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药板块如何投资?百亿基金经理指出这几个看好的细分赛道

热点资讯2023-02-09 16:36:09智慧百科

2023医药板块如何投资?百亿基金经理指出这几个看好的细分赛道

实习记者 | 章宇璠

2021年7月以来,医药板块遭遇了长达近一年半的深度调整;去年四季度开始,医药板块正式走出谷底,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的医药股,都表现强劲。那么展望2023年,医药板块能否迎来“戴维斯双击”(在低市盈率买入股票,待成长潜力显现后,以高市盈率卖出的投资策略),哪些细分领域有望孕育新一批的长线用户?

广发基金的基金经理吴兴武、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万民远和申万宏源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张静含向界面新闻深度解析了2023年医药板块的投资密码。

回望过去,谈及医药板块长达一年半整体性回调的核心原因,张静含总结了三方面因素——前期涨幅过高、长达三年的疫情防控周期和集采的政策。

从2019年年初到2021年年中,医药板块整体处于牛市,涨幅很大,各个板块都估值偏贵;三年的疫情防控对上市公司业绩也存在扰动;2019年4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正式启动,对于仿制药板块、器械耗材板块等的整体产品价格以及上市公司业绩会有冲击和影响。

吴兴武补充称,具体从不同的子行业的个性原因来看,CXO主要是受到海外形势的变化、医药行业融资金额持续走弱等因素影响;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主要是一些自费服务项目被纳入集采,引发了市场对医疗服务远期盈利能力的担忧,包括疫情背景下行业2022年增长乏力,以及个别医疗舆论事件的影响;药品则主要是受到出海受挫和集采压力持续的影响。

展望未来,2023年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如何?

万民远指出,医药板块中长期的投资逻辑并未发生很大变化,短期内有两个较小的边际变化。一是基本面会因为疫情放开得到修复,二是集采政策面有趋缓的倾向。

吴兴武则表示,2023年的医药板块投资逻辑跟2022年相比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于CXO行业而言,投资者发现海外形势的变化和行业融资阶段性下滑并未对头部cxo公司形成订单和收入利润上的明显影响,这使得投资者对利空的担忧得以缓解。从医疗服务和消费医疗来看,疫情形势的变化以及抗疫措施的优化调整,使得2023年行业优质公司重新恢复高增长值得期待。对于创新药公司而言,国内企业在过去几年的研发积累逐渐开花结果,创新药出海逻辑重新受到认可。内需为主的药企和器械企业也逐步受益于集采压力缓解,部分公司的增长逻辑恢复。

张静含提出,今年是医药板块长期逻辑兑现的新起点。医药板块长期的大逻辑是创新技术引领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疫情管控的三年使得长期逻辑兑现的时间点和周期比预期更慢,但今年逻辑兑现又回到了快车道。

而具体到细分领域,三位专家都表示很难进行贯穿全年的对细分赛道的判断。

万民远和张静含都表示,可以围绕“疫后复苏”这一条确定性较强的主线寻找机会。万民远表示,“疫后修复”下很多细分领域都有机会,尤其是受过去受疫情影响,困境反转类的个股机会。比如药房,消费类,原料药等。

张静涵解读道,复苏有两个层面——公司业绩的复苏和估值的修复。此前由于疫情,民营医院、疫苗、手术高值耗材和仿制药等的相关公司业绩都受到较大影响。2月以后医院的诊疗环境恢复正常后,公司会有业绩的修复。这也是可能出现“戴维斯双击”的方向。

具体到CXO板块,其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遭遇了深度调整。三位嘉宾都表示今年会有估值修复的机会。

吴兴武表示,CXO之前的压制因素主要是海外形势的变化和医药行业融资金额走弱。股价对于这些干扰因素的反应阶段性过大,或具备一定修复空间。

万民远指出,CXO板块的风险来自海外经济的衰退,这是需要跟踪的。

张静含也表示,CXO板块较为受公募基金喜爱,由于板块内大部分公司都是订单制的,盈利可预测性较强。此外,之前国内很多做临床试验外包的公司,前两年由于疫情管控对患者入组的影响导致项目推进进度放缓,今年也会得到修复。

除了CXO,中药板块也是医药领域受人瞩目的板块之一。去年1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及要大力发展中药事业。

万民远表示,国内对中药行业的政策支持态度是很明确的,但是中药其创新难度很大,并且有集采。中药的同类竞品也不少,放量速度不像西药那么快。

他也提出,尽管如此,创新能力较强的、产品线相对丰富的创新中药公司是可以看好的。

吴兴武则表示,一些具备明确疗效和强大品牌的中药品种具备持续增长的能力。

张静含补充称,从实业角度看,中药有很高的行业景气度,政策支持力度在整个药品板块中仅次于创新药。另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对于中药发展也很有利。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习惯于“自我诊疗”,中药口服、外用的用药方式便使得其消费属性强于化学药和生物药。观察前几年行业数据,中药有明显的渠道下沉趋势。

中药之外,往往与其此消彼长的创新药板块如何?三位嘉宾都表示看好这一板块。

张静含指出,回顾中国创新药发展的历史,直到2015年以后国内才有大量创新药公司出现。因此国内创新药行业仍处于婴儿期阶段,未来创新产业逻辑有望不断兑现。

吴兴武表示,无论哪种创新药企业,最重要的都是早期研发能力和临床转化能力。这两者也是他寻找创新药企业最看重的两个要素。2022年创新药集采谈判结果较为乐观,这使得国内创新药的销售峰值可以一定程度上调,对整个行业都是利好。

对于医保谈判对创新药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三位嘉宾都认为较为温和。

张静含指出,这次医保谈判最重要的变化是对一些到期续约或者是要加适应症来进行续约谈判的产品有了简易谈判的规则,使得产品价格降幅基本上可以控制在10%~15%的甚至10%以内的区间。从6~8年的长时间维度来看,这一变化给了创新药价格稳定性较好的市场预期。从竞争格局上来看,于国内创新药行业目前还在起步阶段,后面随着越来越多相同靶点的药品进入医保的目录范围内,有望出现放量的过程,整个创新药板块会呈现出越来越剧烈的竞争格局。

医美板块作为消费医疗的重要分支也备受关注。1月初,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出台了《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禁止新冠阳性的患者以及康复中的患者实施任何医美项目,给本被认为是“反弹确定性高”的医美行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

万民远指出,手术类的短期肯定会受到影响,包括后续如果疫情还有反复,也还是会有些影响,非手术的影响不大。医美行业的景气度依然比较好,会不会超预期还要看消费复苏的情况。

张静含补充称,医美的受众大部分还是比较年轻的人群,受新冠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限,医美的需求可能会因为新冠而推迟,但不会消失。并且,国内医美行业也是起步阶段,以后有望出现向龙头集中的趋势。

12月下旬以来,医疗器械板块反弹也非常明显。

张静含表示看好其中的医疗设备板块,因为国内在医药的十四五的产业规划里面反复提到自主可控,而国内现在高端医疗设备还是进口占据着绝对主力,国家政策对国产设备市场份额提升有很大支持。

吴兴武指出,与药品类似,器械板块的集采压力同样得以缓解。医疗设备受益于医疗基建扩容拉动、IVD等耗材受益于集采压力减轻,这些领域都值得关注和跟踪。

万民远表示,他对医疗器械板块主要看好高端进口替代,也就是壁垒高,渗透率低,同时市场空间比较大的方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