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再气化”能力不足,数十艘液化天然气船在西班牙排队等卸货

热点资讯2022-10-22 09:59:48智慧百科

港口“再气化”能力不足,数十艘液化天然气船在西班牙排队等卸货

【环球时报驻德国记者 青 木 环球时报报道记者 付鸿烈】10月19日,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能源危机会压垮欧洲的工业吗?》的文章,其中提到,部分欧洲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已经处于停产边缘,原因直指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但就在10月18日,路透社报道称,数十艘运载着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船正在西班牙的海港周围徘徊,排队等待卸货。路透社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地港口“再气化”能力不足,液化天然气接收终端的产能已到达了极限,所有储气罐已经饱和。能源危机面前,欧洲已经暴露出了基础设施问题。


“此前,欧盟天然气供应重点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如今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欧洲的能源结构正在重组。面对欧洲能源危机,加拿大、美国的油气产量也在增加,对欧洲的贸易量也随之上升。大量液化天然气供应正通过海运涌向欧洲。”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西班牙天然气公司Enagas数据显示,近几个月大量LNG运输船抵达西班牙。今年1—9月,已经有超过250艘LNG运输船在西班牙卸货,这与去年全年的数量一样多。德国经济新闻网站20日称,仅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加的斯湾就有15艘LNG运输船被“拒之门外”。据悉,目前至少有35艘LNG运输船在伊比利亚半岛周围和地中海等待。根据Enagas的数据,西班牙拥有欧盟45%的液化天然气储存空间。此外,《环球时报》记者从统计网站Statista了解到,目前欧洲共有30座正在运营的天然气码头,在建的还有6座。其中,西班牙数量最多,有6座正在运营,但即使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目前也已无法接收海运而来的货品。

资料显示,法国、瑞典、意大利、英国等国也各有2—3座天然气码头。而能源进口大国德国目前却没有运营的天然气码头。面对能源危机,德国有两座天然气码头正在建设,此外,德国政府还租用了4个浮动码头,并讨论再建设4座天然气码头。

但是刘毅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据他介绍,接收液化天然气的终端有两个配套核心,一是接收站,二是外输管道。欧盟内国家建设新的终端以及配套至少需要2—3年时间,除特殊情况外,当地有关部门需要很长时间论证新设备运营的可行性。其中就包括再气化后的天然气如何并网、调度、交易等等。他还认为,欧盟国家肯定会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扩张,但是否会大规模布局还有待观察。因为建设和运营液化天然气终端是商业性行为,大部分都是私人投资。这种项目的特点是成本高、周期长,因此投资者还需要评估未来经济形势。

事实上,除液化天然气基础设施短缺问题被暴露外,在能源危机中,欧洲光伏大规模落地难的问题也再次凸显,影响该问题的因素更为复杂。例如法国对绿地的保护便是欧盟大规模布局光伏的重大阻碍。意大利太阳能协会主席保罗·洛科·维斯康蒂尼表示,在意大利的项目必须首先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然后再进行地区审批,地区审批很容易被拒绝,主要原因就是这些项目靠近古代遗迹。

“影响欧洲光伏大规模落地的还有土地性质因素。适合建设光伏的大部分土地是工业或农业用地,很多都是私人土地,政府作为有限,大规模布局风电、光伏的建设周期较长。这便是欧洲多是分布式新能源的原因。同时,这也为欧洲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带来了挑战。”刘毅军称。

本文标签: 天然气  西班牙  油气  光伏  刘毅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