对手并非是毫无防空能力的地区武装,而是具备较强防空预警体系的正规军队。其中,俄乌战场上的乌军拥有大量野战防空设备,并且有北约的远程预警;驻伊拉克美军有完善的预警体系,并且有不受伊朗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干扰的固定翼航空兵支援。面对这两个有较强防空能力的对手,伊朗的无人机尽管技术性能有限,但通过战术上的主观能动性依然创造了不小的战果。
伊朗“见证者-136”系列巡飞弹是一种低成本武器,只能靠内置的卫星/惯性导航根据坐标打击固定目标,但很难打时敏目标。但“见证者-136”支持飞行过程中依靠数据链修改坐标的,所以理论上要是用户有足够强的信息化水平,136也可以打击时敏单位。而在近期敖德萨和伊拉克的战例中,伊朗普遍使用了“迁徙者-6”无人机在边缘侦察,引导“见证者-136”巡飞弹。俄军会在凌晨出动迁徙者-6在敖德萨上空,在距离目标十几公里的位置利用光电红外设备侦察负责提供实时坐标,随后传输给见证者136进行打击。
俄乌冲突证明,如果己方的无人机不担负打击任务,只负责远程侦查任务,那么对方需要付出巨大的反制成本才能有效应对。大疆无人机在10公里外就可以发现装甲目标,5公里外就可以发现敌军暴露目标。这样遥远的距离导致俄军很难去用硬杀伤手段打击大疆,更多是通过电子战手段去影响大疆无人机。当然,哪怕是电子战装备和野战防空装备编制数量较多的俄军,在这次战争中也无法常态化反制乌军的无人机,只能在进攻的重点方向干扰乌军。
伊朗装备的“迁徙者-6”系列无人机可以在十几公里外锁定目标,之后可以在一个安全距离引导体系中的其他部分去攻击,这比俄乌战场上TB2的临空攻击要安全的多。而迁徙者系列无人机金属元件小,速度低慢,欧美拥有的大型预警机和乌军拥有的野战防空体系很难探测十几个公里只负责提供侦察的伊朗无人机。这意味着乌克兰需要将针对歼击机的防空体系无限前移,增加了风险的。美军在过去5天的伊朗打击任务中也只宣称击落了一架迁徙者6,而乌军在过去十几天时间里也只确认打下了一架“迁徙者-6”。
我军最接近的打法是炮兵旅无人机引导远程火箭炮。但和远程火箭炮相比,见证者136这种50公斤装药的巡飞弹杀伤力足够,成本更低,而且有足够长(接近20小时)的滞空时间,而且有能力打击时敏固定目标。我们的人工智能水平更加先进,而且依托发达制造业,制造同类型的巡飞弹可能成本更低,这意味着未来我们有可能实现彻底改变战争形态的“蜂群”结构。伊朗的“抵抗之环”是无人机操作员在落后条件下发扬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无人机战术,对于我们而言具备一定参考性 。
当下拜登政府的中东政策延续了美国从中东“战略收缩”的整体战略,进一步从中东战场撤军,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和俄乌战场。但具体到行动上,拜登政府却不愿意和伊朗和解,依旧在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封锁伊朗,甚至直接支持代理人冲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权。
但伊朗也早已不是当年的伊朗,美国人持续多年的武器禁售倒逼伊朗发展本国的导弹产业,经过一代人的顽强和奋斗,这种自产能力已经开花结果,也让傲慢的美国人付出了代价。本次革命卫队空天部队的大规模袭击再次证实伊朗拥有对中东美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精准打击的能力,在美国从中东逐步退出的今天,对西方世界和以色列的战略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伊朗人的新锐武器库再次证实了“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伊朗国防工业的部分成就让笔者“感同身受”。尽管伊朗依旧面临内外诸多问题,但作为一个“后发至上”的国家,伊朗的武器工业确实发扬了主观能动性,已经到了可以改变地缘政治的水平,和另外一个在武器生产上窘态尽显的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人一定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红利曼,第二个伊久姆?
笔者30号完稿,1号录稿的时候,红利曼已经被乌军控制
红利曼是顿涅茨克州的一个小城市,乌军围攻红利曼虽然军事上意义有限,但“入俄公投以后,主动夺取顿涅茨克州的城市”显然对乌克兰而言有巨大的政治加分。乌军在红利曼方向的攻势接续的是伊久姆攻势。从9月6日开始,乌军出动6个机械化旅、2个坦克旅、5个领土防卫旅、1个炮兵旅的庞大兵力对巴拉克列亚-伊久姆方向的俄军防线空缺进入劈入作战。这场战争在施老的军评已经提及过了。由于俄军在巴列克纳亚地区也是准备撤退状态,因此巴列克纳亚地区未经防守就丢给了乌克兰人。随后乌军迅速越过巴列克纳亚地区追击俄军,俄军不得不在后撤过程中组织仓促防御。最后就是俄罗斯丢掉了几乎整个哈尔科夫州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百里无兵
到9月15日,巴拉克列亚-库皮扬斯克战线的最终结果是,俄军以损失掉数个摩步3师和摩步144师的BTG兵器装备为代价,将战线短暂稳定库皮扬斯克东岸的奥斯基尔河和俄乌边界。这使得红利曼一地成为某种突出部。当然,对于俄军而言,红利曼是一个较为适合防守的地方——红利曼有地理位置优渥,附近南有北顿涅茨克河东有奥斯基尔河,使得斯拉夫扬斯克方向的乌军很难继续平原上的突击攻势,要组织复杂的渡河进攻。
随后在红利曼的地区,俄西部军区20集团军的数个BTG沿着奥斯基尔河布防。除了此前撤到奥斯基尔河以东的部队,俄军还重新部署了一些部队,在此地部署了此前受到一定损失的俄军哥萨克预备役志愿者13团和库班预备役16团 ,卢甘斯克人民军开战后组建的预备役208团和119团,对乌军进行迟滞作战。
确实打了一段时间
在一阶段进攻中未遭到重创的乌军进攻部队当然不会趁着俄军收缩的机会继续收复国土。北线的冲突的局势在沉寂一周以后,红利曼地区局势在23号前后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乌军25日前后在南西两个方向上突破奥斯基尔河和北顿涅茨克河,迅速占据了红利曼以东的一大片定居点,随后与俄军在红利曼城附近北方定居点进行短暂的争夺。
在笔者看来,渡河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作战形势,这基本上说明,俄军没有沿河布防,防守决心很低。在战线之外,从25日起,俄军官方的战报就基本停止提及红利曼方面的攻防战——要知道,在伊久姆撤军时期,俄罗斯国防部也是停止了伊久姆方向的战果汇报。这种“似曾相识”的画面,也基本上说明了俄军的防守决心。
到笔者完稿时,红利曼的局势依旧紧张,但俄军还没有彻底丧失主动权:虽然前线透露的只言片语还是说明了交战的烈度不低——俄军曾经多次打退了乌军排级的机械化冲锋,而数量劣势的俄军也在优势乌军的火力冲击下损失了一定的部队。但是,乌军对于地域的控制远没有地图上显示的那么夸张,而乌克兰方面对于后方公路的干扰也极为有限。笔者判断,红利曼的撤退只是时间问题,看起来俄军这一次的撤退行动还算有章法。
到笔者完稿的30号,红利曼局势虽然看起来大局已定,但乌克兰方面还没有宣布控制红利曼。乌克兰群组宣称,2万名乌军在红利曼地区包围了包括摩步3师第752近卫摩托化步兵团在内的5500名俄军。这显然是一种夸大,因为到现在为止摩步3师的部队还没有出现在这个方向。但乌军至少宣称完成了对红利曼方向的包围,并在红利曼城郊“合影留念”。不管怎么说,虽然地图上看着揪心,但顿涅茨克州的红利曼至少没有在9月30日俄罗斯“大喜之日”丢给乌克兰人,在传播学上至少没给俄罗斯创造新一轮的舆论灾难。
笔者推测,俄军在红利曼附近组织防线的根本原因是在翻浆期到来之前迟滞乌军足够长时间,以让后续部队坚持到在卢甘斯克-哈尔科夫交界处的斯塔托沃-克莱米纳地区拼凑一支可以和乌军进行长期消耗的防线。这条防线有不少山川河流以供防守,而乌军离心进攻也正在达到军级机械化部队进攻纵深的极限。坚守这条防线,也能避免乌军的“海马斯”火箭炮长期威胁后方的铁路公路运输,为俄军持续轮战创造机会。同时,俄军的“偏师”在红利曼地区防守,能为国内动员练兵,为疲敝的BTG补充装备争取时间。同时这个地方也符合俄罗斯三阶段宣称的“重新部署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的宣言。
其实,红利曼丢不丢意义不大,但红利曼乃至伊久姆乱局背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才非常关键。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和笔者一样的疑问:俄军的预备队呢?俄罗斯“兵强马壮”西部军区去哪儿了?
回到西部军区的问题。作为俄罗斯本轮“新面貌”改革的精锐部队,集中了大量新锐兵器的西部军区的表现却远远比不上中部军区和南部军区。举例而言,俄乌冲突中单次最大歼敌是由南部军区柏林150师在马里乌波尔创造的,第二大歼敌成果是中部军区坦90师创造的。而西部军区可以说得上的战果,除了打下伊久姆以外寥寥无几。西部军区部队最近一次营以上歼敌成果,是76空降师在赫尔松方向对因古列次河渡口冒进乌军的阻击。
西部军区表现不佳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西部承载了太多俄统帅部下达的过于激进的作战任务。俄军在本轮作战中最大的三次装备损失,分别来自跃进基辅,撤离基辅和伊久姆大撤军,这三次俄统帅部。从军事角度看,西部军区的受领的任务十分不合理,数千辆机械化部队在乌军的沿途打击下冒进300公里,不仅违反了一切军事教程,而且将部队部署在不利的地位当中。简而言之,从别尔哥罗德打进基辅,是一种过于冒进的军事投机。
在这种激进的军事行动下,西部集群那么自然要承担军事投机带来的后果。在跃进基辅的过程中,西部军区在新面貌中精心准备的战斗武器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战斗力,不但未能歼灭敌人,反而在持续的不利部署和奔波中损兵折将。就拿第一坦克集团军来说,笔者之前的军评提到,作为俄军第一阶段突击的矛头,第一坦克集团军在3月份遭受了重大的装备损失。随后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坦1集团军仅仅是稍加休整就接续进攻伊久姆。随后因为优柔寡断和伊久姆方向客观的条件受限,西部集群没有接受太多作战任务就被迫返回驻地,而撤退过程乌军的追击,进一步动摇了西部军区的士气。
雪上加霜的是,过去6个月时间里,西部军区放弃掉的装备未能得到及时的修缮和补充。那些损失掉的80BVM只能变成他们父亲在车臣用过的80BV,而乌军方面虽然在装备上也逐渐吃紧,但北约源源不断的援助和乌军源源不断地征兵还是改变打击双方的信心。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说西部军区的将士们对于持续的冲突有什么旺盛的士气。
随着俄军兵力日益吃紧,可以推测的是,俄军上下当下对于统帅部都有着较为强烈的不满。举例而言,根据俄方群组的消息,到了9月份,俄军出现了基层士兵议价权过高这样的情况——大量基层合同兵在半年合同期满以后拒绝回乌继续参战,导致俄军的BTG难以为继。之前笔者和养鸡老爷在观察者网音频节目“茶话会”中也提过,和俄军接触过的我军参赛指战员普遍反映说,俄军士兵当下从乌前线借机返回的情况十分普遍,有不少汽车兵通过找关系或贿赂方式返回国内。而在驻地内,俄军对于东方2022等大规模演习的热情看起来比保卫伊久姆重要得多。俄军并没有表现出希望回到乌克兰战场为他们的战友复仇的战斗意志。
在此情况下,纵然西部集群在别尔哥罗德地区还握着大几十个BTG,但这些部队已经很难当作战斗力去看待。笔者完全有理由推测,在条件改善前,或者说俄罗斯决策层坚定战争决心之前,至少西部军区的俄军可能会拒绝返回乌克兰继续作战任务。这一推测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其实也可以解释俄军此前一些奇怪的部队建制:为何俄军放着被打残,丢掉高级装备的近卫部队不去休整,反而将今年新产出来的T-90M主战坦克和T-80BVM主战坦克配属给“瓦格纳”集团和新组建第三军?因为至少这些完全由“雇佣兵”和“合同兵”组成的部队能有高昂的士气和战斗意志。至少“瓦格纳”集团还在继续进攻巴赫姆特。当然,最近的战局证明,瓦格纳和第三军不解决问题,至少不能解决广阔的1000公里俄乌接触线上的全部问题。
当下看,迟迟来到的动员某种程度上是俄军统帅部对于部队不满的一种回应。乌军在北线有5到7万人,12个旅级单位;与之相对的,西部军区难以在人员和技术兵器数量上媲美当面乌军。如果西部军区没有补充足够多的T-90M和T-80BVM主战坦克,没有足够多的动员兵充实战线,很难相信西部军区的上上下下愿意返回乌克兰继续作战。
所以,当下红利曼地区四个不满编预备役团对抗乌军7个旅的情况,是俄军当下怪现状的直观反映。对于俄军而言,俄统帅部只能通过所谓磁性战术,利用自己陆航、远程炮兵和补给线占优的情况下不断撤退,以迟滞消耗乌军。可以判断,俄军正试图进一步缩小战争规模,笔者的推测是,俄罗斯应该会将战斗规模缩小到9月6日以前的一半左右,同时尽可能确保只有一半的军区配合雇佣军和空降兵参与轮战,另外一半则可以安心在家进行休整,这也符合俄罗斯对于战场的监视能力和控制能力。
“润了”
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俄罗斯本轮动员的结果。就在哥萨克人在红利曼拼命阻挡优势兵力的乌军的时候,普京在四州入俄公投上的“乌拉”声也响彻了俄罗斯方面的大地。也许一次危机感能最有效的推进动员。但世界毕竟是物质的,对于俄军而言,俄军在动员方面遇到的问题远比乌军严重——绍伊古时代的过度扩张和谢尔久科夫时代致命的军官断档已经耗尽了俄罗斯民间的预备役军官储备;同时过去6个月战争中,基层军官因为英勇而付出的伤亡也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的造血能力。而俄罗斯显然没有“北约”这样的军事集团作为后盾,没有人帮助俄罗斯快速地培养军官和士兵。
俄乌冲突多少算一次现代战争。现代战争需要坦克、火炮、步兵载具和精确制导弹药。俄罗斯去年交付了200辆步兵战车和260辆主战坦克,即便俄罗斯在过去9个月里生产了同样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对于近千辆俄军主战坦克和同样数量的步兵载具的损失也是杯水车薪。现在看,俄军大量部队换装老坦克的情况应该还会持续。
不过,也有好消息。对俄军来说,持续的精导产量在最近灰暗的战局中多少算一个好消息。进入9月份以后,俄罗斯空天军加大了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量,开始大量使用“产品305”等精确弹药;俄罗斯人在“口径”等重点弹药的生产上也实现了突破,在确保弹药投送量的同时补充了库存。
除此以外,伊朗方面的无人机似乎也成为了改变战局走向的关键。尽管见证者136只能靠内置gps/ins导航打固定目标,但很难打击时敏目标。但对俄军来讲,他们至少有了一个类似于我军KD88或者火龙-140A弹药一样的能纵深打击100公里外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武器,为乌军的进攻和部署带去了新的麻烦。而革命卫队优秀的无人机战术也为俄军带来了新的能力。我们讲战争局势不是一两件兵器能够改变的,但俄乌是特别军事行动,所以迁徙者6和海马斯这样的武器可以改变冲突的整体态势。
对于俄罗斯而言,至少当前的危机只发生在北线,在兵力和后勤补给较为充足的南线例如赫尔松方向,乌军的几次冲击都没有达到北线的效果。就在伊久姆俄军跑路之际,乌军在因古列次河渡口又损失了数个机械化营。笔者判断,如果俄军能在翻浆期过后实现增兵,在北线稳定局势,接下来战争的关键可能是乌军切断梅利托波尔地峡,从战略上彻底包围俄军,在军事上解决俄乌问题。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终究还是人。北溪管线被炸,扑朔迷离,手段恶劣,但如果背后真的是北约集团,那多少表现出了将战争打到底的战斗意志。而对于俄罗斯来讲,当下俄统帅部的战斗决心显然是一个问题。回到这场冲突,笔者觉得俄方至今仍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俄罗斯为了这场战争打算牺牲多少人?这个问题如果回答不好,那么俄方看起来很难改善目前的战场局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