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郭子硕
时至2022年,商业银行线下网点裁撤,传统网点服务优势弱化。银行线上营销难,客户维护周期长、效率低,银行业面临零售业务增长的瓶颈。商业银行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针对这一行业难题,腾讯集团战略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深圳腾银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腾银财智”)提供了“解题思路”。腾银财智CEO兼核心创始人童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关系链经营是零售金融业务的关键,企业微信是银行私域流量经营的主要阵地。通过企业微信,机构可在高频的双向场景下做好客户洞察,留存和沉淀外部流量反复触达,构建私域“客户池”,创造长周期连续性经营客户的能力。
腾银财智的核心产品为“企微金融”,正是以微信生态为基础,为金融机构提供高效且合规的获客、营销、管理一站式客群经营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打通内部的管理控制及微信生态下从机构端到个人端的营销、管理和风控等一系列环节。
“除了微信海量客户本身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腾银想借助私域的契机,帮助机构真正搭建基于社交关系规模化、深耕客户的能力,这其实是做私域的核心,也是我们最想在金融客户中实现的价值。”童彤说道。
头顶腾讯“光环” 抢夺金融科技风口
腾银财智的机遇,踏准了腾讯抢滩企业服务的关键节点。
互联网巨头激战B端业务由来已久。“阿里系”钉钉在移动办公领域占绝对优势,2019年企业微信迎来重大拐点。企业微信和微信生态互通,微信的关系链和用户池为企业微信筑起护城河。在此背景下,腾银财智与企业微信团队一拍即合,一起探索帮助壁垒强、资金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利用私域优势盘活存量客户,打造业务增长极。
2019年,腾银财智创立,主攻零售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截至目前,腾银财智已与多家国有银行及超过80%的大型股份制银行达成合作,头部城农商总行的市场渗透率已达70%。
腾银财智CEO兼核心创始人童彤
抛开巨头博弈,腾银财智选择金融科技,更多是因为赛道前景。“在所有的行业里,数字化转型都是大趋势,而金融业是核心,是桥头堡。”童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口袋深度(转型预算)、客户集中度、客群稳定性、需求共通性,影响科技公司的发展潜力。
金融科技市场是一片蓝海。IDC发布的《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预测,2022-2026》报告显示,未来五年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1300亿元,复合增速高达17.4%。
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长期具备数字化转型需求。童彤补充,“数据要素是银行的核心资产,相对容易被获取。更重要的是,业务数字化可大幅提升银行核心生产力,银行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银行要想为客户提供一致性的金融服务与体验,就要实现全渠道协同经营,在战略、产品设计、数据系统等多维度共同协同。然而目前多数商业银行仍在起步阶段。
存量客户时代,当获取新客不再是最优解,如何数字化转型经营好存量客户,扩大利润规模,是摆在所有银行面前的新命题。金融业转型困境,恰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机遇。银行亟需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公司站在风口上。
打破生产效率“二八”规律
过去,客户经理跟客户沟通常常是面对面沟通,或者电话营销。然而,银行一线业务人员配置有限,维护时间成本高,难以扩大零售业务规模。长此以往,银行的活跃客户、高价值产出客户规模难以持续快速增长。
存量时代,要扩大活跃和价值客户规模,关键是重构客群经营生态。在童彤看来,腾银财智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主要承担商业核心要素“供需连”中“需”和“连”的角色。简单来说,就是搭建平台,帮助金融机构“了解”自己的客户,构建稳定社交关系,建立双方信任,形成基于社交关系的长期经营能力。
童彤分析,“我们处在信息爆发的时代,占领客户心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微信属于生活刚需型的高频场景,核心特征是高频的、双向的场景,能帮助机构实现高频次跟客户接触,洞察其需求,进一步影响决策。”微信是目前客群经营中能双向洞察、建立双方信任的最优渠道。2022年初,企业微信上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过1000万,活跃用户数超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庞大的私域用户流量蕴藏巨大商业机会。
“多数银行80%的业绩来自于20%、甚至是10%的人,综合竞争力较弱的银行尤甚。”童彤介绍,“企微金融”在尝试打破银行业传统的“二八”规律。腾银财智解构优秀的客户经营方法和实操案例,进一步设计成自动化策略运营工具,规模化赋能一线员工,帮助其种草、推广、营销、转化、运营。
“企微金融”提前布下埋点,实时回收客户行为标签,构建金融类和生活类客户画像,自动化形成营销策略。一线业务人员只需按照引导,主动对客户做分类,根据分类标签定向推送营销内容。比如,面向炒股偏好的客户,系统会推荐以专业股市行情内容为切入点,进而影响客户的财富管理决策。
不仅如此,企微金融为金融机构搭建线上运营的业绩考核管理工具。管理者可在平台批量发送任务,实时查询和督导员工的任务进度,并将结果量化、可视化,实现过程管理白盒化,提高管理效率。
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互补”
“银行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金融科技产品能够与银行目标、特色禀赋充分融合,激活业务价值。”童彤强调。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节奏不同,服务需求也有所不同。数字化转型起步慢的商业银行,需要全栈式综合式服务,而科技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往往更需要业务规划、顶层咨询或者运营落地的服务角色。
图片来源:腾银财智提供
不少商业银行数字化节奏较快,已布局金融科技公司助力其他银行转型,比如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金融科技、工商银行旗下的工银科技。然而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未必适配其他银行的实际需求。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提供的产品,多是复刻自家(金融机构)的拳头产品,并将其推广给中小银行。比如银行怎么搭建风控平台,如何实现网点智能化。” 童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综合来看,银行搭建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咨询、系统搭建、运营等多维度服务。童彤指出,实操过程中,传统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咨询公司各自为政,数字化产品和机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线上线下业务割裂,渠道无法闭环。
在腾银财智内部,有专门的运营团队负责系统功能的核心研发、服务客户端等业务,为客户解决运营经验不足和人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有团队围绕金融机构的需求,提供顶层咨询服务,帮助客户了解私域行业发展,结合银行特色搭建私域体系等,同时配套提供落地阶段的解决方案。
童彤指出,“为银行提供服务就像拼乐高,我们有专门的解决方案团队,他们的重点任务就是按照银行需求配置服务和功能,达成银行所需的最优解。”
“实际上,我们跟银行系科技公司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非竞争关系。”童彤解释,一旦系统落地,腾银财智负责企业微信项目,如果商业银行要改变其他内容,腾银财智可与银行或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相互配合,跟进问题。
“腾银财智近三年都没有打破客户边界的打算。”在童彤看来,腾银财智需要不断巩固核心领域优势,稳定基本盘,不断增强自身的差异化能力。接下来,腾银财智将持续聚焦金融业,在目前的客户市场中保持专注,纵向拓展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