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文静
编辑 / 田晏林
一种长周期产品,不可能被哄抢一空,还因此让高端住宅在面对处于调整期的房地产行业时,表现能够相对坚挺。
(图源/视觉中国)
高端住宅热销背后
几年前,一位住在上海的90后作家,因为家里马桶被堵,两个小时没有疏通成功,一时情绪上涌,发微博吐槽,说即使努力奋斗,住到了小2000万元买的房子里,做着所谓人类精英的工作,依然被堵住的马桶“气得浑身痛”。
这篇博文虽只有几百字,却在互联网上引发了一场讨论,有网友质疑:“2000万的房子,在上海算的上豪宅吗?”外行看热闹,习惯用金钱简单粗暴地定义豪宅,觉得价格越贵,房子越豪。但行业内对豪宅的衡量标准却更加丰富。
贝壳研究院曾将“总价1000万元及以上”“总面积150m²及以上”“三居及以上”作为北京豪宅的标准。而在其他城市,机构对豪宅的定义是:总价在同城区前25%;面积大于全市成交样本平均建筑面积90%;物业费≥2元/月/平。
入行十几年,跟北京的各路“有钱人”打了许久交道的豪宅置业顾问王潇,经手过北京数个知名的顶级豪宅项目。就她观察,市场变了,“现在是伪豪宅时代,有价值的房子越来越少。”
这些年,随着北京对“非普通住宅”的标准有所放宽,一些改善型住宅单价只要卖得贵一点,就容易被贴上“豪宅”标签。王潇说,但这些所谓装修高级、设施豪华的房子,在她眼中都算不上“真豪宅”,只有那些占据社会稀缺资源,在地段、自然景观、人文价值、产品力上具有不可复制性的产品才是。
“像朝阳公园边上的某个项目,地块里的公园几乎与朝阳公园连在了一起。开发商不可能再在北京市区复制一个这么大面积的公园,也无法再复制它的绿化率。”据王潇介绍,有着“皇城根儿下豪宅”之称的东直门8号,毗邻亮马河和北护城河,两河交汇、三面环水,整个市区除了该项目再无一手临水项目。
近年来,一二线城市严格把控核心土地资源,豪宅产品愈发稀缺,更加成了高净值人群的心驰神往。
从事豪宅经纪行业十年的陈峰说,2022年大力推售的北京某庄园项目,每套均总价一个亿,交易量比往年多了50%。“去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成交。”此外,上文提到的朝阳公园旁边的项目均价7000万元,一年也能卖五六十套,开发商仅凭此项目一年就有超40亿元的现金流。
在物以稀为贵外,据王潇观察,疫情之下,长达数月的居家生活改变了人们对于家和房子的需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销售颇为可观。王潇的客户大部分买房都为了自住,很少有人是追求投资,“他们更加追求品质,追求极致舒适的居住环境。”
凌宇的搭档吴冰也发现,今年较好卖的是独栋别墅。特别是今年上半年5月份,正是疫情之后,二手房独栋卖得多。“居家隔离期间,独栋能让住一起的两代人、三代人,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吴冰称,今年他关注的部分项目,单套总价涨了500万至1000万元。
另据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统计,当下北京最活跃的高端住宅产品,以总价1000万元~3000万元为主,其中2000万元的偏改善型高端楼盘为主流。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北京总价1000万元以上高端住宅共成交3770套,其中总价1000万元~2000万元段位的共成交2827套,占比超7成;3000万元以上的高端住宅仅成交209套。
从成交单价看,截至6月20日,北京单价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一手高端住宅共成交1233套,较去年1~6月的成交量增加了33%;单价15万元/平方米以上成交12套,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
韩乐表示,从目前的土地供应来看,一些比较好地段还在不断涌现,“比如南二环的纪家庙、周庄子,还有朝阳区的太阳宫,随着这些优质地段的项目到来,可能大家的选择也会更多一些,高端住宅热销的局面很难持续,客户会逐渐被分流。”
(中式别墅。图源/视觉中国)
高端住宅为何备受青睐?
从20世纪90年代的方庄、亚运村、望京,到后来的中关村,从最早的涉外别墅丽京花园,到后来的贡院六号、昆仑公寓,如今在“一山、两河、三线、四高”的分布之势下,北京还分布着数百个别墅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
在高端住宅行业十几年的王潇对这些项目如数家珍,她看到一些高端住宅成为经典,至今仍在续写神话,也看到曾经风行一时、备受追捧的项目逐渐陨落,隐入尘烟。
王潇发现,高端住宅的购买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变化。这些年,她见过的高净值客户分布在各行各业。以前,他们多是传统行业的大亨,还有不少是做外贸生意的,但近些年,一些借助时代的东风起家的“新贵”们开始挤进豪宅圈层。他们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购房时的年纪也逐渐偏向年轻化。
这两年,电商直播行业、MCN机构老板和“网红”主播也成为高端住宅的新主人。王潇认识的一位服装行业设计师,通过直播间销售自己独立设计的服装,月流水高达千万元。在定下200多平米的精装大平层后,只用了两个月就付清了5000万元的全部房款。
吴冰入行五年,他印象最深的一笔生意发生在2021年。一位90后的年轻人找他咨询高端住宅,本以为这又是一场“拉锯战”,但没想到,这笔颇大额的交易竟然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而且还是全款成交。这是他服务过的最年轻的高端住宅购房人,是某游戏直播平台的主播。
随着时代的发展,购买高端住宅的群体不仅呈现多元化,需求也发生了转变。王潇刚入行时,买房人追求的产品不仅要大、要豪,最好还得金碧辉煌。
“那时的客户恨不得把金子镶嵌在墙壁上。”据王潇回忆,当年北京万柳地区的万城华府的装修是简欧风格,星河湾的用材都是进口大理石,远洋LAVIE样板间也极致奢华。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北京的高端住宅产品最早从建筑风格到内部装饰,全面西式。背后的原因在于,那时住豪宅的,还是财富家族的第一代,买高端住宅还停留在炫富阶段,西式风格满足了这些人的心理需求。那些年,高端住宅业盛行着一句著名的诘问:“整天住在罗马小镇,哪来的中国式乡愁?”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变化,高端住宅产品演化出新的形态。“今天的人们开始回归生活,追求舒适、温馨、个性化,不再一味追求大、豪。”王潇说。
虽然买高端住宅的群体审美品味正在发生变化,但大家购房的逻辑如出一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购买高端住宅往往都是高净值人群储存财富的方式之一。
相对其他住宅产品,高端住宅较为抗跌。韩乐表示:“现在各种投资的行情波动大,很多富有阶层怕手里的现金贬值,所以他们购买豪宅有部分原因是用来抵御通胀和保值。”
卖高端住宅也“卷”起来了
常年跟高净值人群打交道,让卖高端住宅的人也多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外界眼里,他们日常出入各大别墅、大平层,出行开名车,与精英人士谈笑风生。有人说,他们卖出一套房子,就有上百万收入。
听见这话时,吴冰放下了手上的茶杯,苦笑道:“哪有那么光鲜亮丽?这是一个典型的奉行‘二八’定律的行业,而且现在越来越‘卷’了。”
不“卷”的时候是十年前,客户多、经纪人少,只要有房子,不愁没客户,当时富了一批经纪人。有经纪人在卖了几年别墅后,自己也成了别墅的主人。
“现在不行了,僧多粥少,一个客户微信里联系了10个中介,稍有不慎,客户就成为别人的。”吴冰感叹,行业里顶尖的经纪人收入的确可观,但更多的人中,年薪能达到四五十万元已属不易。
王潇也坦言,卖高端住宅不同经纪人之间收入差距非常大。同一项目,不同人同样接待100组客户,但结果迥异,销售额相差可达八九亿元,“这取决于个人积累和专业能力。”
高端住宅经纪行业流失率高,没有底薪,手里没有继续很难熬过前几年的困境,刚入行的新人少有人坚持下来。毕竟动辄大几千万、上亿的房子,常常一卖就是好多年,很多刚入行的经纪人没有客户、不熟悉行业,一年很难开一单。
吴冰刚入行时,他租房、吃饭都要靠信用卡。但这行有个足够吸引人的魅力——“只要成交一个客户,就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收入,立刻跳出困境。”看着身边同事开单、成交,取得丰厚的佣金,看着他们从一无所有到买房、买车,吴冰熬了三年,终于等来了他的第一单。
有了第一个客户,就有第二个、第三个……高端住宅属于大宗交易,经纪人取得购房人信任比普通房屋交易更难,可一旦成交,购房人未来的第二套房、第三套房,乃至亲朋好友的房子都会交到同一个经纪人手中。因此,吴冰、陈峰、王潇的很多客户都是老客户,或由老客户转介绍而来。
高端住宅业主的置换也比较频繁。陈峰成交的第一位客户,在十年里经他服务买过3套房、卖过2套,平均一两年就成交一次。
卖高端住宅与普通住宅方式、策略完全不同,凌宇告诉《财经天下》周刊,每个成交的单子背后都有故事,有时候可能因为一个细节就失去了客户,也会因为细节成交一笔单子。
凌宇除了做买卖业务外,同时还为别墅业主寻找租户。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非常谨慎的业主,对自家房子很珍惜,见了不少租户都不满意。但当凌宇带着一对中年夫妻与他吃了顿饭后,这位业主就爽快地将房子降价租给了他们。
后来业主告诉凌宇,服务员上菜后,他看到对面的先生先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菜。正是这个细节打动了他,认为把房子租给这样懂得尊重、相处和谐的家庭比较放心。
“购买高端住宅的人,能够积累丰厚的财富,不要想套路他们。”王潇称,成功人士往往追求高效,时间就是金钱,她要做的是帮助对方节省时间,因此往往她会实事求是地给对方精准、匹配对方需求的方案,而非夹杂其他想法试图“影响”对方。
在高端住宅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王潇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财富观念的变化。看着这些高净值人群对住宅的追求,逐步回归生活本身,王潇觉得,他们跟高端住宅的故事,未完待续,“高端住宅市场始终是流动的,买它的人像水池里的鱼,来来去去,但不会消失。”
(文中王潇、凌宇、吴冰、陈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