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从亲近你到疏远你,大多离不开这4个原因

热点资讯2022-12-27 12:31:16智慧百科

你的孩子从亲近你到疏远你,大多离不开这4个原因



作者:薇薇安(富书专栏作者)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让大家讨论,为什么不想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

有位网友这样说道:

“随着成长,就觉得自己和父母有了一层隔阂一样,聊什么都会觉得不太自在。”



另外一位网友觉得:

“真的越长大越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觉得就算说了他们都不会理解自己。”



还有一位网友这样解释自己和父母疏远的原因:

“他们会批判你的每一个人生选择,你只要还在呼吸就是错的。”



为人父母,我们原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那个叽叽喳喳的小不点儿就会突然拒人于千里之外。

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你养的孩子从亲近你到疏远你,大多离不开下面这4个原因。



当孩子渴望倾诉时,

没有保护他的表达欲

前两天,带女儿去了一家手工造物馆。

邻桌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

女孩大概10岁左右,正在很专注地装饰一个铅笔盒。

一会后,她脸上浮现出笑容,显然是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她凑到妈妈身边说:

“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做吗,我可是有设计主题的哦!”

妈妈一边刷着手机,一边不耐烦地回答:

“妈妈不想知道,妈妈有事,你好好做吧,做成什么样都行。”

女孩眼里的光瞬间就黯淡了,她回到了座位上很小声地嘟囔了一句:

“那我不想做了。”

从那以后,女孩再没主动和妈妈说过一句话。

其实,女孩只是想把自己的灵感与妈妈分享,但换来的却是妈妈的毫不在意。

马·霍普金斯曾说:“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孩子向父母表达的能力,其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智力、情感、社交、性格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当孩子想要倾诉的时候,父母的漠视会让孩子逐渐失去主动向父母表达的欲望。

前两天,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女孩吐槽自己的爸爸,埋怨爸爸对自己要求太高,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视频里,女孩虽然情绪有点激动,但表达却十分清楚,并且句句在理;

“不可能别人的孩子是孩子,我就是大人吧!”



“你对我要求这么高,让我长大以后当什么当什么,你咋自己没做到呢?”



“我明白,要是不努力,一辈子都不会努力,要是努力了,也不代表能成功,可我已经尽力了啊!”



虽然女孩的吐槽句句都戳中了爸爸的要害,但是爸爸没有恼怒,也没有打断女孩,而是耐心倾听,让女孩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正如《为何家会伤人》里说得那样;

“与其要孩子听话,不如好好听孩子说话。”

为人父母最温暖的时刻就是,花些时间耐心听完孩子想要说的话。

即使当下没有时间,也要跟孩子解释清楚,找合适的机会再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

保护好孩子的表达欲,让孩子真实的声音能被听见,孩子才能找到释放情绪的出口,并在这个过程中与父母越来越亲密。



当孩子心存疑惑时

没有保护他的好奇心

女儿在5岁的时候迷上了恐龙,让我给她买了不少恐龙的绘本。

每次读完,她都有一大堆的问题:

“妈妈,梁龙和霸王龙打起来的话,谁能赢?”

“妈妈,梁龙体积那么大,为什么它只吃草啊?它不会饿死吗?”

一开始,我还会尽我所能去解答,但当她问得多了,而我也确实不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就会回一句:“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慢慢地,我发现女儿很少问我恐龙的问题了,甚至也很少问我其他的问题了。

很多时候,当孩子渴望从父母口中得到答案,大人却把问题交给时间,其实是一种敷衍和逃避的行为。

父母的每一次避而不答,都会让孩子失去向我们提问的勇气。

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允许质疑的,只要默默接受就好。

前不久刷到一个很火的视频,视频里妈妈回答孩子问题的方式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男孩读到了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因为感受到祖国被欺负而愤愤不平,甚至还哭了起来。

他一边哭,一边问妈妈:“为什么现在中国强大了,我们还不能还手呢?”

妈妈耐心回答:“因为我们有素养,一个人的强大不是去欺负别人,而是不被欺负,别人不敢欺负你才是你的强大。”



面对孩子的疑惑,妈妈没有回避或敷衍,而是循循善诱,不仅安抚了孩子的情绪,还引导孩子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俞敏洪曾说:“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抹杀掉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不知道答案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自身的懒惰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心存疑惑的时候,我们好好回答,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寻找答案,就是拉近和孩子距离的最好的方法。



当孩子“不务正业”时,

没有保护他的积极性

《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男孩小宇从小就热爱画画。

有一次,妈妈无意中发现了小宇的画。



妈妈嫌小宇不务正业,一气之下撕掉了小宇所有的画。

妈妈告诉小宇:“画画没用,浪费时间,以后你再画一次,我就撕一次。”

妈妈走后,小宇捡起了被撕得粉碎的纸片,可再怎么努力也拼凑不出原来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兴趣与追求。

在那个世界里,他们无比积极,无比努力,也无比快乐。

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扼杀孩子的追求,不仅会折断孩子飞翔的翅膀,还会让父母彻底失去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这几天,一个名叫邱域宸的12岁男孩彻底火了。

视频里,男孩身着青衣随着音乐长袖翻飞,翩翩起舞,衣袂飘飘……

凭着一曲《只此青绿》,男孩收获大批粉丝。

男孩说:“我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真正的舞者,把舞蹈作为终身的事业。”

对于儿子的梦想,妈妈也表明了态度:

“他真的喜欢跳舞,我也非常支持,毕竟舞蹈也是真正的艺术。”



尽管妈妈也明白,孩子年纪还小,读书也很重要,但不会因为学习的事就去打击孩子跳舞的积极性。

正如高铭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所说:“生存和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动力。”

孩子对于兴趣的追求,在父母眼里或许是“不务正业”,但很可能会帮助孩子发展出未来能够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

保护好孩子的积极性,不要肆意牵制孩子的追求,允许孩子在自己的爱好中深耕并且实现价值,是给孩子最好的尊重。

也只有感受过尊重和支持的孩子,才会真正对父母卸下防备,让父母走进自己的内心。



当孩子有了隐私时,

没有保护他的小秘密

电视剧《女生日记》里有这样的一幕。

女孩得知妈妈偷看了自己的日记后,情绪彻底失控。

女孩一边大声叫喊着“我让你看”,一边生气地撕掉了自己所有的日记。

看到女儿反应这么大,妈妈仍然理直气壮,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任何问题。

从此以后,母女二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调查显示,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与信件,都被父母偷看过。

很多父母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本来就是监护人,看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算什么?”

综艺节目《不想说特想听》中,有个男孩的妈妈也是同样的态度。

妈妈会不定期查看儿子的手机,破译孩子的各种密码,还会在孩子的房间里装上摄像头。



在妈妈面前,男孩不能有任何的隐私和秘密。

有自己的秘密,标志着孩子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的觉醒,它意味着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孩子需要构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隐秘世界,用来实现自由与个性,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都不可以随意越过孩子内心世界的警戒线。

一旦父母越过了这条线,亲子关系就会逐渐走向崩塌。

绘本大师艾瑞卡尔在他的自传里提到过,他从小就爱画画,经常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画各种东西。

只要关上门,母亲就不会来打扰他。

所以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完成了很多种类的尝试和创作。

那些呆在自己房间里的静谧时光,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正如作家王蒙所说:“有许多记忆和情绪是不能被共享的。”

保护好孩子的隐私权,允许孩子做秘密的主人,不强迫孩子敞开心扉,不过多窥探孩子为自己打造的一片小天地,才能赢得孩子真正的信任。



教育学家李子勋曾说:“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中,比起道理与对错,保护、接纳和理解显得更为重要。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保护好孩子的表达欲、好奇心、积极性和隐私权,不仅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还能最大程度上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也只有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父母无条件保护孩子,孩子全身心信赖父母,这就是亲子关系最美好的样子。

作者简介:薇薇安,富书专栏作者,海归地产女,兜里有糖,眼里有光,心里有希望,本文:爸妈精读


本文标签: 父母  男孩  画画  李子勋  亲近你  疏远你  亲子关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