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16日所在的周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下一步,在保“量”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提“质”,实现粮食供给安全的量质齐升。
其一,“保量”的基础是要切实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并且还要注重耕地质量的提升。根据自然资源部去年8月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全国耕地总面积有19.179亿亩。
关于耕地质量,今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并于8月1日实施。这部法律对“黑土地”有几个关键词:保护、利用、治理、修复。“治理、修复”等用词说明在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的行为。
其中包括,有的地方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有的地方在高速铁路、国道省道、河渠两侧违规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有的地方大规模挖湖造景,这些都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其次,保障粮食供给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粮食质量并完善整个产业链条。
去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曾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提出“五优联动”概念,也就是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都是以“优粮”为基础的。这是将来“优粮”的努力方向。
种出好的粮食是前提,随后的各个环节,包括粮食收购、储存、加工、消费等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同样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名粮油品牌产品走进了城乡居民家庭,让粮食质量更有保障,消费体验更加舒心。粮食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也是粮食安全供给的重要体现。
其三,保障粮食安全供给还需包括社会资本的更广泛投入。
过去,农业作为最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效益偏低、与其他产业联动性较弱,这是过去存在的现象,但现在已经不同。
本月10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着眼于技术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此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2年)》,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领域。
总之,保障粮食供给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三点需要做居安思危的思考:一是,现在粮食产量的基础是否稳固,是否有名义上的“耕地”而实际并无产出;二是,在科技进步方面能否继续取得进展;三是在整个农业体系建设方面推进的力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