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神舟十四、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这是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的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
自今年6月5日入驻中国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
神舟十四号任务还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一是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二是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三是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四是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是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六是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七是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神十四到底有多牛?一起来看看。
资料画面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在轨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先后迎来问天、梦天实验舱,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
首次进驻两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段,发射重量均约23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期间,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完成国际首次平面式转位。其中问天实验舱任务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梦天实验舱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10月12日,“天宫课堂”在问天实验舱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作为新晋“太空教师”,介绍和展示了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陈冬戴上空间站内首个混合现实眼镜,在科学手套箱内对在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进行样品采集。
10月12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
3次出舱创纪录
11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出舱的画面。新华社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分别开展了2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共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9月初,陈冬、刘洋完成他们的出舱首秀,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首次使用,小机械臂首次辅助舱外作业。
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9月17日,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任务距离乘组首次出舱仅隔1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空间站“T”字构型下首次出舱。神舟十四号乘组最后一次出舱是中国空间站形成“T”字基本构型后的首次出舱任务,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范围由单舱扩展到三舱。陈冬成为首位登上组合机械臂的航天员;蔡旭哲实现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首个到达梦天实验舱舱外的航天员。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视频画面
两个乘组首次“太空会师”
首次在轨“收快递”。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飞船向空间站送去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首次迎接载人飞船来访。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来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会师太空”,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完成首次在轨交接
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轨交接,神舟十五号乘组指令长费俊龙从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手中接过中国空间站钥匙。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在轨交接期间,6名航天员在“太空之家”是如何共同生活、合理分工的呢?一起了解一下↓
在轨生活怎么住?空间站基本构型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宽敞的“三居室”。其中,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原则上分别作为撤离乘组与来访乘组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两舱的使用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资料图
怎么吃?两乘组可根据空间大小选择一起进餐或分场所进餐,可分享各自食谱中安排的食品。
如何安排就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乘组在轨就寝状态,原则上同一乘组在同一舱段,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航天员的睡眠区
怎么锻炼?如何解决个人卫生?在轨锻炼可根据锻炼项目错时灵活实施;乘组轮换期间,可同时启用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卫生区,原则上乘组根据就寝舱段就近使用。
航天员在轨锻炼
撤离乘组(神舟十四号)做什么?在两乘组正式交接前,值班职责继续由撤离乘组承担,待交接结束后,来访乘组根据值班制度开始轮流值班。
为了迎接来访乘组,撤离乘组要提前进行空间站物品整理和物资清点,为来访乘组准备日常生活物资、睡眠空间和用品等;撤离乘组还要提前进行来访乘组进驻前空间站相关状态设置,确保满足6人的资源消耗需求。
撤离乘组按照乘组飞行计划,完成每日工作,重点进行返回前准备。
开展水样微生物检测
首次在夜间严寒天气返回地球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目前,东风着陆场直升机搜救分队、空运机动搜救分队、地面搜救分队、着陆区周边民兵分队等各方搜救力量已经就绪,东风着陆场做好了迎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夜间严寒天气搜救航天员,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
“这次搜救回收任务最大的难点是极寒和夜间条件,夜间搜索发现目标难、夜间到达着陆现场难、救援现场保障要求高、搜救行动风险防控要求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高级工程师、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说。
视频画面
针对夜间搜索难题,科技人员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在着陆场应用,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研制了国内首款共口径、长焦距、柱型直升机光电吊舱,调配具有微光、红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学设备在地面布阵,提升夜间搜索发现返回舱的能力。
“我们筹措了夜间搜救航天员需要的各种照明器材。对地面车辆装备加装了大功率的探照灯,在车辆尾顶部安装了爆闪灯、荧光旗,来保证行进车队的视线。在空中分队飞机上也加装了探照灯。”神舟十四号搜救回收任务指挥员冯超说。
针对极寒条件可能导致的设备异常,东风着陆场对所有野外工作设备进行了抗低温防护,为车辆加装了低温启动装置,给通信设备配足了备用电池,着陆现场临时搭建场所均按8小时供暖配齐电力保障设施。
医监医保医疗救护车也得到维护升级,可以在极寒条件下为航天员提供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场所,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用热水洗漱。“针对夜间返回、低温环境,我们加装了燃油暖风机调节车厢温度,20分钟内可将舱内温度升高至20摄氏度以上,还为航天员准备了保温毯、保温被和暖宝宝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医院航天员医疗救护队队长吴冬惠说。
网友评论:
有一种自豪叫中国航天!
后勤工作人员全力保驾护航。
真的让人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欢迎回家,摘星星的人,比心。
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仰望“璀璨的夜空”,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将会拥抱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即将踏上回家旅途,感谢你们带来的自豪与浪漫,期待英雄凯旋!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北京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网、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