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热毯温暖欧洲寒冬:有人收获8个涨停,有人24小时赶工

热点资讯2022-10-14 12:11:42智慧百科

中国电热毯温暖欧洲寒冬:有人收获8个涨停,有人24小时赶工



他决定下个月回德国时,什么都可以不带,但一定要装条电热毯。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刘哲铭

编辑|李薇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股民们又见证了一次魔幻时刻——在A股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再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时,一家取暖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却在12个交易日里收获了8个涨停板。

10月13日,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彩虹集团”)再次迎来涨停,股价报收41.99元/股。事实上,9月20日至今,彩虹集团最近12个交易日收获8个涨停,累计涨幅高达113.15%。

彩虹集团产品主要是电热毯、电热暖手器等家用柔性取暖器具。不久前结束的成都世乒赛团体赛上,组委会给每位欧洲友人送了一份特殊的伴手礼——彩虹牌电热毯。这种看似“奶奶辈”的物件,因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能源危机,在寒冬来临之下,成了出口欧洲的“热销货”,也成为推高彩虹集团股价的利好消息。

颇具戏剧性的是,出口业务对彩虹集团利好并不明显。即便该公司早在9月22日就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公司的电热毯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今年取得了一些电热毯出口订单,但是总体金额小,对公司收入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但股民却不管,彩虹集团股价依然逆势飘红。

在德国定居的华人王斌虽然也不理解彩虹集团的股价为什么会上涨得如此夸张,但他对今年冬天的严峻形势深有感触,因为需求是没有水分的。

“现在,欧洲的燃气和电都大幅涨价,耗电相对小的电热毯真的卖疯了。”在欧洲各地,王斌身边的朋友以前根本不知道电热毯这种产品,但今年几乎都在囤货。一条原本售价20欧元的电热毯,已经涨到50欧元左右,有人不止用上了电热毯、取暖器、热水袋,还买了电热背心。

行业里的人,往往更早感受到“寒意”。

宁波艾伏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艾伏”)总经理刘继文比王斌早6个月感受到取暖需求上涨的趋势。今年6月,宁波艾伏整体订单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直到现在,阿里国际站上,还有客户在跟宁波艾伏下单。

在工厂加班加点赶工的刘继文可能不知道,一些欧洲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感谢电热毯”浪潮,有人说,这是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国电热毯制造商生意兴隆。

彩虹集团第八个涨停这天,王斌看了眼柏林的温度,已经降到个位数:5℃。他决定下个月回德国时,什么都可以不带,但一定要装条电热毯。


来源:微博截图

半年下订超去年全年

“今年比较反常,往年欧洲客户最晚在4月份就确认订单了,因为他们的纬度比较高,9月就开始冷了。但是今年直到现在还在下单,即便11月交货,客户也能接受。”刘继文介绍。

这一切,源自欧洲暴涨的天然气及电力价格。

德国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已经从2021年下半年的6.83欧分/kWh涨了三倍多,目前已达到了21.75欧分/kWh。德国居民电价也高达40欧分/kWh以上。英国官方预测的最坏情况是,到2023年1月,家庭支付的平均年化电费将超过4200英镑(3.4万元人民币)。

天然气价格也传递至电力市场,欧洲电力现货市场EPEX今年的价格已经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今年8月,法国2023年交付的基本负荷电价达到了1130欧元/兆瓦时,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电价首次超过了1000欧元,同比去年电价涨幅超过1000%。

电热毯等低耗能的取暖设备等成了经济实惠的选择。英国床上用品网站Sleepseeker已经将电热毯作为首页的推荐商品,该网站发言人算了笔账:电热毯是一般电暖气所需费用的1/16,还有一些能耗更小的电热毯宣称整夜使用只需花费1便士。


来源:受访者

晚上10点,工厂的人们依旧在岗位上,一天下来,宁波艾伏的合作工厂,一条流水线能生产500~2000台不同类型的取暖器。最近这样的工作节奏在慈溪已经成了常态,为了赶订单,有的工厂甚至进行了24小时三班倒生产。

慈溪市是我国取暖器生产基地之一,出口量占到全国三成。在这里,如果生产电暖器缺少某个配件,能迅速找到其余20多家补充的供应商。其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因地理位置与产业带优势,慈溪与青岛、顺德并称中国三大家电生产基地。

当一台取暖器完成最后检测环节后,就将被装入停在工厂外长15.8米的货车里,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这台取暖器就能抵达宁波港。如果是快船,再过20多天就能到达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港。

“其他私家小轿车基本不会去最右侧车道,因为大货车比较多。”刘继文形容这条高速的忙碌程度。

慈溪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慈溪取暖器出口33.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出口欧盟15.3亿元,同比增长55.2%,较往年同期相比,出口欧盟的取暖器销售季节预计将延长一个月左右。

不仅是慈溪,义乌、佛山只要与取暖关联的行业今年都在翻倍增长。

据《人民网》报道,一名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28年的商家今年接到了很多欧洲的保暖产品订单,虽然其经营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但往年来自欧洲的客户凤毛麟角。一款小巧的白色取暖器在今年9月卖了1万多台,是2021年同期的2倍,增量大部分都来自欧洲。为了应对此次欧洲“采购潮”,义乌市场官方网站chinagoods平台甚至将开展取暖商品的专区活动。

海关数据显示,1~8月,义乌市出口保暖用品,包括空调、热泵、热水器、电热毯等共计1.9亿元,同比增长41.6%;6月至8月,佛山向欧盟出口电热水器、电热毯、电暖器等供暖设备0.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4%。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今年1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数量达18.9万条;7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8月,欧盟又从中国进口了140万条电热毯。

欧洲人正在靠东方制造的温暖度过寒冬。

“冷静一点”

按照刘继文的经验,以往的生产节奏是4月欧洲已经下订结束,10月份不会再做欧洲的订单了,开始生产日韩或者国内的取暖器订单,但今年的生产节奏已经全变了。

“欧洲的客户一定要赶上今年这个行情,很急,他们也担心错过冬天的销售旺季。”刘继文表示。因为赶时间,今年除了海运外,有客户选择走铁路运输,甚至有个别走起了空运。

的确,欧洲的销售市场也在和冬天到来的倒计时赛跑。Euronews援引市场情报机构GFK的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德国购物者购买的取暖器数量增加了35%。而英国家电商店Lakeland表示,今年电热毯的销量达到了过去的13倍。

刘继文记得一个乌克兰的客户由于时间紧张,在阿里国际站上确认过刘继文公司的资质后,直接下了5个集装箱的取暖器,“今年很多取暖器订单都不用寄样品,都是直接下单,下得很急。不看样品就下单,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来源:受访者

不过,在火热的行情里,刘继文建议不要过度乐观:“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目前来看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长远性的影响。他只是一个短期利好,这个冬天,欧洲是不是会持续很冷?这是一个概率性事件。天然气的供给危机是不是将持续?这些我们也说不准。突然的利好在很多行业都会出现,就像之前的口罩也一样,我身边有朋友因为口罩生意一下子赚了很多钱,但也有朋友因为供给过剩亏了很多钱的,所以说应该还是冷静一点。”

以德国为例,虽然面临天然气与电价的上涨,但根据德国网络署的数据,目前库存足以确保德国在一切天然气进口皆中断的情况下覆盖近三个月的用气需求,按过往取暖季的消耗计算,目前的储气量足以确保至明年2月末的需求。德国今年冬天不存在实际的缺气或天然气配给供应风险。

而据界面报道,在德国能够挤上销量榜的电热毯是德国本土的Beurer品牌、美国的Dr. Watson品牌和中国的壳品牌Medisana。所有德国连锁超市之中,除了本土的Beurer品牌之外并未有任何电热毯销售。

“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的话,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怎么样能把产品做到更高能效,更环保,更安全,这也是客户和市场在长期关注的事。”刘继文认为。一个产业可能因为偶然的机遇爆发,但风口过去后,最终还是要回归本质。

参考资料:

《亲历德国能源危机: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界面

《被欧洲人买爆的中国电热毯,真有那么火吗?》,三联生活周刊

本文标签: 欧洲  彩虹集团  电热毯  取暖器  取暖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