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近年来,各地以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早已是常规操作。澎湃新闻注意到,多地相继出台的新政中,高级技师、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技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与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享有同等的优惠条件。
比如,沈阳针对高技能人才出台了购房补贴和生活补贴政策,还规定全职新引进的非沈阳市户籍、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在沈阳购买首套普通商品住房,可分别获得1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浙江湖州南太湖区本月发布的《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阶段性调整方案》也有类似举措:对博士一次性补贴40万元,正高级专技人才一次性补贴30万元,副高级专技人才补贴28万元,高级技师一次性补贴28万元,硕士一次性补贴25万元,中级专技人才补贴15万元,技师一次性补贴15万元……这些规定对标得很清晰,从中能看到技术人才的整体补贴水平几乎赶上了硕士、博士。
在“争抢”技术人才的名单里,还有嘉兴、淮安、常德、株洲茶陵、南昌县等。过去,人们见惯了各地以各种优惠措施延揽高学历人才,如今这股潮流已经“卷”到了高技能人才,技工成为越来越受瞩目的“香饽饽”。而在就业市场,部分专业高职毕业生工资超过本科生亦很常见。
技术人才抢手,重要原因当然是源于发展的需要。发展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是很多地方打破发展天花板的希望所在。各地在布局产业格局时,自然而然地瞄向了技术工人,因为充足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撑起实体经济的基础。
但他们恰恰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短板。国家信息中心2022年6月发布信息称,目前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制造业领域用工缺口问题最为突出,一线普工与高技能人才缺口最大。而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人才缺口达2200万左右。人社部官网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也显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电子信息产业缺工情况较为突出。
这种现象引发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其中详细规定了包括“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机制”等措施。
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技术人才何以成为“香饽饽”,成为各地争相使出薪资待遇、购房补贴、落户放宽等硬性优待,和用事业留人、情感留人等软性关怀措施的揽才对象。这既是眼下人才市场状况的展现,是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需,也是长期经济发展的趋势。
各地拿出诚意和真金白银吸引技术人才,社会也喜闻乐见。因为让技术型人才有“钱途”更有前途,除了给相关群体带来沉甸甸的获得感,也传递了鲜明的价值导向,为发展职业教育、壮大技能型人才队伍提供了信心和动力,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将职业教育作为报考方向,将成为技术人才作为人生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目前,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和保障,让技术人才更有获得感和身份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