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
“同一个班级,老师一样,同学一样,学习内容一样,回家作业也一样,可为什么我孩子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呢?”
因为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知识的取得要靠老师,孩子的成长得靠家长。
《人民日报》曾发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学校,也不是老师,而是父母。
01
父母的教育
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父母是否用心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最初或许只有时间和金钱上的差异,最终却决定了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
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没有标准,只有用心。
我见过许多家长,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孩子排后面。
结果,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还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努力挣钱又如何,孩子一夜就能败光;
功成名就又如何,孩子前程早已输光。
贝多芬曾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是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
家庭是教育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用心,孩子受教;父母不管,孩子堕落。
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于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所说: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
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
因为孩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02
习惯的好坏
国内的一项研究发现:
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时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加上初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孩子习惯的差距,就是成绩的差距。
重庆“三元及第”的谢欣颖,高考以726分考入北大。
被问及孩子的学习秘诀时,她父亲说:“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重要。”
谢欣颖的习惯有多好?
她每天九点半前就睡觉,这个习惯是父母从小要求的。
她所有作业都独立完成,因为妈妈告诉她“做的时候一定要做好”。
父母还要求她,不懂的就要问。
所以她习惯了一下课就去请教老师,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
一个孩子的优秀,是无数个习惯的总和。
最简单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如果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就是习惯的老师。”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03
榜样的作用
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就看父母怎么涂画。
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会记着,然后去学你,模仿你。
你爱玩手机,就别怪孩子沉迷游戏;
你常常熬夜,就别怪孩子爱睡懒觉;
你在家从不看书,就别怪孩子不喜欢学习……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根坏了,花朵肯定会枯萎。
《儿童权利宣言》中有一句话:“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美好的东西给予儿童。”
父母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给孩子的榜样作用。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
郑洪升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郑渊洁成了作家,二儿子成了信鸽大王,小女儿当了一名中药药剂师。
三个孩子的事业,与父亲郑洪升从小在他们面前做的事息息相关:读书写字、饲养信鸽、中医养生。
后来,郑渊洁写了一本书,名为《父亲的含义是榜样》。
他在书中写道:“关键看父母当着孩子面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对孩子说的都没用,有时还起反作用。”
言传身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会改变。
父母成长了,孩子自然会成长。
父母好了,孩子自然会好。
04
阅读的多少
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他们让孩子上补习班、做课外作业,把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可这些补习就像“方便面”一样,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饿,却给不了孩子足够的营养。
真正有用的补课,其实是——阅读。
有研究表明:
5岁开始阅读的孩子,识字量远超同龄人;
小学大量阅读的孩子,上高中后成绩不降反升;
从小热爱阅读的孩子,智力水平比不喜欢读书的人高。
先有阅读,再有学习,然后才会有成绩。
做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阅读者”。
武亦姝的父母,从小陪女儿读各种经典。
在他们的培养下,武亦姝爱上了读书,成了出口成章的现代才女。
蒙曼教授小时候,最喜欢妈妈每晚给她读《简爱》、《呼啸山庄》等读物。
“妈妈在读书,我也在读书”,这种想法陪伴她一路成长。
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共同成长。
05
家校的配合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
“优生”不全是老师教育出来的,“差生”也不全是学校培养出来的。
如果家庭教育不过关,学校教育再好也无济于事。
听过很多教师吐槽,说他们对着学生是想管又不敢管。
管吧,怕被家长投诉;
不管吧,自己良心又过不去。
无法形成合力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而那些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往往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心始终是一致的。
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孩子才有未来!
不难为老师,不打扰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正如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说:
“我特别地拜托我们的家长,和我们的学校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而是共同去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尽职守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的父母。
彼此用理解、信任与支持,铺就孩子的成才之路。
双减以后,“拼爹妈”的时代正式到来。
教育部曾发文提醒家长:
“双减更加考验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
教育是责任,陪伴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家校共育是责任。
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一群优秀而凌厉的家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妈”!
来源:知心教师;校长视野,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