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俄乌蓄势待发,赫尔松的“冬季风暴”要来了?

热点资讯2022-10-23 10:38:30智慧百科

一周军评:俄乌蓄势待发,赫尔松的“冬季风暴”要来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席亚洲】

本周,随着乌克兰进入泥泞季,俄乌前线处于“西线无战事”状态,但实际上双方的小规模攻防并未完全停止。同时,双方正各自积蓄力量,估计未来几周内,乌克兰的烂泥会被冻硬,一场“冬季风暴”似乎已经蓄势待发了。

目前很多人都在谈论赫尔松局势,认为这里可能会成为俄乌战争的下一个焦点,而且俄军开始撤退赫尔松平民表示他们即将放弃此地,乌克兰将会在一周内夺取赫尔松。那么,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再回顾一下战争为何呈现出今天的模样。

一场未经充分准备的战争

应该说,俄军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一场未经充分准备的战争。或者说,至少是没有准备打成一场与乌克兰的大规模全面冲突。

在俄军初期的计划中,应该是以空降兵奇袭夺占基辅,控制乌克兰政府,或者至少也是迅速切断基辅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用美国人当年的“五环打击理论”来讲就是首先将最高决策层和指挥层给打瘫,这样就能够迅速瓦解乌克兰正规军的抵抗,俄军将可以通过阅兵一般的大规模行军直接将乌克兰军队围困在兵营中,乌克兰各地方政府也会望风而降。估计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极端民族主义的民团武装会继续抵抗,但这些武装基本集中在顿巴斯前线,他们将会陷入重重围困而被歼灭。


战争初期,俄军抱着只要开到乌克兰军营,他们就会束手就擒的心态开入乌克兰

但事实证明,俄罗斯对乌克兰政权组织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估。在过去的八年中,乌克兰政府任命在全国各地的右翼官员被证明是忠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并且能够凭借各自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和行政体系有效弹压各地的亲俄势力,结果除了赫尔松一地,并没有地方政府在俄军控制当地局势前首先倒戈。

当然诸如扎波罗热市长望风而逃之类的事情是出现过的,但俄军未能有效迅速趁机控制城市,最后人家又回来了,这你就没办法了。

此外,俄军在北线的作战现在大家也已经有一定线索了,诸如近卫坦克第四师等部队之所以出现绕过苏梅、切尔尼戈夫等地而无法将其攻陷,除了想要迅速合围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之外,很重要的因素是其进攻乃至行军组织失当,很多部队未能按计划以完整作战序列投入作战,尤其是炮兵部队一度因为在急速的进攻中跑乱了,长时间缺席战斗。这和俄罗斯南部军区部队在赫尔松方向快速行军中仍能够保持乱中有序相比简直是让人摇头。

至于空天军,按照现在的数据,俄军战争初期投入的出击架次每天约为200-300架次,这个数量大约是海湾战争联军每日出动架次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对于打击乌克兰这样的对手只能说是达到一个勉强凑合够的水平,战争初期只能完成防空压制和夺取制空权任务,再有几十架次用来给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就不错了,至于战场遮断和后方打击任务,基本上就没戏了。


俄军空天军的出动架次完全不足以满足高强度战争的需要

正是因为俄军开战初期的混乱,他们未能达到主要目的,而这带来了连锁反应的结果。

因为原本俄军就没打算在长途行军之后与乌军进行高强度的作战,那当然就会选择轻装疾进,结果燃油、弹药保障显然是根本跟不上部队,于是出现了大量抛弃武器装备的情况。

好不容易赶到预定地点,发现乌军不仅没有投降反而准备对俄军进行反击,虽然乌军实力也并不怎么样,但已经差不多鞋子都跑掉了的俄军显然是没法停下来就地“中心开花”的,补给线根本就没跟上来嘛。那就只能再继续跑了。

结果原本气势恢宏的将乌克兰国土一切为二的作战就变成了往返跑,大部分损失都是由俄军自己丢弃的。

但相比之下,俄军至少在赫尔松方向还是取得了一些扎实的成果。那就是占领了赫尔松州府赫尔松市,并且控制住了赫尔松州第聂伯河右岸相当一块区域,并以此为基础控制了包括新卡霍夫卡水坝,扎波罗热核电站等关键目标。

随着俄军第一阶段作战虎头蛇尾的结束,俄军空天军出动架次锐减到每天几十架次,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远程打击手段的存货也下降到了几乎耗尽。对乌克兰战略纵深的打击基本停止,俄军对于乌克兰展开动员和调动部队已经没有什么应对措施了。只能首先着手改善自己的战役态势,夺取诸如马里乌波尔等要地,并在北顿展开攻坚作战。


在获得北约援助的武器装备后,乌军相当程度上具备了比战前更强的战斗力

应该说这几场攻坚作战吸引了俄军的主要兵力,而乌克兰动员之后,其常备军部队得到充实,同时新组成了一大批国土防卫旅,这样其总兵力相比俄军已经有了很大的优势。

在俄军仍然无法有效彻底解决顿涅茨克当面乌军集团的前提下,乌军开始用这些新充实起来的部队尝试反击。

赫尔松,是战是走

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作为整个战线上对乌克兰相对有利的反击地点,从那时起就被双方重视了起来。

俄军开始积极将赫尔松周边修筑工事,力图将其建成俄军这边的东乌堡垒地带,但对于俄军来说,防御赫尔松的最大难题是第聂伯河。

由于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主要交通依靠两座大桥,当然乌军也会动脑子破坏大桥增加俄军后勤难度。


在赫尔松,前线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炸桥和修桥的能力

前一阶段乌军多次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圆点战术导弹等武器攻击大桥,对其多次造成破坏,于是就变成了俄军速干水泥和乌军远程火箭炮之间的对决。

但最终证明苏联时代的大桥确实坚固,乌军的反复轰炸都未能彻底摧毁大桥,速干水泥赢下一程。

此外,就像当年美国人从日本订购钢制构件修复水门桥一样,俄军也订购了大量钢制结构件,用来在第聂伯河上再架浮桥。实际上据消息,俄军实际上订购的相关零部件足够在第聂伯河上架起三座浮桥,但目前为止我们还只能确信俄罗斯至少已经建成一座,而多出来的那些,既可以用来保障这座桥的持续通行,也可以用来再新建其他桥梁。

这就意味着,乌军要彻底切断俄军通过第聂伯河的交通线至少目前还是做不到,问题只是,即使有了浮桥和大桥,这里仍然是一个后勤上的瓶颈,要在维持赫尔松市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维持目前第聂伯河右岸两万多俄军的补给依然是困难的。

因此,俄军目前已经下令撤出赫尔松市的居民,乌克兰方面宣称这是俄罗斯即将放弃赫尔松的前兆,以免重蹈之前放弃哈尔科夫地区时当地民政人员和亲俄居民成了乌克兰俘虏的覆辙。


在城市居民未经充分疏散的情况下,巷战将会难免束手束脚,而在赫尔松,城市居民更是对俄军的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我们也看到,俄军一边撤出赫尔松的居民,另一边却在继续增兵,这哪里是要放弃的迹象呢?

我们先不说这里,说说此前的乌克兰赫尔松反击,现在有不少人说乌克兰的赫尔松反击是虚晃一枪,吸引俄军注意力,为在北线的反击做准备。

但乌克兰当时的赫尔松反击并非虚张声势,从目前各方的信息综合来看,乌军那一阶段在赫尔松方向的进攻行动也是投入了相当实力的,损失也相当的大。

实际上的情况应该是乌军在整个战线上同时发动了攻势,只不过在赫尔松方向未能取得大的战果罢了。

北约的战役侦察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显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它让俄军没办法唱空城计。当然,具体的突破地点,北约的电子侦察和卫星侦察是没办法给出直接指示的,仍然需要乌军全线进攻,用士兵的生命去试探俄军的强弱。

因此这一阶段乌军的反击实际上是以巨大的损失换来了场面上的优势,而俄军的败退也并非“口袋阵”,更多的也是一种兵力不足现状下的无奈。


俄军无人机攻击对乌克兰电力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反复攻击乌克兰变电设施的效果非常明显

这里面唯一比较令人讶异的是红利曼,在这里俄军已经将58集团军部署到位,但并未进行北约和俄军前线军官中普遍认为会发起的防守反击行动。

而这个行动的命令,从俄军事后互相指责的声音来看,很可能是最高政治决策层下的命令。这究竟是普京想要留着58集作为下一阶段打出去的一张牌,避免它过早遭受损失,还是认为58集的实力不足以实施防守反击?还是从政治角度等待欧洲的变局?这很难说了,但是从此战后不久,北溪2天然气管遭到爆破的情况来看,可能普京更多的是在国际政治角度有所考虑,而他的对手针对此也已经采取了手段。

那么现在前一阶段这令人看不懂的局面到了现在,实际上已经告一段落 。

双方的下一阶段的重点又回到了军事上,赫尔松守不守得住,这成为了下一步的重头戏。


在哈尔科夫和红利曼,乌军赢得了场面,但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图为坐在M113装甲车残骸上的乌军士兵

一方面,乌军前一阶段在赫尔松方向压缩了俄军的一些阵地,主要是将此前在红利曼反击的坦克部队调了过来,200辆波兰和东欧国家援助的T-72坦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进一步他们又获得了更多的炮兵,乌军的攻坚态势似乎是摆出来了,最近的几天里乌军对俄军赫尔松方向发起了一系列 的营连级进攻,虽然损失也不小,但似乎也是故伎重演,想要用兵力试探俄军的强弱。

但你也说不好如果他们最终判断俄军在赫尔松的防御依然难以攻破,是不是也又会故伎重演,将坦克部队转移到其他敌方再展开攻势。乌军现在拥有内线优势,俄军空袭架次太少,难以阻止乌军 依托铁路公路快速的机动,同时俄军的战役侦察能力也依然不行,难以跟踪乌军坦克动向。

当然,俄军也有卫星侦察能力,只不过俄罗斯现在天上的卫星数量不行,恐怕难堪大任。

所以俄罗斯可能需要通过购买商业卫星照片,或者请求其他拥有强大卫星侦察能力国家的帮助——只不过这种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很难讲的。


俄军已经完成了至少一条横跨第聂伯河的浮桥,而他们采购的浮桥套件足够再建造好几条

那么乌军能否攻克赫尔松呢?

这取决于俄军是否有坚定的决心了。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俄军可以退守已经人去楼空的赫尔松市,在这里进行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乌军未必有决心强攻赫尔松。

目前俄军和乌军在赫尔松当面的兵力约为2万对4万,乌军的兵力优势不够大,围攻行动必然会演变成围绕城市废墟的大规模短兵相接,这样的围攻战,除了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火力优势。

目前随着俄军开始大量投入巡飞弹,巡航导弹的产量也有起色,实际上针对这些纵深目标的打击已经不必依赖部署到前沿的重型火炮,而可以从第聂伯河左岸发起远程打击,这也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后勤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远程火力被俄军稳压一头,围攻行动会非常困难。

事实上,乌军甚至未必能将俄军压缩到赫尔松市,目前在赫尔松外围的战斗对于以M113装甲车为主要装备的乌军来说已经是损兵折将而难以推进了。

况且,随着赫尔松俄军防御圈越来越小,他们的兵力也更加密集,乌军即使投入大量坦克也将难以取得如同此前一样的突破了。

但即使如此,防御赫尔松对于苏洛维金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心。

因为毕竟总体来说俄军是以劣势兵力抵抗数量优势的敌军,而且尽管乌军相当一部分部队是水平较差的国土防卫旅,但毕竟他们手里还是有若干个已经得到很大加强并且在前一阶段作战中已经建立了信心敢打敢拼的正规军旅的,要和这些部队硬碰硬,双方的伤亡比肯定不会再那么好看。

最糟糕的情况,是一旦乌军沿第聂伯河取得突破,那么2万俄军失去退路,或者说只能用轮渡撤退的话,那损失可就要比之前在哈尔科夫和红利曼严重得多了。

所以可以想见,应该俄罗斯方面也有不少意见,会觉得死守赫尔松有一定风险。

但放弃赫尔松对于俄军的总体局面来说会有很大损失。仅仅控制左岸地区将无法确保新卡霍夫卡水电站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一旦乌军摧毁新卡霍夫卡大坝,瞬间就会水淹七军,俄军再想过第聂伯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扎波罗热核电站一旦被炸毁,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至于政治上,丢失刚刚宣布加入俄罗斯的赫尔松州首府,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几方面的压力下,现在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双方面决策应该是终于能够达成一致了,而且客观上看也确实有守住的能力,那么,至少从一般的军事政治逻辑来讲,俄军将很可能下决心,死守赫尔松。

重演斯大林格勒?

但是赫尔松和斯大林格勒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而言,就是俄军不太容易在其他方向突破第聂伯河,然后合围乌军进攻部队。


乌军如果展开对赫尔松的围攻,对于俄军总体反而压力会小一些

扎波罗热目前俄军压力一样也很大,要想夺取扎波罗热市,渡过第聂伯河,俄军需要更多的兵力,但 目前俄军动员部队的动员速度显然没有之前预料的快。

毕竟苏联的三级动员体制在俄罗斯已经荒废多时,而乌克兰通过八年的乌东“轮战”,积累了大量上过战场的军人,双方至少到目前为止,动员速度是没法比的。

俄罗斯的动员部队号称二十万,目前真正能上前线的,只能是用来补充前线部队的几万人,而更多新组建的部队,恐怕尚需时日才能上战场。

所以俄军不可能在赫尔松和乌克兰军队绞肉的同时,在后方组织起一支足够强大的反击部队在第聂伯河上其他地点取得突破,渡河合围乌军。

所以对于俄军来说,在赫尔松仍然是以固守为主要作战方式,利用防御作战的优势大量消耗乌军的部队。

但这种行动是很被动的,乌军如果又在几次大规模的试探攻击之后就停止了进攻,将部队转到其他方向上发起行动,俄军依然是被动的。

不过,上述这些分析中,大家都要注意一个点,那就是目前乌克兰泥季尚未结束,土地尚未被冻硬。因此乌军和俄军都不会尝试用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穿插合围。所谓一周内拿下赫尔松也只能是乌军的大话。

按照目前的天气预报,一直到10月底,战场上的每日平均气温仍然会在摄氏10度左右,也就是说泥泞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这实际上可能才是目前战场上压倒性的问题,在泥泞中乌克兰军队“一脚油门就冲上去”的进攻方式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而已经被高度压缩的俄军还有没有一个薄弱点让乌军突破,那就更是至少说也是很可疑。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目前在俄乌前线,赫尔松虽然被大家谈论的很多,但是却并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危机。

其实此前在红利曼作战中,北约和乌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龃龉,北约基于战役侦察向乌军警告俄军58集已经部署到位,乌军的进攻可能遇到危险。但58集最终按兵不动,乌军取得了胜利。

此后乌军对北约情报的信任其实是有所降低。

只不过这种龃龉是否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乌军会无视北约的警告,打出一些昏招并被俄军抓住痛脚一举打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败,这还需要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观察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难免又要有人说这是普京高瞻远瞩,故意施展骄敌之计,但实际上这更多的是某种形势发展造成的“意外”,也是目前北约和乌克兰之间的合作方式所决定的。


俄军动员部队要拉出来作战还需要一些时日

最后俄军方面是否能够从国际上得到更多支援的问题,也是目前战况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这方面,我们可以这么说,俄罗斯的几个主要朋友将会对俄罗斯提供除了直接援助外的所有援助。其实目前俄罗斯大量发射的“见证者136”飞行小摩托,实际上已经不是俄罗斯自己的工业体系能够大量提供的东西了。而此前在中东战场上,其实已经出现了大量“山寨”美俄的武器弹药,伊朗、朝鲜等国都大量生产了这类装备,沙特阿联酋也已经依靠外部供应链建立了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军工生产能力,而伊朗更是帮助也门建立了相当的军工能力。而俄罗斯对于这些武器装备的来源和购买途径都是门清的,乃至部分供应链还要追到他们自己头上,所以他们完全可以照方抓药,以快速廉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军工能力。

也正是由于俄罗斯已经动用了大量的手段和措施,他们的军事工业产能已经得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进展——至少见证者136就是这样嘛。

只不过这些东西目前也和动员部队一样,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尚未积累到能够直接改变战场态势的程度。按照此前我们推算过的俄罗斯从下订单到拿到装备的时间,可能最快最快这些“正牌山寨”武器也得再有一两个月,和他们的第一批动员部队差不多时候上前线。所以俄军不论如何得靠自己目前手里掌握的力量,来挺过这段艰难时期。

至于其他的例如情报共享这类的问题,目前我们也没办法了解太多,这只能等时过境迁之后才有可能知道,甚至可能永远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最后如果我们要总结一下,那么就是,不能打一场未经充分准备的战争,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无能和软弱上,要想重演一场海湾战争那样干净的胜利,必须得拥有巨大优势的同时,坚决的杀鸡用牛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标签: 赫尔松  俄军  北约  新卡霍夫卡  乌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