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做氢电池,价值60亿!

热点资讯2023-01-12 21:02:02智慧百科

清华人做氢电池,价值60亿!



记者|杨松编辑|鄢子为

1月12日,有着清华大学背景的亿华通,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亿华通的实际控制人,是42岁的张国强。天眼查数据显示,张国强持有18.61%公司股份,担任董事长。他于2010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该公司三位执行董事之一的戴东哲,曾任职于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两位非执行董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吴勇,是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旗下“水木创投”掌舵人,这家投资机构持有亿华通A股5.3%股权;滕人杰,在清华大学任教多年,曾担任清华自动化系副主任。

上市首日,亿华通港股股价收盘于60港元,与发行价持平。市值70.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

燃料电池生意

张国强做的是氢燃料电池系统。

氢能车里的燃料电池系统,是动力总成核心部件,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约60%。目前,燃料电池系统多应用在商用车上,如公交车、城际客车及冷链物流车。



招股书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亿华通共卖出746套燃料电池系统,获得2.5亿元收入。这块业务贡献公司收入超九成。

燃料电池系统售价高,以当期每kW平均售价4676元计算,80kW型号的售价约为37万元。



销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燃料电池汽车仍属于小众品类。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较少,据灼识谘询报告,2017年约1300辆,2021年约1600辆。4年时间,销量仅多了300辆。

具体到亿华通身上,自2016年推出首款商业化产品起,累计交付的燃料电池系统超过2100套。

“氢燃料电池车的成本高, 是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 金联创氢能研究员张影影告诉《21CBR》记者,一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售价普遍达到百万元,此价位的重卡类型商用车,用户还能接受,中小型乘用车就不具有竞争性。

难以在乘用车市场打开局面,张国强的氢燃料电池生意不好做。

持续亏损多年

三季度财报显示,亿华通净亏损9461万元,若加上前两年的亏损额,累计亏损近3亿元。招股书预计,公司至少在2025年之前会持续亏损。

长期亏损的一大原因,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因坏账计提损失。亿华通2020年至2021年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分别为9580万元、1.77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两名主要客户的应收账款减值亏损增加。

氢能汽车属于热门风口,亿华通的客户里有一些现金流紧张的新创车企,这导致回款困难。

金联创氢能研究员张影影称,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应用存在局限,导致企业盈利难。



以加氢站为例,据金联创统计,截至2022年底,国内共建成投运加氢站274座,而全国加油站的数量为11.3万座。加氢站的数量不及加油站的零头。

“氢燃料电池基建设施少,加氢便利性尚属空谈。” 张影影说。

基础设施不完善,氢燃料汽车销量偏低,短期内,亿华通自身“造血”困难。

过去三年时间里,亿华通的经营现金流均为负,截至2022年二季度,现金及等价余额仅有6.3亿元。

张国强亟需融资支撑业务发展,度过探索期。

公司也在加快提升盈利能力。张国强称,亿华通未来重要战略之一,就是扩充燃料电池电堆产能,并实现规模效益。

清华团队创业

张国强擅长资本运作,在新三板、科创板都成功融到资金。这次赴港上市,亿华通净筹资9.83亿港元(约人民币8.5亿元)。

2016年,张国强收购电堆技术公司上海神力科技后,亿华通挂牌新三板, 累积融资7.9亿元。2020年,转战科创板,通过IPO、增发累积融资超35亿元。

他的个人求学经历,堪称励志。

2003年7月,张国强本科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年后,他入职北京清能华通,一家从事新能源技术开发的公司。

该公司是在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及清华大学的支持下成立的。

张国强在这家公司待了7年,历任部门经理、副总经理。

工作期间,张国强顺带提升自身学历,于2010年7月,获得清华大学取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2012年,张国强联合清华大学教授李建秋,在清能华通基础上,创办了亿华通。



曾经持股25%的李建秋,在2013年将股权转让给张国强,没再担任具体职务。

公司高管里,也有很多清华人,比如执行董事戴东哲、非执行董事吴勇和滕人杰。

在管理公司之余,张国强的学历更上一层楼,拿了博士学位。

2017年,他拿到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随后完成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研究。2020年,他又获得新能源汽车正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

一路念到博士的张国强,现阶段主要工作之一,或许是拿到融资,熬过行业亏损期。


本文标签: 氢燃料  氢能  燃料  电池  清华大学  张国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