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拜登与朔尔茨的最新通话,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热点资讯2022-11-07 20:20:33智慧百科

刘和平:拜登与朔尔茨的最新通话,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拜登和朔尔茨

直新闻:对于美国总统拜登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通话中共同承诺将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权和公平贸易行为,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自从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号召自己的盟友尤其是欧洲盟友站出来遏制中国的理由,无非就是这么三个:一个是指责中国破坏了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第二个就是所谓的人权问题,第三个则是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是“不公平”的。

而无论是拜登口中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权问题还是公平贸易问题,都是建立在西方那一套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是以西方的规则在看问题。因为拜登政府清楚,那样一套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才能清楚地将中国与西方划分为两个阵营,才能在美国与其西方盟友之间寻找到最大的公约数。而在拜登政府看来,在美国正主动挑起对华“新冷战”,号召所有盟友都要跟在其后面遏制中国尤其是跟中国进行“经济脱钩”的大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却第一个站出来访问中国并签订了巨额订单,这无疑就是一种擅自脱队行为,是在破坏西方国家的团结,会让拜登政府好不容易拉扯起来的这支队伍出现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朔尔茨访华之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官柯比曾经声称,尊重德国想以自己认为最适合、最妥善的方式管理对华关系,并重申美国没有要求别国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但是,拜登这次跟朔尔茨的通话,明显是举起了意识形态的旗帜,敲起了价值观念的警钟,是在含蓄地敦促朔尔茨不要忘了选边站队。也就是说,很明显美国是在说一套做一套。



资料图

直新闻:那面对来自美国总统拜登的选边站队敦促,德国总理朔尔茨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朔尔茨已经以实际行动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一个方面,朔尔茨在访华期间,不仅跟中国签订了巨额的贸易订单,而且再次公开发出了不能跟中国“经贸脱钩”的呼吁;另外一个方面,在访华结束之后,他不仅接受跟拜登总统的通话,而且根据央视新闻网的报道,朔尔茨与拜登在通话中“共同承诺”将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权和公平贸易行为。这也就意味着,朔尔茨正小心翼翼地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维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既要跟中国保持着正当的经贸往来,不能跟自己的国家利益过不去,同时也不能脱离了由美国牵头组建的西方队伍,不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上跟美国对着干。也就是说,朔尔茨选择了一条中美两边都不得罪,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与虚幻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两者都要兼得的道路。

而在我看来,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朔尔茨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因为朔尔茨这次访华,实际上是面临着四重巨大压力的,一是来自执政联盟内部绿党的反对,来自绿党的政治人物贝尔伯克曾经公开提醒过朔尔茨,不要忘了中国既是生意伙伴,但更是制度竞争的对手;二是来自德国国内右翼力量的反对,这股右翼力量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情绪上正处于空前亢奋状态;三是来自欧盟内部尤其是中东欧国家反对;四是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我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朔尔茨在访华期间,才会在经贸谈判之外努力跟中国达成了反对俄乌冲突升级至核战争的共识。因为朔尔茨要用这一成果,来堵住国内外各种反对势力的嘴。

而朔尔茨的两难处境,也就再度证明了,虽然中德关系出现了破冰迹象,但中国与西方要重建互信仍然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仍然是横亘在双方之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推特截图

直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表图文讲述德国企业与中国的合作,犀利反击了所谓对华“脱钩”的杂音。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我认为,中德两国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朔尔茨的这次访华,的确是对所谓“脱钩论”的一次有力反击,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增强反“脱钩”的信心。

而在我看来,这一现象不仅再度证明了两个铁一般的事实,即一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忽视中国的庞大市场与巨大的发展机遇,二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而且这一现象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它意味着,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美国想“脱钩”就能够脱得了的。同时它还意味着,国际上还是有不少国家甚至是不少西方国家,仍然愿意继续接纳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融入世界潮流的。

或者换句话说,它意味着,尽管这些年来,美国一直在主动挑起对华“新冷战”,号召所有的西方盟友跟中国打贸易战科技战,跟中国经济上“脱钩”,并且这种态势让人一度感到相当悲观,但是,中德两国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尤其是朔尔茨的这次访华,则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围环境仍然存在,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也仍然存在,这个机会之窗并没有被完全关闭。中国与西方世界并非是注定走不出对抗的宿命,双方还是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与合作的空间的。

因此接下来,只要中国继续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与中西关系的未来前景,就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作者丨刘和平,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延伸阅读

临近美国中期选举,白宫派人赴欧谈判

根据美国白宫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11月6日,美国总统拜登与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通话。在通话中,双方共同承诺将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权和公平贸易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几日,由中俄伊等19国组成的捍卫《联合国宪章》小组发布公告称,该小组重申对联合国秩序的坚定承诺,严重关切并拒绝接受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取代联合国,西方此举正公然蔑视国际合法性。



资料图

在该公告发布之后,拜登却提到“以规则为基础” 的国际秩序,显然是在借机回应。

不过,美方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明显是站不住脚的。拜登上台以后,成了俄乌冲突发生的推手;在朝鲜半岛地区常态化搞军演;违背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私自组建了美英澳“奥库斯”联盟,还要给无核国家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未经联合国授权,非法驻军叙利亚,盗窃叙利亚石油和小麦。

种种此类,哪一样不是在“打脸”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对于德国而言,行动大于言语的力量,尽管朔尔茨承诺和美国共同维护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权和公平贸易行为,但其访华本身就是对美国的不满表现。

眼下,受俄乌局势影响,欧洲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而之后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更是让欧洲雪上加霜。

马上冬天就要来了,欧洲之后的日子只会更加难过。当然,除开能源危机,欧洲国家还面临着粮食危机。

乌克兰被称作“欧洲粮仓”,是欧洲的主要粮食供应国。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乌克兰的粮食出口量已经大大减少。如今乌克兰的粮食种植面积大规模减少,无疑会给欧洲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想必接下来,欧洲的食品价格还会再度上涨。



资料图

如此情况之下,欧洲各个国家自然会另寻出路,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德国也不得不顶着美国的高压,去寻找一线生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朔尔茨率先访华,选择靠近中国,通过访华重新将德国企业与中国的巨大市场重新产生链接。

默克尔时期德国获得的经济长足发展、政治影响力的稳步提升,也间接成就了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稳固地位和财政连年盈余的富裕社会。

前段时间德国国内有出现“对华脱钩”的言论,但如今看来,德国根本离不了中国。

尽管表面上美国似乎对德国访华做了“让步”,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员表示,美国承认德国有权利独立与中国建立关系,并尊重朔尔茨访华“逻辑”。

但实际上对美国而言,自然是不愿意在动员盟友“一致对华”的关键时刻看到德国特立独行,保持对华合作,并坚持有利于德国、欧洲和世界而唯独会影响美国“战略利益”的对华政策。



资料图

再者,眼看时间上临近美国中期选举,拜登所面临的压力也比较大。而德国此举无疑更是让拜登焦急。

眼下,舒尔茨开了“先河”,法国也开始频繁联系中国,中法外长还通了电话,表达了法方想和中方“密切沟通”的意愿。近日还有不少消息传出马克龙也要访华一事,虽未证实,但法国和德国号称欧盟“双头马”,在对华关系的大方向上基本是一致的。

前段时间,法国和德国接连对美国发出警告,声称要“报复美国”。美国方面也不淡定了,急忙派出贸易代表戴琪奔赴欧洲寻求突破。

不过,谈判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和欧洲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本文标签: 拜登  朔尔茨  美国总统  中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